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總以自身為尺度。說來有趣,你所喜愛的,你以為旁人也喜愛;你所恐懼的,你以為旁人也恐懼;你最厭惡的,你以為對旁人也十分有害。其實,事實往往并非完全如此。
我曾經(jīng)竭盡全力地把我年輕時候喜歡唱的歌、喜歡讀的書推薦給我的孩子們,孩子們嘲笑我唱過的“勝利的旗幟,迎風飄揚”和“燦爛的太陽,升起在東方”之類的詞。我感到奇怪,因為我覺得他們唱的歌的歌詞才不成樣子呢,直到過了很久才悟到,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歌,他們有時會接受一點兒我的所愛,但是他們畢竟有自己的所愛。生活在不同的時代不同的背景下面,不可能各方面都一致。
我發(fā)現(xiàn)人的這種以自己的好惡為尺度來判斷事情的特點幾乎可以上笑話大全。一個母親從寒冷的北方出差回來,就會張羅著給自己的孩子添加衣服。一個父親騎自行車回家騎得滿頭大汗,就會急著給孩子脫衣服。父母餓了也勸孩子多吃一點兒,父母撐得難受了就痛斥孩子太貪吃。父母寂寞了責備孩子太老實太不活潑,父母想午睡了越發(fā)覺得孩子弄出的噪音討厭,父母想讀書了發(fā)現(xiàn)孩子不愛學習,父母想打球了發(fā)現(xiàn)孩子不愛體育。父母煩心的時候就更不必說了,一定是看著孩子更不順眼了。
上一代人對下一代人的消極評價,究竟有多少是靠得住的?有多少是以己度量人度量出來的?反過來說,下一代人不是也以自身當標尺嗎?當他們看到上一代人已經(jīng)發(fā)胖、已經(jīng)白發(fā)、已經(jīng)少懂了許多新名詞的時候,他們是多么失望啊。你怎么不想一想,老一代也大大地火過呢。英語里有一句諺語:“Every dog has its own time.(每一條狗都有它自己的時代。)”上了年紀的人與年輕人之間,多么需要更多的相互了解。
我無意用簡單的進化論觀點來認定新的一代一定勝過上一代,但是至少,人們是發(fā)展變化的,社會是與時俱進的,科學技術(shù)、思想理論、生活方式直至價值觀念都是不斷發(fā)展變化的。你高興,認為它越變越好,它會變化;你不高興,斷定它越變越壞了,它照舊變化。你給很高的評價,它要變;你評價極差,認為是一代不如一代,全是敗家子,它也要變。這里我不想輕率地對這種變化做出價值判斷,前人的許多東西都是需要繼承需要珍惜的,后人的變化中在得到進步得到嶄新的成果的同時,也會失去一些好東西,付出一些也許是太高太過分了的代價。但是想讓下一代人不發(fā)生任何變化是不可能的,只有理解這些發(fā)展變化,才能占據(jù)歷史的主動性,才能取得教育或影響下一代的主動權(quán),也才能贏得下一代人的信賴和尊敬。同時年輕人也只有把前人的一切好東西繼承下來,才有資格談發(fā)展和創(chuàng)造。
(瘦玉摘自《王蒙自述:我的人生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