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詩秀
小時候聽過“懶人找痛快”的故事:一個懶人整天無所事事,悶悶不樂,就決定出去找痛快。他問一個正在干活的農(nóng)夫怎么才能找到痛快。農(nóng)夫交給他一件農(nóng)具說:“你把這塊地刨完我再告訴你?!睉腥嗽陉柟庀麻_始刨地,出了一身汗,才把地刨完。農(nóng)夫讓他到樹蔭下休息,給他喝了一碗涼茶。此時涼風習習,他感到渾身舒暢,禁不住叫道:“好痛快??!”農(nóng)夫告訴他:“好了,你已經(jīng)找到了痛快!”懶人恍然大悟。
退休后有人見我整天樂呵呵的,就和我探討老年人如何尋找痛快。我就想到了這個故事,且悟出了找到痛快的三個秘訣。
秘訣一:老年人不能懶,誰懶誰就不痛快
進入老年后,有些人之所以不痛快,多因為一個“懶”字。特別是有些人退休后,懶于活動,懶于思考,懶于開始“人生的第二春”,就很容易懶出百病。因此,老年人千萬不能做懶人,做了懶人就會不痛快。老年人如何才能找到痛快呢?我的體會就是勤學(xué)習,勤思考,勤運動,保持生命的激情和活力,千萬別讓自己“閑”下來。我退休后,牢記“懶人找痛快”的故事,從不遠離社會和親朋好友,盡量多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我深深領(lǐng)悟到,只要融入社會和生活,就不會感到孤獨。
秘訣二:心態(tài)要陽光,憂郁心態(tài)不痛快
一些老年人之所以不痛快,是因為沒有陽光的心態(tài),憂郁總是籠罩著心頭。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對老夫妻有兩個兒子,大兒子賣雨傘,小兒子打坯燒磚瓦。母親對兒子疼愛有加,每逢陰天下雨就擔心小兒子的磚瓦坯被雨淋壞;每逢雨過天晴就又擔心大兒子的雨傘賣不出去。就這樣天陰天晴都憂愁,沒過多久就去世了。而兩個兒子的父親是個樂天派,天陰下雨就高興大兒子的雨傘銷路一定不錯;晴天也高興小兒子的磚瓦坯會很快曬干入窯燒成瓦變成錢。天陰也高興,天晴也高興,天天都高興,身體結(jié)結(jié)實實,活到了百歲。母親和父親的不同心態(tài),造成了兩種不同的結(jié)果:而父親是陽光心態(tài),快樂又長壽。母親是憂郁心態(tài),早早就去世了。
陽光的心態(tài)不僅讓人處于快樂之中,而且還能使人遇難不驚,沉著應(yīng)對。一次,一架美國飛機高空出了故障,機上乘客頓時亂作一團。只有一位老太太鎮(zhèn)定如初,毫無驚恐狀。最后飛機安全降落了,很多人都疑惑到底是什么原因使老太太那么鎮(zhèn)定,好奇地向她問個究竟。她說:“我有兩個女兒,大女兒前年去世了,二女兒在得克薩斯,今天我是去她那兒。當飛機出故障時我就想:如果不失事,我就能看到二女兒;如果失事,我就去看大女兒?!彼自捳f,“即使地獄也有一條通往天堂的路”,關(guān)鍵是要用心去尋找那條路。陽光心態(tài)雖非靈丹妙藥,但有時它可以讓人換一種活法,讓人始終處于快樂之中并充滿信心。
秘訣三:知足能常樂,向下攀比才痛快
常言道“知足者常樂”,但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有些老年人之所以不痛快,就在于不知足。按照政策規(guī)定,有的因差一點時間辦不成離休,結(jié)果辦了退休,心里不痛快;有的該提拔時沒提拔,待遇沒上去,不痛快;有的雖夫妻相伴、兒孫繞膝,卻不知享受天倫之樂,反倒羨慕誰家孩子出國留學(xué)、誰家孩子掙了大錢,埋怨自己的兒孫沒本事,搞得家庭不和。這一切,都是不知足的表現(xiàn)。
攀比之心人皆有之,但要看怎么比。有一個家境不錯而又不滿足的老人,脾氣很大,動不動就發(fā)火生氣。一次她正在洗衣服時忽然停水了,她甩著兩手的肥皂沫生氣地走出家門,開始埋怨有關(guān)部門。但等她看見鄰居家正洗澡的小男孩一身肥皂沫地站在那里不知所措時,禁不住哈哈大笑起來。原來,停水后還有比自己更狼狽的人哩!于是,她的滿腔怒火在笑聲中熄滅了,這就是向下比的作用。“人比人,氣死人”,那是向上比所致。老年人要想找到快樂,不生氣,有時,還真要有點阿Q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