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妍
【摘要】“意境”在中國美學(xué)中占據(jù)著重要的地位,宋詞是一種相對比較個人的、情感的文學(xué)體裁。如何在翻譯中再現(xiàn)原詞的意境美是譯者的一大難題,本文將探究如何在宋詞英譯中再現(xiàn)古詞獨有的意境之美。
【關(guān)鍵詞】宋詞 意境美 英譯
一、導(dǎo)言
詞,是我國古代詩歌的一種。詞人喜愛寫花前月下,亭臺樓榭,男歡女愛、相思離別。詞往往韻味悠長給人一種纖柔香艷之感。意境是對情景交融的藝術(shù)描寫,它是情與景的統(tǒng)一,意與象的合一。意境之說起源于先秦《莊子》、《老子》提出的“立象盡意”之說,魏晉南北朝時期,“意向”、“神韻”被鐘嶸等人提出,漢代的劉勰提出詩詞要講究意境的“風(fēng)”與“骨”。唐代詩人王昌齡提出了“物境”,“情境”,“意境”,意境美是中國古典詩詞追求的最高境界,譯者在翻譯古詞時,不僅要把實景譯出,還應(yīng)該再現(xiàn)宋詞的意境之美。
二、宋詞意境美的翻譯
如何把意境美傳遞出來對譯者來說是一大難題,譯者在原作者和讀者之間起著溝通橋梁的作用,許淵沖先生也曾說過:“譯詩不能百分之百地傳達原詩的情趣和意象?!钡覀兛梢郧捎梅g策略來達到原文和譯文功能上的對等。
1.譯語陌生化。距離產(chǎn)生美感,異域風(fēng)情往往帶著神秘的色彩,我們在翻譯的時候若能將一些晦澀難懂有文化障礙的東西異化,給讀者更廣泛的思考空間,意境之美也就自然流露了,由于每個國家的作品都有自己獨特的韻味,翻譯時做適當(dāng)?shù)奶幚硪彩怯斜匾摹H鐝埾鹊摹兑粎不睢分械摹半p鴛池沼水溶溶” 的譯文:A couple of Chinese mandarin ducks in warm water,Are playing with each other happily; 此譯文的點睛之筆在“雙鴛”的翻譯,譯者把它譯為“Chinese mandarin ducks”,“mandarin ducks”在牛津詞典中的解釋是生活在亞洲筑巢在樹上比鴨子要小的鳥,單從這一解釋西方讀者很難體會到鴛鴦的文化內(nèi)涵,在中國,“鴛鴦”象征著恩愛的夫妻。如果譯者在前面加“Chinese”,則把視野縮小到了中國,讀者便能感受到一種異域風(fēng)情,他們腦中就會浮現(xiàn)出一些美麗而古老的中國神話或傳說以及種種聯(lián)想和想象。這樣,意境美就流露出來了。譯者若采用歸化手法翻譯成“l(fā)ove-bird”,雖簡單明了,但韻味全失,意境淡化。
2.譯語目的化。李文革曾說:“能用一種語言表達的東西一定能用另一種語言來表達,不同語言文化之間可以通過尋找翻譯對等語重組信息和語義結(jié)構(gòu)以達到交際的目的?!狈g意境美遵循的首要法則就是“目的法則”。即翻譯行為所要達到的目的決定整個翻譯行為的過程。因為意境美首要的目的是讓讀者能感受到古詩意境中朦朧或清爽的自然色彩與深刻或恬淡的個人情懷。③所以譯者在翻譯的同時,要為讀者考慮做些調(diào)整,使讀者更能感悟到那份意境之美。請看晏殊《浣溪沙》中“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的譯文:Deeply I sign for the fallen flowers in vain; Vaguely I seem to know the swallow come again.In fragrant garden path alone I still remain.(許淵沖),在英語中句子的主要成分是不可以被省略的,少了一個成分都會導(dǎo)致意思理解錯或理解不通,所以譯者在翻譯的時候要考慮譯入語的語言習(xí)慣和文化背景,在“虛”處做適當(dāng)處理,通其意而達其境。此句中,譯者多加了一個主語“I”,這樣就更符合英語的表達習(xí)慣了,譯者將一切情景的感受者設(shè)為“我”,“我”嘆息花落,“我”識燕歸,“我”獨徘徊。這樣,讀者也被他的情緒感染而聯(lián)想到自己,體會到作者對春色衰敗而惋嘆的意境。
3.譯語動態(tài)化。字里行間若能流露出一種靈動之美,那么讀者腦海中呈現(xiàn)的畫面便熠熠生輝起來了。而要達到這種效果,動詞是關(guān)鍵。所以,譯者在翻譯古詞時,應(yīng)該巧譯動詞,如果動詞對等詞的使用準確了,整個畫面都會變得靈動可感起來,意境之美也就自然流露出來了。如辛棄疾的詞《清平樂·村居》的譯文:The thatched roof slants low,Beside the brook green grasses grow.Who talks with drunken Southern voice to please? White-haired man and wife at their ease.East of the brook their eldest son is hoeing weeds; Their second son now makes a cage for hens he feeds.How pleasant to see their spoiled youngest son who heeds.Nothing but lies by brookside and pods lotus seeds.(許淵沖)譯文首句添加了動詞“slants”和“grow”??芍^一舉兩得。既使動詞low 和grow押韻,達到了音美和形美又使動態(tài)之景得以呈現(xiàn)。后文“talk”、“hoe”,“make”,“feed”,“l(fā)ie ”,“pod”等動詞的巧用使得整個畫面都變得靈動起來,其中“l(fā)ie”用得最妙,把小兒子天真活潑的勁表露出來。通過這些動詞,一家老小的生活面貌被詞人描繪得惟妙惟肖、意境之美得以呈現(xiàn)。
三、總結(jié)
關(guān)于翻譯中意境問題的探究,一直罕有人問津。譯者在翻譯的時候應(yīng)采取合理的翻譯策略來把意境美顯現(xiàn)出來,筆者從譯語陌生化,譯語目的化和譯語動態(tài)化對其進行了分析。希望能為宋詞意境美的翻譯提供一個借鑒的方向。
參考文獻:
[1]許淵沖.翻譯的藝術(shù)[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1984.
[2]李文革.西方翻譯理論流派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xué)出版社,2004.
[3]李磊.談古典詩詞意境美的翻譯[J].時代文學(xué),2009(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