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竹飛 胡曉
摘 要:19世紀70年代,新自由主義首先在英國產生,其主張建立平等、合作的新社會,要求國家在減少日益嚴重的失業(yè)和貧困現(xiàn)象中發(fā)揮決定性作用。本質上是“個人自由主義”的市場經濟理論。到20世紀后四分之一,“新自由主義”發(fā)展成為時代思潮的主角,取得“強勢”話語權,一時間甚囂塵上,席卷全球。本文整合學界觀點梳理新自由主義的五點核心內涵,以期更好地研究了解新自由主義。
關鍵詞:新自由主義;內涵;發(fā)展;前途
新自由主義是在繼承資產階級古典自由主義經濟理論的基礎上,以反對和抵制凱恩斯主義為主要特征,適應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向國際壟斷資本主義轉變要求的理論思潮、思想體系和政策主張[1]?!靶伦杂芍髁x”的概念包括以下幾層意思:1)統(tǒng)治者可以理直氣壯地開展經濟活動和資本積累;2)試圖重建專制并讓被壓迫者屈從于專制政權;3)一套右翼的意識形態(tài)[2]。本文總結分析認為新自由主義自萌芽形成至今根據(jù)每個階段新自由主義發(fā)展的特征主要分為五個發(fā)展階段:萌芽時期、形成時期、挫折時期、振興時期以及沒落時期。每個階段新自由主義的發(fā)展各有特點,雖然新自由主義在一定程度上服務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社會經濟發(fā)展,但并沒有掩蓋新自由主義是“個人自由主義”的本質,也更進一步說明了新自由主義之所以能夠得到資本主義社會的親睞,正是因為其本質符合資本主義社會尤其是資本家的利益需求。從而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剝削的本質。
新自由主義是在繼承資產階級古典自由主義經濟理論的基礎上,以反對和抵制凱恩斯主義為主要特征,適應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向國際壟斷資本主義轉變要求 的理論體系和政策主張。[3]新自由主義主要包括市場統(tǒng)治、削減支出、放松管制、強調私有化、確立個人責任五點主要核心內涵。
1.市場統(tǒng)治。新自由主義學派認為由國家來計劃經濟、調節(jié)分配,破壞了經濟自由,扼殺了“經紀人”的積極性,只有讓市場自行其是才會產生最好的結果。在新自由主義者認為,只有實現(xiàn)市場統(tǒng)治,消除各國之間的任何經濟保護,實現(xiàn)生產要素和資源的自由流動,實現(xiàn)市場完全自由化,才能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市場對于資源的完全配置和比較優(yōu)勢的充分發(fā)揮。
2.削減支出。削減教育、醫(yī)療等社會服務的公共開支;削減窮人的“安全網”,弱化“福利國家”功能;在削減政府作用的名義下,放棄對鐵路、橋梁、供水系統(tǒng)的維護。除此之外,高稅收政策的“福利國家”導致經濟上的低效率,弱化了人們工作、儲蓄和投資的動機增加了政府負擔,必須削減政府的“福利支出”;以養(yǎng)老、就業(yè)和醫(yī)療等為主要內容的全民福利,摧毀了個人自我照顧的能力,增加了個人依賴國家的惰性,必須削減窮人的“安全網”,增加其自我生存能力,才能提高資本有效利用,服務經濟發(fā)展。哈耶克認為,福利國家是一種人為的設計而不是單純的人類行動,完全忽視了一個自由市場經濟社會中建立“自發(fā)秩序”的必要條件。
3.放松管制。提出“管得最少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激進觀點甚至認為, 應 減少任何可能影響利潤的政府管理,包括放松對工作環(huán)境安全的規(guī)定。新自由主義者堅信,只有實行市場競爭制度,充分發(fā)揮市場機制的作用,才能提供為技術進步所需的多樣性、復雜性和靈活性,而國家的宏觀管理和干預恰恰阻礙了技術進步。國家采取的任何干預經濟的政策和措施,歸根到底都是徒勞無益的。 管得最少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國家不干預經濟是對經濟最好的管理。要使經濟保持穩(wěn)定,唯一有效的辦法是國家聽任經濟自然發(fā)展。[4]
4.強調私有化。新自由主義強調財產的私有化,反對公有化。主張推行生產資料所有制領域的全面“私有化運動”,將國有企業(yè)出售給私人投資者,包括銀行、主要產業(yè)、鐵路、收稅公路、電力、學校、 醫(yī)院,甚至供水。新自由主義還認為主張“私有化”,能夠最大程度保證個人的“自由”,包括保證無產者的個人自由。私有化能夠促使任何人無差別的追求自己的人生,可以自由選擇職業(yè),可以通過自己的勤勞與智慧創(chuàng)造辛福生活。關于市場,新自由主義認為只有實現(xiàn)私有化,市場才能實現(xiàn)自由,市場可以根據(jù)需求實現(xiàn)生產要素和資源的流動,節(jié)約資源,企業(yè)主還可以根據(jù)自身偏好與市場所需生產產品,從而實現(xiàn)供需平衡,調節(jié)價格。
5.確立個人責任。拋棄“公共物品”或“共同體”的概念,代之以“個人責任”。提出個體在經濟乃至社會中的“中心地位”與“終極責任”。新自由主義美其名曰實現(xiàn)個人的完全自由或個體經濟的完全解放,實則只是其美好的幻想,她沒有肯定資本家貪婪的本質。
所以,面對新自由主義,我們應當辯證看待新自由理論本身以及被異化的新自由理論——西方國家加工改造過的服務于資本主義向世界擴張的意識形態(tài)。新自由主義作為國際壟斷資本的思想理論體系,從本質上說是維護私有制和資本主義制度,反對公有制和社會主義的。對此,我們應該有清醒的認識。我們除了對“華盛頓共識”應予堅決反對和抵制外,作為經濟學的新自由主義理論體系中至少還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我們對絕對自由化、全面私有化、全面市場化、反對政府干預、全球一體化等觀點持批判態(tài)度。但是新自由主義作為一種經濟學思潮和理論,是在資產階級古典自由主義經濟思想和理論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資產階級古典自由主義經濟理論體系的創(chuàng)始人是亞當·斯密,這一理論經過 200 多年的發(fā)展,其中不乏科學成分,是人類文明的共同成果。因此,不能將作為資產階級經濟學理論的新自由主義,同美國政府為適應國際壟斷資本擴張的需要, 將新自由主義國家意識形態(tài)化、政治化和范式化的“ 華盛頓共識” 相等同。 但是,即使對于作為經濟學思想和理論、對市場經濟運作具有參考價值的新自由主義,我們也要堅持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批判性地借鑒和利用。
注釋:
[1] 中國社科院課題組.新自由主義研究[J].北京:中國云出版聯(lián)盟:66—74.
[2] [美]喬萬尼·阿瑞吉等著,丁驥千 摘譯[J].北京:理論前沿,國外理論動態(tài),2007(06):9—11.
[3] 藍慶新.新自由主義的失敗及美國金融危機的警示[J].南京:南京社會科學,2009(1):23—28.
[4]程恩富.新自由主義的起源、發(fā)展及其影響[J].北京:求是,2005(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