田曉露
(中國藝術研究院 北京 100021)
藝術人類學田野調(diào)查報告
——以河北省趙縣范莊龍牌會為例
田曉露
(中國藝術研究院 北京 100021)
河北省石家莊市趙縣范莊鎮(zhèn)在每年農(nóng)歷二月初二都會舉行“龍牌會”以祭祀龍神。近些年龍牌會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吸引了很多攝影家、學者。
范莊鎮(zhèn);龍牌會;祭祀
在我國各地,祭祖活動不盡相同,但都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為主要內(nèi)容。在幾千年的祭祀傳統(tǒng)中,我們的祭祖儀式發(fā)生的原因是什么,其中的變化又是怎樣的,這些都是本次田野調(diào)查的主要研究目的。
這次田野調(diào)查的地點是河北省趙縣東部梨區(qū)范莊鎮(zhèn),這里每年農(nóng)歷“二月二”都要舉行隆重的祭龍活動——“龍牌會”。這個活動是范莊鎮(zhèn)附近的村民的一種祭龍、祭祖活動。
(一)地理位置。趙縣,古稱趙州,位于河北省中南部,縣城距省會石家莊市東南40公里。石家莊市擁有6區(qū)17縣/市,分別是長安區(qū)、新華區(qū)、橋西區(qū)、橋東區(qū)、裕華區(qū)5個市區(qū)內(nèi)行政區(qū);辛集市、藁城市、晉州市、新樂市、鹿泉市5個縣級行政區(qū);正定、欒城、井陘、無極、深澤、行唐、靈壽、平山、趙縣、元氏、高邑、贊皇12個縣。其中范莊鎮(zhèn)是趙縣的下屬鎮(zhèn),位于趙縣東部,距離趙縣18公里左右。
(二)田野調(diào)查具體情況。龍牌會舉行的地點是河北省趙縣范莊鎮(zhèn),時間是每年的農(nóng)歷二月初一至初六。儀式從農(nóng)歷二月初一開始,村民在這一天會把龍牌從會首家里請出來,于二月初二和初三接受附近村民的祭拜,一直到初四再把龍牌送到下一任會首家中。2009年,政府投資修了龍祖殿和一座描金龍牌,較之前的龍牌體型大很多,這樣龍牌就永遠供奉到廟中不再保留到會首家中。
關于龍牌會的起源,據(jù)會首介紹,龍牌會起源于一個有關“勾龍”的傳說。傳說龍牌上的龍神是勾龍,是范莊人的祖先。勾龍來到范莊一帶定居,疏導洪水,種植五谷,造福人類。勾龍為了躲避敵人顓頊,又怕連累當?shù)匕傩眨慊靼锥觑w起。范莊人為了尊崇先祖,紀念勾龍的功績,以白蛾為崇拜偶像,把勾龍尊為“天地三界十方真宰龍之神”而世代供奉。但是,周圍有些老人并不認同這個傳說,有的說龍牌會是為了求雨,這個有關“勾龍”的傳說是后來有個學者為了使龍牌會被更多的人知道而編出的故事,此后這個故事就變成了一個官方的說法,真實的來源有待考證。
在二月初一這一天,太陽還沒有升起之前就要完成請龍牌的準備工作,大約在早上8點就開始了迎龍牌的儀式。先是用一個轎子抬龍牌,四周圍著黃色的布幔,并貼上龍形狀的紅色貼紙,將刻有“天地三界十方真宰龍之神位”的小龍牌放入轎中。再在龍牌前面放一個長半米左右的透明玻璃盒,里面放著白蛾,這就是勾龍的化身。隨后就開始了隊伍的游行,隊伍會繞村子一周,大約兩個小時走完全程。在隊伍中開道的是各種龍旗,后有鑼鼓和秧歌隊,同時還有現(xiàn)代廣場舞和河北傳統(tǒng)的劃旱船、打扇舞、背燈挎鼓等。游行隊伍的組成也是隨時代不斷變化的,起初只是一些河北傳統(tǒng)的民間娛樂活動如劃旱船等等,現(xiàn)在村民娛樂生活豐富了,便融入了很多新鮮的元素,如軍樂隊、廣場舞、健美操等等。隊伍中的每個人都懷著對龍神憧憬的心情,為龍神做好事,這也是他們祈福祭祀的一種形式。這些隊伍中的人每年都不同,所以每年隊伍的規(guī)模也不盡相同。
二月初二這一天是整個龍牌會的高潮,附近的村子和縣的花會都來向范莊的龍牌上香。據(jù)了解,附近的村子都有自己供奉的神仙,但是屬龍牌的地位最高,所有村子中的花會來上香也就意味著附近村子中的小神仙來向大龍牌上香。附近前來祭拜的村子的祭拜過程也是十分講究的。首先是村中最有威望的人走在前面,拿一個裝有祭品的籃子,后面跟著5到6個人跳舞,其中兩個人主跳,三個人陪跳。同時龍牌會的村民也會跳著迎客的舞蹈,雙方一起跳舞,忽遠忽近,最后外村來的人將祭品交到主辦方手中,算第一環(huán)節(jié)結束。第二環(huán)節(jié)是一行人到龍祖殿門口上香。上香的順序是:打香-唱經(jīng)-打香-雙手合十,三拜,同時念三遍“南無阿彌陀佛”,唱經(jīng)的內(nèi)容大概是和祭拜的人以及一年中發(fā)生的事情有關,與此同時還有一行人到殿內(nèi)唱經(jīng),唱經(jīng)人的手中都有各自的樂器,結束后一行人會到殿下繼續(xù)唱經(jīng),過程會持續(xù)一個小時左右。二月初四下午舉行“送龍牌”的儀式,范莊花會再次出現(xiàn)在龍祖殿前,至此儀式全部結束。對于范莊來說龍牌會的意義比過年更加重要。
龍牌會的興起特別是近些年攝像師、學者等媒體人的加入,使得本來只是村民自發(fā)組織的祭祀活動變得更加官方化、大眾化。這在一方面推動著活動的進行,另一方面也在潛移默化中改變著這一古老的儀式。由于當?shù)卣]有過多地參與到這項儀式當中,整個過程的進行基本都是由龍牌會中的會員來規(guī)劃的,所以保留了較多的傳統(tǒng)習俗。雖然在近幾年其儀式過程也發(fā)生了變化,隨著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申請的成功也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但是其仍很好地保留了村民自主參與的形式,希望今后的發(fā)展可以繼續(xù)保持其原汁原味的形式。
C915
A
1007-0125(2015)09-0216-01
田曉露(1991-),女,河北省石家莊人,單位:中國藝術研究院,職務:研究生,研究方向:藝術學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