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馬顯廷
家長如何看待孩子的鋼琴考級
文/馬顯廷
為全面培養(yǎng)下一代,使孩子不至于輸在起跑線上,許多家長都會給自己的孩子在課外安排一些輔導班,其目的就是希望孩子有機會掌握一門或者多門專業(yè)技術,還可以通過專業(yè)技術考級在今后的高考中加分,這里就家長如何正視孩子學習鋼琴的考級闡述一下自己的看法。
在培養(yǎng)孩子學習鋼琴的過程中,作為初學者,家長還容易掌握,但隨著學習的進程,孩子的鋼琴程度會逐漸提高,那么對于老師的劃分,培訓機構大多數(shù)分為三個檔次,有普通的、中檔的和高檔的老師。而在上升到中檔以上層次之后,該給孩子找有什么樣資質(zhì)的老師,很多家長心中無數(shù),只知道盲目地掏錢,感覺老師層次越高越好,而對于孩子能不能跟上老師的教學進程,或者能學到什么程度,就只有孩子自己清楚了。這就提示我們家長在孩子學鋼琴的過程中要和孩子勤溝通、多交流,耐心細致地詢問和聽取孩子學琴過程中的想法。同時,家長要多征求老師的意見和建議,這樣對培養(yǎng)孩子學習鋼琴會更有益處。
作為家長要克服好面子和盲目攀比的心理,真正在學習鋼琴技術上要做到走對路、摸對門、找對人,從而打牢堅實的基礎。打牢基礎是學習藝術的關鍵所在,俗話說“基礎不牢地動山搖”,藝術學習也同樣如此。如:在2014年,某市的一家大劇院搞開業(yè)5周年活動,在活動中,有一個專門為孩子準備的鋼琴比賽,很多家長都積極參與到這次活動中,筆者到現(xiàn)場調(diào)查后發(fā)現(xiàn),家長們這么踴躍參加此次活動的原因是希望回去可以和同事或者一些親朋好友吹噓自己的孩子有多么了不起,小小年紀參加比賽就能獲獎。在比賽的過程中,還發(fā)生了這樣一件事情,同一個單位的兩個同事都帶著自己的孩子參加了這次比賽,兩個孩子分別是培訓機構里不同等級的老師所教,為了攀比,兩家人約定利用這次比賽看一看哪家孩子更優(yōu)秀,結果出來后導師教導的孩子成績落后于普通老師教導的孩子,這種結果讓那位落敗的家長很失望。這件事看起來很平常,但是卻反映出現(xiàn)在普遍存在的問題,就是現(xiàn)在的一些家長不是為了要讓孩子多參加比賽來鍛煉自身的性格和提高演奏技巧為目的,而是為了家長所謂的“面子”報名參賽。培訓機構就是抓住了這些家長的心理,所以在給家長介紹鋼琴老師的時候會推薦一些價格偏高的老師,家長因為“面子”聽信藝術培訓機構的話,認為學費越多的老師教得就越好,但是如果家長發(fā)現(xiàn)孩子的琴技沒有提高就會認為老師資格還不夠,那么又繼續(xù)請價格更加昂貴的老師,這樣就會形成一種惡性循環(huán),所以才會出現(xiàn)前面一位“導師”手里教出的“琴童”,居然比不上在一般老師那學習的孩子的鬧劇。
現(xiàn)在絕大多數(shù)的家長覺得如果孩子以后上了初中,那么就不會有很多的時間來練琴,為了不影響孩子今后的學習,就需要孩子在很小的年紀最晚在初中一年級就要把十級拿到手。而且就在今年,國家教育部將藝術素質(zhì)測評成績納入中考和高考之中,也就是說,從今以后,音樂、美術類的特長生參加學生藝術考試,按九級以上加3分標準執(zhí)行……這就更會促使家長在孩子小學畢業(yè)前就一定要考上九級或十級。正是因為多種因素的影響使家長進入了另一個誤區(qū)。一是很多家長為了能夠讓自己的孩子在小學階段完成九級或十級,在孩子本身沒有達到一定的專業(yè)水平,就讓自己的孩子在短時間內(nèi),比如一個月或兩個月中,一些基礎曲目都不學習,只練習考級的四個曲子,包括音階和琶音;二是有些老師為了迎合家長的急切心里,“拔苗助長”,本應該是四級或五級的專業(yè)水平,卻因為家長的需要,硬是拔到七級甚至八級。這兩個原因的后果就會導致孩子還沒有形成良好的手型和扎實的基本功的前提下,老師就讓孩子練習和演奏比他本身更難的曲目,使孩子覺得力不從心,最后導致事倍功半的效果。
如2013年,某市報考中國音協(xié)鋼琴專業(yè)的一共380人,其中報考各個級別的孩子人數(shù)見下圖:
而在2014年,報考鋼琴專業(yè)的人數(shù)為378人,其中報考各個級別的孩子人數(shù)見下圖:
但在今年,報考鋼琴專業(yè)的人數(shù)上升到了411人,其中報考各個級別的孩子人數(shù)參見下圖:
從上面三幅圖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絕大多數(shù)的學生所報考的級別集中在十級最多,九級最少,其主要原因是考九級和十級的難度相同,只是所考的曲目不同。從報考鋼琴考級的級數(shù)和年齡段來看,報考一到三級的孩子年齡一般在6-8歲居多,報考九到十級的孩子年齡一般在1 2-1 4歲之間。我們可以先算一下,以7歲上小學開始,再報考九級或十級就是在小學五六年級,最晚不會超過初中一年級,但是現(xiàn)在絕大多數(shù)的家長都會認為學習鋼琴要從小培養(yǎng),許多孩子都是四到五歲左右就開始學習了,很多家長會認為初中以后不會再有時間去練習鋼琴了,那么讓孩子在小學五六年級就把十級證書考下來,所以才會出現(xiàn)報考十級的學生占的比重很大。但是我們可以仔細地想一想,難道孩子的技術和水平真的達到了頂級了嗎?恐怕不是,但是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現(xiàn)象呢?
一是家長抱有速成的心態(tài),認為既然九級和十級就差一步了,還不如直接讓孩子考十級,“望子成龍”可佳,但絕不能為完成考級而考級,這樣并不利于培養(yǎng)孩子學習鋼琴的全面技術。而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有的家長存在學琴就是為了考級的想法,認為孩子鋼琴級別越高,跳級的越快,不僅孩子在中、高考時達到加分,而且又能在親戚朋友面前“有面子”,以致盲目地讓孩子拔高,這些家長完全沒有認識到音樂藝術是存在一定的客觀規(guī)律,他們完全沒有想到孩子的天性、興趣和藝術修養(yǎng)的培養(yǎng)問題,只是在不停地強迫孩子將時間都要用在練琴上,同時,這些家長還要求老師給孩子趕進度、加強度、爬高度,不僅不顧孩子本身的條件,不加強手指和演奏方面的技巧,甚至忘了孩子去學琴的目的和意義,把獲取等級證書當成唯一的目的。
二是現(xiàn)在部分老師也把孩子短時間內(nèi)成功考級作為招收孩子學鋼琴的籌碼。他們在教學的時候忘記了音樂藝術學習是要循序漸進,為了考級,這部分老師反復地讓學生練習考級的那幾首曲子,同時還要求學生要經(jīng)常參加考級。甚至有的教師還用這樣的成績顯示自己的教學水平,不考慮學生的實際能力,在教學過程中經(jīng)常地胡亂給學生增加強度、趕超進度,讓這些學生報考高級別的考試,甚至讓學生一年連跳幾級,并將這樣的結果作為一種宣傳手段,這種急功近利的做法,最終傷害的只有學生。甚至出現(xiàn)了已經(jīng)考取十級的學生,卻在彈奏五級、六級的曲子時變得磕磕巴巴,幾乎完全沒有演奏能力,更談不上彈琴的基本功了。被這樣訓練出來的孩子不但沒有扎實的音樂基礎,更別說什么音樂鑒賞能力等等。
三是部分家長跟風走,認為別家的孩子能夠考十級,那么我們家的孩子也要去考。他們不會去考慮孩子自身的水平和技術,導致很多的孩子剛過三級或四級,就忙著去考七級或八級,把“考級”來當作學習鋼琴唯一的目的,一切以“考級”為中心,從而忽視了對樂理、視唱、練耳等科目的學習,忽視了曲子本身的速度、力度、表情記號的練習,只重視反復地練習考級曲目,通過這種方式培養(yǎng)出來的人,往往基本功薄弱,最后很難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要。
四是在考級問題上,家長占有主導地位。一些家長為了考試和面子,要求孩子去參加考試,這些孩子就算不愿意,也只能聽從安排,不得不參加。而老師也在這樣家長的要求下更改自己的教學原則去教導學生。就算是孩子在彈琴的時候沒有呼吸和氣口,甚至連節(jié)奏都沒有,只能勉強把音符彈出來,家長也要求孩子去參加考試。面對這種參加考試的孩子,鋼琴考試已經(jīng)失去了原本的意義。其實,家長的作用只需要從旁引導孩子,讓孩子對音樂產(chǎn)生興趣就好,這比讓他彈奏兩首曲子更加有意義。興趣是學習音樂最好的老師,只有讓孩子對音樂產(chǎn)生興趣,孩子才能愿意主動地去學習音樂,不需要家長的逼迫,也不用老師的督促,孩子會自然而然地去練習鋼琴,學習音樂,學習效果也會比逼迫他們要好。
最后我們可以來看一下報考人數(shù)這么多,那么通過率是如何呢?就拿今年報考中國音協(xié)鋼琴專業(yè)來說吧,通過圖表三我們可以看到,某市所報考的等級人數(shù),還是和往年一樣,十級人數(shù)最多,其次是八級、六級和四級,結果呢,低級別的通過率幾乎為100%,而越是高級別的,通過率就越差,十級的通過率只有45%左右,甚至出現(xiàn)了一位老師教出的所有報名學生“全軍覆沒”的現(xiàn)象,而這樣的現(xiàn)象以往在歷年是看不到。
綜上所述,為了讓家長對考級有一個正確的理念,我想應該從以下三個方面調(diào)整和改變自己的思路:
一是調(diào)整好家長對孩子的考級心態(tài)。作為家長,應該保持一個正常、平和的心態(tài),戒除虛榮攀比的心理,為孩子創(chuàng)立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首先,家長要從孩子未來發(fā)展的長遠目標作打算,而不是為了自己的面子工程。不能看到別人家的孩子學琴,我家的孩子也必須要學。不能因為別人家的孩子考了多少級,我們家的孩子一定也要考多少級,甚至要比別人家孩子考更高的級別。更不應該單純地依靠自己的喜好和自己的愿望來培養(yǎng)孩子,覺得我自己沒有學習鋼琴,那么我的孩子就必須學習鋼琴的這種心理去強迫孩子去學,那樣只會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其次,家長不要過分地追求進度??赡芙^大多數(shù)的孩子和家長都很看重進度,尤其是在有比較的情況下。家長首先要知道人與人是不同的,有個體差異的存在,有的孩子學習進度快,就會有孩子學習進度慢,更何況慢一些并不一定是壞事。其實這是一個很簡單的辯證關系,但是有的家長就是想不通這點。家長要給自己一個合適的定位。要牢記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句話。孩子有了興趣自然是好事,要在有興趣的基礎上去學習,讓孩子認為鋼琴是一個玩具,在練琴的時候當作是在做一個游戲,而不是去完成一個功課一樣。進度慢了不要緊,有了扎實的基本功,才能有更好的發(fā)展。
二是目的要明確。學習音樂的目的是為了通過音樂來豐富孩子的情感,培養(yǎng)孩子的審美情趣,而不是為了考級,為了加分去學習音樂。為了考級而去學琴,這樣的想法太荒唐。而考級只是為了讓孩子能夠鍛煉和提高自身技術、接受檢驗的平臺,切勿急功近利,拔苗助長,家長要與老師多溝通,積極配合,采用循序漸進的方法,從而去選擇真正適合自己孩子的級別進行考級,培養(yǎng)孩子具有一技之長。另外,很多家長在孩子考級之后就不再鼓勵孩子繼續(xù)學習或者繼續(xù)練習,這樣的做法也需要改正。即使是考取了鋼琴等級,音樂還是可以伴隨孩子的一生,當孩子在遇到一些生活上的不如意,或者遇到一些學習上的難題時,通過音樂也是可以抒發(fā)這些負面情緒,從而更好地調(diào)整自身的狀態(tài)。這才是培養(yǎng)孩子學習音樂的目的。
三是在音樂教育中,家長的引導是孩子學習音樂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現(xiàn)在面對學琴的低齡化趨勢,孩子的年紀越小,家長所起的作用就越大。尤其是孩子在啟蒙過程中,對各種音樂更是敏感的時候,家長就要因勢而為,讓孩子慢慢地進入音樂的世界里。讓孩子在不知不覺間對音樂產(chǎn)生好奇。為了要達到好的效果,家長首先就要對音樂有興趣,同時,還要給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音樂環(huán)境,這就需要家長不僅是在平時觀看電視節(jié)目,還是平時與孩子說話的時候,多加入一些和音樂相關的知識,努力在孩子的成長過程里增添一些藝術氣氛。這樣,不僅讓孩子可以隨時在音樂的環(huán)境中得到熏陶,還能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四是家長應該在孩子學習鋼琴的過程中,多點耐心。在學習的過程中,家長對孩子的練琴每天制定一個詳細的計劃,練琴時就好好練琴,到了不練琴的時間就讓孩子好好地休息或娛樂,做到勞逸結合。不要每天讓孩子長時間練琴,這不僅對孩子的成長發(fā)育不好,同時也會造成孩子的心理負擔,導致一些逆反心理。最后,家長切勿讓孩子進行長時間連續(xù)地練琴,疲勞狀態(tài)下練琴甚至在嘈雜的環(huán)境下練琴,這些都會影響孩子練琴的效果。
以上就是筆者發(fā)現(xiàn)在孩子鋼琴考級時存在的一些弊端,并提出解決的辦法,可以說認識是粗淺的,但是對全面培養(yǎng)孩子的綜合素質(zhì)是有益的,希望能夠給予家長一點幫助和啟示。
(責任編輯 姜 楠)
馬顯廷,營口市戲曲學校鋼琴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