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華彬
(四川省資陽市中醫(yī)醫(yī)院 四川 資陽 641300)
腹腔鏡手術以其創(chuàng)傷小、疼痛輕、恢復快、并發(fā)癥少等優(yōu)勢被廣泛應用于婦科手術的治療,但是術后由CO2氣腹所致的肩部酸痛、膈下肋間脹痛、腹部脹痛等非切口疼痛一直是困擾患者和臨床醫(yī)務人員的常見問題。我院近年來將中醫(yī)經絡理論指導應用于婦科腹腔鏡手術患者的護理中,明顯緩解了患者的非切口疼痛癥狀,增加了患者的滿意度?,F(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婦科行腹腔鏡手術治療的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順利完成手術,且不合并精神疾病以及心、腦、肝、腎等方面的內科疾病,手術麻醉分級ASA均為Ⅰ~Ⅱ級。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30例,研究組年齡20~46歲,平均年齡(36.4±3.7)歲,疾病類型:子宮肌瘤10例,卵巢囊腫8例,輸卵管阻塞5例,異位妊娠5例,其他2例;對照組年齡19~45歲,平均年齡(35.7±3.6)歲,疾病類型:子宮肌瘤11例,卵巢囊腫6例,輸卵管阻塞7例,異位妊娠4例,其他2例。兩組患者在上述一般資料方面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可比。
1.2 護理方法
1.2.1 對照組患者均給予腹腔鏡術后的常規(guī)護理,包括體位護理、吸氧護理、早期活動以及必要的心理護理等。術后6小時開始活動四肢,每2~4小時協(xié)助翻身一次;術后2天扶助患者坐起,每2小時自行翻身一次;術后3~4天扶助患者下床活動。
1.2.2 研究組在對照組護理基礎上根據中醫(yī)經絡理論指導給予中醫(yī)護理。中醫(yī)認為"痛則不通,通則不痛",氣血不通暢則肌體疼痛,經氣通暢則氣血調和,疼痛緩解;中醫(yī)認為經絡是聯(lián)系人體組織器官,又是氣血運行的通路,而穴位是經絡氣血聚集、出入體表的特定部位,與經絡、臟腑、氣血的活動有密切關系。根據上述理論給予中醫(yī)經絡康復操的護理,于患者術后6小時生命體征穩(wěn)定后開始實施。中醫(yī)經絡康復操分為臥式和坐式兩大類,共分4節(jié)。第1節(jié)上肢循經按摩和點穴運動:首先伸展上肢,做擴胸運動4次,而后由肩關節(jié)前緣至手背沿循手陽明大腸經走向來回按摩4次、由三角肌內側至手心沿循手厥陰心包經和手太陰肺經走向來回按摩4次,然后開始進行指壓運動,用大拇指按壓穴位并按順時針和逆時針方向旋轉揉動各4次。指壓穴位包括合谷、手三里、內關、大陵、列缺、尺澤等穴。第2節(jié)下肢循經按摩及點穴運動:首先伸屈下肢各4次,而后由大腿外側至外踝沿循足陽明胃經走向來回按摩4次、由大腿內側至內踝沿循足少陰腎經和足太陰脾經走向來回按摩4次;然后開始進行指壓運動,指壓穴位包括足三里、上巨虛、下巨虛、涌泉、三陰交等穴,用大拇指按壓穴位并按順時針和逆時針方向旋轉揉動各4次。第3節(jié)臍周按摩運動:一手輕輕按壓傷口,另一手放于肚臍丹田進行按壓,按順時針和逆時針方向旋轉揉動各4次,也可按摩關元、氣海、天樞等穴。第4節(jié)腰背按摩運動:護理人員扶助患者坐起,從肩部至腰骶部沿督脈兩側來回按摩4次;然后用手掌輕輕拍打背部腎俞、膽俞、大腸俞等穴。上述康復操術后6小時開始行床上腹式呼吸運動及上肢運動練習;術后1天加做下肢運動,練習完后扶助患者坐起休息10~20分鐘;術后2天開始做全套體操,每天上下午各做一次,每次35~60min,做操后坐位休息30~60分鐘;術后3天做完操后扶助患者下床活動。兩組患者分別護理3d后對療效進行判斷。
1.3 觀察指標應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對兩組患者護理后的非切口疼痛情況進行評分,包括肩部酸痛、膈下肋間疼痛、腹部脹痛等,分別于術后0~6h、6~24h和24~48h進行測定,分值0~10分,得分越高表明疼痛越劇烈。
1.4 統(tǒng)計學方法應用SPSS15.0系統(tǒng)軟件分析資料,計量資料和計數資料分別采用()和[n(%)]表示,并分別應用t和X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
對兩組患者術后0~6h、6~24h和24~48h的肩部酸痛、膈下肋間疼痛、腹部脹痛進行評分,兩組患者術后6h肩部酸痛、膈下肋間疼痛、腹部脹痛的疼痛評分均無明顯差異(P>0.05),但兩組術后24h和48h的疼痛評分均較術后6h明顯下降(P<0.05),且研究組明顯小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 1、2、3。
表1 兩組患者不同時間段非切口疼痛評分比較(分,)
表1 兩組患者不同時間段非切口疼痛評分比較(分,)
注:與0~6h時間段比較,*P<0.05;與同時間段對照組比較,#P<0.05
婦科腹腔鏡術后雖然切口疼痛較小,但易發(fā)生其他類型的疼痛,如肩部酸痛、膈下肋間疼痛、腹部脹痛等,其發(fā)生原因主要與術中CO2形成的人工氣腹有關,高壓CO2氣體可持續(xù)刺激膈肌使膈肌神經反射性地引起隔下肋間疼痛及雙肩或單肩酸痛,CO2經腹膜吸收在局部組織內造成酸性環(huán)境,從而對腹部造成疼痛[1]。臨床上常規(guī)的鎮(zhèn)痛藥物會產生體位性低血壓、椎體外系癥狀等一系列不良反應,同時還有可能造成藥物依賴,因而也多不為患者所接受[2]。
而根據中醫(yī)經絡理論,經絡是一個"內屬臟腑,外絡于肢節(jié)"的系統(tǒng),其具有溝通表里,聯(lián)系肢體,運行氣血,平衡陰陽以及調節(jié)臟腑的功能[3];而穴位是經絡氣血聚集、出入體表的特定部位,與經絡、臟腑、氣血的活動有密切關系;中醫(yī)認為"痛則不通,通則不痛",氣血不通暢則肌體疼痛,經氣通暢則氣血調和,疼痛緩解。根據這套理論制定的中醫(yī)經絡康復操可通過運動和按摩的方式促進CO2氣體的吸收,且通過循經按摩按壓輸穴調節(jié)經絡,調和氣血,減輕和消除疼痛,從而緩解患者臨床癥狀[4];同時床上的翻身運動也可促使CO2盡快彌散,利于氣體吸收,從而減輕CO2對膈肌、腹壁的刺激導致的疼痛;且該方法無副作用,患者自己即可完成,因而治療依從性高[5]??傊?,由本研究結果可知,應用中醫(yī)經絡理論指導在婦科腹腔鏡術后護理中的應用效果顯著,可明顯緩解患者術后非切口疼痛癥狀,對更快的促進患者術后恢復,縮短住院時間,提高患者對醫(yī)護人員的滿意度具有重要意義。
[1]方施華,王友榮,鄧明福,等.CO2氣腹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后肩部疼痛原因及治療[J].肝膽外科雜志,2010,5(2):96-97.
[2]溫美珍,賴小娟,伍春蘭,等.中醫(yī)經絡理論指導婦科腹腔鏡術后的護理[J].中醫(yī)藥導報,2008,14(8):75-76.
[3]吳海波.婦科腹腔鏡術后非切口疼痛的分析與護理進展[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2,13(26):438 -440.
[4]楊雯荔.經絡康復操對婦科腹腔鏡術后患者疼痛綜合征的影響[J].中國醫(yī)療前沿,2010,5(15):74 -75.
[5]陸金美,郭曉娟,徐守琴.腹腔鏡術后非切口疼痛的護理研究進展[J]. 河北聯(lián)合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3,15(3):394 -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