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少琛 趙曉光
面對近些年來市場對于人力資源管理方面人才的需求,很多高校都開設了人力資源管理專業(yè),旨在培養(yǎng)適應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復合型人才。雖然人力資源管理課程是高校管理類專業(yè)的重要課程,但是也有很多專業(yè),比如商務英語專業(yè),同樣開設人力資源管理作為該專業(yè)的專業(yè)課。目的就是為了使得商務英語專業(yè)的學生在一定程度上有相應的能力拓展,開闊學生的視角,從不同的角度考慮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基本管理能力,以及處理問題和獨立思考的能力。本文不是從管理相關專業(yè)為視角去看待這門課程的重要性,而是從商務英語專業(yè)為什么要開設人力資源管理這門課程以及探討其教學方法。
(一)越來越多的企業(yè)認識到人力資源是企業(yè)生存與發(fā)展的重要資源,而社會對于人力資源管理方面的人才需求也是十分大。但是人力資源專業(yè)畢業(yè)生的就業(yè)卻不盡人意,很多企業(yè)需要一類既會英語而又有一定的人力資源專業(yè)知識的人才。往往人力在資源專業(yè)的學生在英語方面的運用能力十分有限,這就為學習商務英語專業(yè)的學生提供了充足的就業(yè)機會。同時也增加了商務英語專業(yè)學生的就業(yè)途徑,不僅僅局限于外貿或商務翻譯等工作。
(二)由于中國自2001年進入了WTO,國際商事發(fā)展異常迅速,企業(yè)的經營活動與世界接軌,企業(yè)內部的人員構成已然變得多樣化。此時,由于企業(yè)對于人才的需求,各個國家的人才紛紛來中國尋求新的職業(yè)機遇。那么對于精通商務英語,同時具備人力資源管理能力的人才從事人力資源管理方面的工作,企業(yè)將會更為重視。而談到企業(yè)的招收人才話題,人力資源管理非常重要的一個模塊就是招聘與配置,面試新進員工將成為不可或缺的程序。如果是個合資甚至外商獨資類的企業(yè),必不可少會涉及到要面試外籍人才,這就需要企業(yè)擁有一些精通商務英語的招聘專員。而商務英語專業(yè)的學生具備在語言的優(yōu)勢,如果再具備人力資源管理方面基本的理論和實務技能的話,與人力資源本專業(yè)的學生相比,其本身將具有很強勁的競爭力。
(三)人力資源管理這門學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培養(yǎng)學生領悟和學習能力,以及對事物內在聯系的挖掘能力。而這些能力的培養(yǎng)恰巧是現代大學生所需要的,也是大學生未來走向工作崗位所必須具備的基本能力。商務英語專業(yè)的學生需要借助人力資源管理這門課程去進行能力的拓展,通過學習該課程的一些相關知識增加學生的職業(yè)觀,計劃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拓寬學生在人力資源管理方面的專業(yè)詞匯。
(四)學習人力資源管理這門課程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情商。從很多企業(yè)的招聘信息中我們會經??吹竭@樣的字樣,要求求職者具備一定的抗壓能力,為人謙和正直。這就從側面反映出一些問題,新入職的大學生太過于自我主義,為人不夠謙虛,抗壓能力差,不會處理公司內部的人際關系等問題。學習該課程會在一定程度上培養(yǎng)學生在職場上應該具備的基本能力,比如如何處理公司內部的人際關系,形成良好的人際圈,面對領導的職責應該如何面對,怎樣調整自己的狀態(tài),以及如何規(guī)劃自己的職業(yè)生涯。學習這門課程會對學生的情商會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一)商務英語是應用型英語的一個分支,所以很多高校對于商務英語專業(yè)的學生的人才培養(yǎng)計劃基本上是在大學的前兩年時間里多數安排學習跟英語有關的專業(yè)課,使得學生打下了良好的英語語言功底,有一定語言的應用能力。也正因為這樣,學生有了一定程度的先入為主的思想,認為商務英語就是學習英語的這樣一個專業(yè)。筆者在民辦本科進行教學,教的正是商務英語專業(yè),一般民辦本科開設商務英語專業(yè)基本上都是外語系的一個分支,而且基本上大學的前兩個學年都是以培養(yǎng)學生英語語言能力為主要目標,之后再進行其他專業(yè)課程的安排,或者期間少量穿插一些非英語類專業(yè)課。這樣很容易讓學生對英語有很大程度上的歸屬感,而對像是人力資源管理、國際貿易、會計學原理等這些課程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排斥。會導致學生缺乏學習興趣,教學效果不佳。
(二)對于教授人力資源管理的專職教師缺乏雙語教學的能力。由于商務英語是一個比較年輕的學科,又具有其自身兩個特點,即應用型英語和跨學科的復合型專業(yè)。在某種程度上就要求專職教師具備一定程度上的雙語教學能力,可以使得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把人力資源管理與商務英語有機結合,豐富學生在人力資源管理這個領域里的英語認知。但是往往教師不具備相應的英語能力,無法達到雙語教學的要求,不能在教授人力資源管理的過程中同時拓展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
(三)大多數的人力資源管理課程還是太過注重理論知識的講授,使得理論是實際應用脫軌,課堂上案例分析過少,在技能應用的指導上較少,乏味的理論知識使得學生不能對這一科產生學習積極性,教學效果欠佳。同時,教師很少進行情景模擬使學生融入其中,在互動參與式的教學模式下進行學習。經常出現的現象時教師在講臺上講,學生無法融入,互動較少。久而久之學生不但對人力資源的學習興趣無法得到培養(yǎng),甚至厭惡這門學科,起到反作用。
(四)很多高校的課程學時安排結構不太合理。人力資源管理的課程基本上都是一周一學時,18周結束整門課程的教學實施。由于學時的限制,使得很多知識在課上的時間無法全部的展開,教師只能篩選式的講授大概內容,學習缺乏系統(tǒng)性、連貫性,學生的實踐能力也無法得到一定程度的培養(yǎng),僅僅是了解人力資源管理的基本理論知識。這也就更加體現書中理論與實踐脫軌的現象。沒有足夠的時間進行實踐,就無法真正理解其理論內容,這也是學習人力資源管理這門課程的普遍現象。
(一)引入大量案例教學
人力資源管理這門課程的即是一門理論性較強的課程,同時也是實踐性較強的課程,所以如果需要學生在課堂上能夠更好的接受所學習的內容,大量的案例教學是個不可缺少的教學步驟。將學生身邊可接觸的案例引入,使學生更加容易體會到人力資源管理就在身邊,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情趣,力求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實踐證明,為學生大量安排案例教學,能夠更好的與學生之間進行互動,并且通過案例討論、分析,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通過搜集信息、篩選信息、整理信息在很大程度上鍛煉了作為人力資源管理人員所應該具備的基本能力。所以說,大量的案例教學是人力資源管理課程所必不可少的教學手段。
1.精心安排適合的案例教學
由于商務英語專業(yè)自身的特點決定人力資源管理課程需要與其有機結合,所以需要安排的案例既要讓學生感興趣,避免乏味,同時也需要跟國際接軌。案例最好是外國比較知名的企業(yè),并且案例的背景內容不要太長。過長的案例背景容易導致學生出現疲倦感,缺乏融入的興趣。同時由于課程進程的限制,引入大案例很難在固定的課時內完成,所以盡量選用小案例,具有一定國際色彩,讓商務英語專業(yè)的學生對其有一定的共鳴??梢赃m當穿插全英文的案例,讓學生利用案例分析的機會學習到人力資源管理方面的專業(yè)詞匯,擴大學生在這個領域的詞匯量。
2.引入的案例需要具有一體化的特點
案例的引入及研究需要具有一定的內在聯系。比如講授完職位分析、企業(yè)績效體系、薪酬設計后,那么就需要引入幾個系統(tǒng)性案例把這幾個模塊連接起來,讓學生有這樣一個系統(tǒng)的學習。若要學生在頭腦中對人力資源管理的各個模塊有一個整體的認知,這就可以通過案例分析幫助學生把知識點穿起來。例如在分析和研究一個崗位后,那么接下來就可以適當安排對該職位的考核體系進行研究,之后可以安排案例討論XX企業(yè)的薪酬設計是否合理等等。通過案例分析幫助學生把學過的知識聯系起來,強化理論與實踐的進一步結合,讓學生下一個系統(tǒng)下進行學習,達到預計的教學效果。
(二)注重情境模擬教學方法的應用
商務英語是一門十分注重應用的學科,人力資源管理也是如此,那么實際應用便成為兩門學科的共同點之一。由于學生在校期間基本上沒有足夠的社會實踐,所以可以采取情境模擬來彌補缺乏社會實踐所帶來的弊端。比如在涉及到人員招聘的環(huán)節(jié)的時候,教師可以安排一場企業(yè)面試模擬,采取全英文交流的模式。充當面試官的學生自行搜集資料,設計廣告發(fā)布、招聘申請表、面試流程、面試問題、以及面試評價表。而充當面試者的學生準備英文版工作簡歷,進行現場面試。一方面通過這樣的情景模擬可以讓學生了解在招聘人員時,企業(yè)都有哪些工作要做,培養(yǎng)學生統(tǒng)籌和協調的能力;另一方面學生在進行模擬面試后會發(fā)現自己實際存在的問題,然后進行自我能力提升,這種問題可以是語言上的 (英語表達),也可以是心態(tài)上的,或者是自身其他能力上的。那么這些問題都是教師需要在情景模擬結束后為學生指出來的。在情景模擬中,學生可以通過角色扮演發(fā)現自身存在的不足,并且今后會有意識的改進。同時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往往可以對書本上的理論知識有更深一層的理解。
(三)提升學生學習的目標感,讓學生變成課堂的主體。
商務英語專業(yè)的學生在大學前兩年往往打下了較好的聽、說、讀、寫以及跨文化交際能力,而這種能力的形成跟學校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英語教學環(huán)境有關。所以開設人力資源管理課程,不僅僅要注重學生技能的培養(yǎng),同時也承擔著鞏固和提高學生現有英語的一個擔子。這就需要高校教師有能力進行雙語教學,讓學生對這一門學科有學習的目標感。經過調查問卷我們發(fā)現,商務英語專業(yè)的同學在經過兩年的英語學習后,有了一定的歸屬感,更愿意學習跟英語有關的學科,也就是說,通過雙語教學不會使得學生對人力資源管理產生排斥現象,反而更容易提升學習的目標感。但是為了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僅僅是雙語教學是不夠的,還需要增加學生對這門課程的學習積極性。而如何增加學習積極性是近些年來教育學專家一直關系的話題。筆者認為,活躍式的課堂是比較容易獲得學生認可的。比如可以采取視頻教學,放一些與教學相關的視頻,把學生分成小組,然后分配學習任務,讓學生自己搜集信息,發(fā)現規(guī)律,通過教師的引導去發(fā)現理論。其目的是讓學生自發(fā)的去學習,主動的去探索。把課堂交給學生,培養(yǎng)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傳統(tǒng)的課堂都是教師在講,學生在聽,教學效果不顯著,同時學生也缺乏學習的興趣。但是如果讓學生變成課堂的主體,教師加以引導,就會極大的挖掘出學生對學習內容的主動性。由于人力資源管理這門課程具備實踐性的特點,很容易讓學生動手去做。工作說明書的撰寫、人員評測、模擬面試、薪酬福利設計、員工關系的梳理,公文的編寫等等,通過模擬實踐,都可以讓學生變成課堂的主體,增加他們學習的興趣。
正如上文所述,在商務英語專業(yè)開設人力資源管理課程,不論是從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還是考慮到畢業(yè)生的就業(yè)問題,都是十分必要的。把人力資源管理的理論和實踐與商務英語的特性有機結合起來,體現出市場經濟全球化對于人才要求的新趨勢,符合企業(yè)對于復合型人才引進的實際需要。由于商務英語專業(yè)自身的特點,對人力資源管理課的教學方法也需要一定的改進,不同于傳統(tǒng)教學,要把商務英語和人力資源管理教學有機結合起來,增加學生學習的目標感和興趣,達到預計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
[1]李吉林.李吉林情境教學理論與實踐[M].天津大學出版社2010.
[2]陳建國.商務英語教學中的商務文化意識培養(yǎng) [J].兵團教育學院學報,2001(4).
[3]張佐成,王彥.商務英語的界定 [J].河北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6(9).
[4]劉群.傳統(tǒng)人事管理與現代人力資源管理的比較分析[J].華章,2009,(22).
[5]薛瓊,張延東.關于人力資源管理課程教學改革的探討[J].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