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東鍔
石頭記
朱東鍔
朱東鍔,廣東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1969年出生,廣東省佛岡縣人,任職廣州市公安局白云山分局白云山派出所所長。作品見諸中央、省市級各大報刊雜志,曾獲“中國當代散文獎”、2012年度最佳散文獎、《散文選刊》全國散文獎二等獎等獎項。
喜歡石頭始于童年。
童年時生活在公社大院,走出公社大院不到百米有一條小河,河水清澈見底,浪花在陽光下閃著銀光。每到夏天,小河就成為我和小伙伴的伊甸園。午后,我們常到芭蕉園里挖蚯蚓,然后到小河里釣魚。小河邊有幾棵石榴樹,樹身探臨河面,我們常攀折石榴樹的枝條,做成樹葉帽,戴著釣魚或玩打仗的游戲。玩累了,便跳進小河里游泳嬉戲,從水里魚躍比賽著摘石榴,比賽潛水、摸河底的石頭。不知是誰先發(fā)現(xiàn),潛入河底,撿起兩塊石頭相互撞擊,水中的回聲悅耳動聽,我們便找不同質(zhì)地的石頭來敲擊、來傾聽。那時,我就喜歡上一種通體白色帶有晶狀粒的石頭,總要把它帶回家把玩,到晚上在沒有燈光的暗處,與小伙伴一起敲擊白石,看白石擦出的火花。及后,我們的興趣轉(zhuǎn)向光滑圓潤的鵝卵石,找一塊平滑的鵝卵石,取來一盒火柴,將鵝卵石平滑的一面與火柴盒用來擦火柴的那一面相互摩擦,等平滑的石面附上一層磷粉,一塊能擦著火柴的神奇石頭就誕生了。后來,我又愛上養(yǎng)金魚,魚是自己在小溪里抓的一種叫“花手巾”的金魚,用寬口的玻璃瓶,瓶底放上鵝卵石,瓶中養(yǎng)一棵萬年青或是從山上挖回來的“黃枝仔”,金魚就在鵝卵石上和根須之間穿梭游弋,房子里就充滿了生機,特別是陽光透過窗戶的時候,窗臺上翠綠的枝葉與游魚更使?jié)M室生輝。
天地鴻蒙,女媧補天,精衛(wèi)填海,孫悟空是從石頭里爆出來的靈猴,大荒山無稽崖下,一塊無材補天被女媧遺下的石頭幻化為神瑛侍者,天天用甘露澆灌三生石畔的一棵絳珠仙草,仙草投胎用一生的眼淚還他的情……悲金掉玉的《紅樓夢》原書名《石頭記》。我沉醉在石頭的神話里,再看小河里撿回的精致的鵝卵石和大山里撿回的帶水晶簇的石頭,就更不愿釋手。
從小學到中學,每個星期的課程里,都有一個下午是專門的勞動課,勤工儉學建設學校。每個人都有定額定量的任務,或是割草鏟草給魚塘養(yǎng)魚,或是一個下午每人完成300斤的河沙任務,或是完成120—200斤不等的碎石。沙灘上、小河邊呈現(xiàn)出一幅幅壯觀的場面,幾百個大大小小的學生,或挑或抬,或坐在一邊掄起手臂和鐵錘,敲敲打打,歡笑聲、喧嚷聲、敲打聲,各種聲音在一起交響、沸騰。斑斕的云霞下,沙灘上、馬路邊堆滿了一堆堆、一方方的細沙、碎石,像列陣的士兵等待著檢閱,等著工程人員的丈量、驗收。故鄉(xiāng)的道路、母校,留下了我們辛勤勞動的汗水……
有人說:“彈好的棉花,飄到天上成了云;未彈的掉在地上,成了石頭。太陽出來了,把它們?nèi)境闪税邤??!痹诔鞘械拇蠼中∠锶找贡疾β担瑢ほ櫼捽E,守候追捕,護衛(wèi)安寧,撐出一片藍天,云朵與石頭潛藏在我的心海。
六年前,我來到位于白云山風景區(qū)山頂廣場的白云山派出所工作,派出所門前聳立著一塊重達15噸、形如白云的灰白色圓潤巨石,歲月滄桑,巨石默默地接受人們的注視、解讀,接受一次一次閃光燈的騷擾。這塊浸潤在母親河長江之底億萬年的巨石,見證了長江三峽的變遷,見證了長江和珠江兩江人民的情誼。
是不是這塊精靈的巨石喚醒了心海里石頭的情愫?這以后,不管到哪里,有石頭的地方總會牽扯我的腳步,總要撿些小石子帶回?;丶亦l(xiāng),我總要帶著兒子到小河里嬉戲,盡管小河已沒有兒時那樣清澈和豐沛,鵝卵石也要尋尋覓覓;閑暇的午后,我曾到水庫邊不顧蚊蟲的叮咬,尋覓有眼緣的石子;深圳、珠海的海灘、英德蝴蝶谷、天津海河、青島黃海邊上,我與石子結(jié)緣;泰山、衡山、黃山、嶗山、三峽、神農(nóng)架、石林、玉龍雪山、黃果樹、大小七孔、長白山下、天涯海角……天南地北的錦繡河山都有我流連的足跡對石頭千姿百態(tài)對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驚嘆!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山川河岳,不同的江河沖刷、浸潤出不同的石頭。石質(zhì)細膩、手感極佳、色彩豐富、雄秀相兼、人物風景天文地理飛禽走獸奇花異草等圖文并茂的長江石;質(zhì)地堅硬、間色或復色、沉穩(wěn)古雅、悲涼雄渾、山水花鳥人物動物無奇不有的黃河石;堅硬、沉穩(wěn)、凝重、渾厚,滲透、半滲透紋理畫面的泰山石;細膩、溫潤,深綠淺綠中常雜一些黃、白色像松針直絲紋的松花江石;“皺、漏、瘦、透”形態(tài)各異,姿態(tài)萬千又名窟窿石的太湖石;“形、紋、色、質(zhì)”俱佳,紋理舒卷有致,色澤豐富多彩,象形狀物百態(tài)千姿的烏江石……還有福州壽山石、內(nèi)蒙古巴林石、浙江昌化雞血石和青田石四大名石,新疆和田玉,遼寧岫巖玉;還有來自銀河的訪客流星石,佛教用以制作佛珠和工藝品的黑曜石,各種鐵礦石,鶚頭貝(腕足類)、蟬(木化石)、劍鞘珊瑚、大化石;豬肉石、雪花牛肉(紅大理石),摩爾石、紅靈璧、三江石;水晶、茶晶、發(fā)晶、紫水晶、黃水晶、水晶簇、幽靈水晶、骨干水晶;琥珀、蟲珀、血珀;葉臘石、彩斑菊石、花都菊花石、竹葉石、玫瑰石,藍紋瑪瑙、紅紋石、黃龍玉、通靈寶玉……這是一個石頭的家族,石頭的世界,置身其中會有一種遠古的滄桑氣息撲面而來,會深切感受到大自然的匠心獨運造化神秀!
宇宙洪荒,高山、深谷、河床,石頭遠遠早于人類的出現(xiàn)而存在,人類的文明與發(fā)展,一直都與石頭息息相關(guān)不可分割。遠古時候,我們的祖先穿草裙、居山洞、茹毛飲血。隨著火與簡單石器的使用,人類逐漸擺脫了茹毛飲血的蠻荒時代,向著人類文明的發(fā)展邁出第一步。原始人類的社會發(fā)展,以石器的制造與使用程度分為舊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從石核、石片、刮削器、端刮器、砍器、尖器和石球等打制石器到磨制的石刀、石斧、石鐮、石鏟和石錛等,石器的使用在人類文明進程中舉足輕重。修寨壘城、鑿山開道、鋪路筑橋,人們用石頭建起了鄉(xiāng)村建起了城市建起了國家。萬里長城、金字塔、古羅馬廣場,人們用石頭用智慧和血汗筑起了偉大的奇跡筑起了古老燦爛的文明!直至科學昌明的今天,我們的生活依然離不開石頭,我們行走在石子鋪設的路橋上,我們穿梭于路基上軌枕下鋪設道渣的鐵軌上,我們居住在鋼筋水泥混凝土筑起的樓房里,我們用石頭做食品、美容、養(yǎng)顏和保健,用石頭做雕塑做工藝品……
一個石頭一個故事,不同的眼睛不同的心態(tài)會看到不同的風景聽出不同的聲音。有人看到了地殼變動歷史的滄桑變遷聽到遠古的回音,有人看到了崇高的象征和意義聽到了普世法則與信仰的聲音,有人看到了威風與專制下的恥辱聽見了生命的吶喊,有人看到了紀念與忘卻聽見了逝者的寄予,有人看到了富貴和吉祥聽見了快樂的歌唱,更多的人看到的是生活中息息相關(guān)的濃重的煙火氣息,溫暖而熱鬧的市聲……我看到了生命、看到了靈魂,我看到了一種堅韌執(zhí)著、無私奉獻的品質(zhì),懂得自我改變自我磨練才會有震撼,我看到了人們崇敬和喜愛石頭心靈深處對和諧美好的追求!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