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麗娟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17-0086-01
如何讓學生在閱讀中“悅讀”?我結合自己的教學經歷談談自己淺顯的看法。
一、閱讀教學的誤區(qū)
(一)閱讀只是走一個過程。老師為了怕被別人說上課沒有讓學生朗讀,所以隨便讓學生進行默讀、小組讀、齊讀等,沒有考慮各種朗讀的適用性,或者老師安排學生朗讀時間過少。例如,讓學生用兩三分鐘默讀一篇較長的課文,學生根本不夠時間讀完,當然達不到讀的效果。
(二)閱讀乏味怕花時間。學生朗讀完了,老師就覺得已經完成了一段的教學任務了,繼續(xù)講下一段,通常缺少對朗讀效果的評價??赡軅€別老師認為朗讀完再讓學生評價,這樣太浪費時間了,倒不如讓我多講一遍,讓學生更明白點。實際上,這恰恰是老師對“讀中領悟”的作用理解得不透徹。學生如果對課文中的內容理解得不透徹,那他一定不能夠有感情地朗讀好課文內容。這時,如果老師大膽地讓學生相互評價,指出朗讀過程中不當的地方,找出正確的朗讀方法,從而真正弄懂了課文,這不是比老師一遍又一遍地講解課文更好嗎?
二、閱讀教學的技巧
(一)精心設計課前導語,激發(fā)濃厚的閱讀興趣
俗話說一篇好的文章,能激起讀者的閱讀興趣,就如遇到了“一頓美餐,讓你垂延三尺,美美地享受一番。”同樣的道理,一段好的導語,能引起學生閱讀的極大興趣。小學生對什么事物都懷有一種好奇心,有一種不達目的,誓不休的求知欲望,我就抓住他們的這種心理,精心設計閱讀課文的導語,積極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如:我在教學《和時間賽跑》這篇課文時,我引導學生說:“你們都參加過哪些體育運動?其中賽跑我們班誰最快?大家都說你跑得最快,老師想請你跑回昨天,你行嗎?(不行)為什么?時間稍縱即逝,作者和時間賽跑贏了嗎?他們是怎么賽的?大家想不想知道?”同學們個個精神抖擻地回答:“想”。于是我就說:“好,今天我們一起學習《和時間賽跑》,請同學們用自己的能力去閱讀課文,并尋求答案好嗎?”話音剛落,學生就情緒高昂地朗讀起課文來。
(二)贊賞是一種由衷的真情的表揚
面對學生的精彩回答,教師應給予出自內心的贊賞,這可能對學生是一次終身難忘的鼓勵。學生互評在這一片段中運用的非常頻繁,小學生喜歡模仿老師去評價別人,這種互評方式有利于學生互相學習優(yōu)點,改正不足,也可以鍛煉自己的判斷是非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不斷地發(fā)展和完善自己。如:在朗讀時,學生聽到老師贊賞評價,自主的發(fā)出挑戰(zhàn),也想讀一讀,比一比。在評價中學生學會了朗讀,學會了競爭,鍛煉了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促進自己全面發(fā)展。
(三)精講多讀,讀出情感
在教學活動中,學生最反對的是教師無休止的教授、講授再講授,就象一個媽媽,反復嘮叨孩子,孩子必起逆反心理,一般達不到預期效果。因此,我在講課文時,盡量做到精講多讀,在整堂教學活動中,我只當配角,不當主角,只當導演,不當演員,只傳授孩子理解課文之方法,不包辦代替孩子的主觀意識。講讀課文我只引導孩子們理解難懂的重點句、重點段。通俗易懂的句段,則充分讓孩子們反復讀,反復念,讓其讀出情感,念出含義。閱讀課文我則全權放手,讓學生自瀆,自疑,自己解決問題,遇到較難的先讓他們互議,我再做適當點撥。這樣一來,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了充分發(fā)揮,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得到了提高,知識水平和能力也得到了相應的升華,教學任務完成得輕松愉快。
三、在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閱讀習慣的好壞對于學生的閱讀效果非常重要。如果不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自覺、專心地思考習慣,閱讀就會毫無效果。所以,在閱讀教學中,應該注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首先,要提醒學生在閱讀時不要一心多用,要靜下心來閱讀文章;然后,鼓勵學生在閱讀中不斷提出問題,以達到理解文章的目的;最后,還要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與作者進行情感交流,與作者產生共鳴。
教學中,我采用多種方式組織和引導學生開展課外閱讀活動。我合理安排時間,組織孩子們朗讀、背古詩和課外讀物。教學課文后,我結合課文向學生推薦有益讀物,還動員學生訂閱少年兒童報刊,幫助他們在教室內建立“圖書角”,把書集中起來,供大家借閱。通過大量地閱讀,使學生增長了知識,開闊了眼界,豐富了詞匯,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能力,使學生逐漸形成閱讀習慣。
(責任編輯 楚云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