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星
(山東工藝美術學院 數字藝術與傳媒學院,山東 濟南 250000)
淺談舞臺藝術攝影技巧
上官星
(山東工藝美術學院 數字藝術與傳媒學院,山東 濟南 250000)
在當今社會生活中,人們對精神文化的消費需求日益提高,促進了演出市場的不斷繁榮。各個明星頻頻出場,舉辦活動,各類劇院演出不斷,提高了群眾的業(yè)余文化生活質量。為擴大舞臺演出的影響,舞臺藝術攝影這個職業(yè)應運而生,在擴大舞臺演出的知曉度、關注度等方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目前,舞臺藝術攝影的專業(yè)性、技術性的要求相當高,成為推動舞臺演出事業(yè)不可缺少的一環(huán),但是同時也對攝影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別是能夠準確把握舞臺精彩演出的瞬間畫面,科學利用現場的光線進行拍攝,努力具備相關的專業(yè)素質,熟練掌握攝影的一些技巧,等等,這些是本文深入研究的方面,希望為舞臺藝術攝影同行或愛好者提供一些參考意見。
舞臺攝影;瞬間;素質;技巧
隨著經濟的發(fā)展,群眾的生活水平有了較大的提高,因而對于文化娛樂生活的需求空前高漲,催生了文化演出市場的日益繁榮,特別在一線大型城市,達到了“小演出天天有,大演出周周有”的盛況。舞臺藝術為舞臺演出提供了合適的環(huán)境,成為其中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舞臺藝術的任務是在藝術構思的指引下,采取不同的造型方法,創(chuàng)造演出所需要的特定環(huán)境以及演員的演出形象,向觀眾展現理想的舞臺氛圍。舞臺藝術攝影就是要把演出中的各種角色造型生動、完美地記錄下來。舞臺藝術攝影的對象包括戲劇、舞蹈、音樂、曲藝和雜技等。當然,要想達到理想的效果,舞臺藝術攝影必須熟知表演的內容和形式,據此采取不同的拍攝手法,才能獲取較為完美的圖像。
舞臺藝術攝影要求能在瞬間定格畫面。在演出的過程中,常常會出現一些極具代表性的畫面或很有藝術美感的表情、動作,這些往往發(fā)生在極短的時間內,把他們完美地記錄下來,就能較好地提升演出的效果,擴大演出的影響力,通過適當的途徑向社會介紹,就能吸引人們來細細品味。舞臺藝術攝影通常分為三種模式:一是現場進行抓拍,二是彩排時進行拍照,三是有計劃地進行拍照。不管是哪一種模式,攝影師都應該做到的是:舞臺演出前就要熟悉劇情,掌握演出過程中高潮出現的時間和地點;對于演員,特別是主要演員的風格進行深入研究,這樣才能準確地抓住關鍵情節(jié)或動作表情的瞬間,這樣才能獲取真實生動的舞臺演出照片。所以,做好舞臺藝術攝影,首先要了解各種類型的藝術表演的相關特點;其次要掌握主要“劇中人”在特定地點將要形成的代表性畫面,制定合理的拍攝計劃;再次是準備適當的攝影器材,包括小型相機、變焦鏡頭和相關附加鏡、高速膠片等;最后要根據劇情找準拍攝方位以及角度,以便及時把握所需要的拍攝“瞬間”。動態(tài)美是舞臺藝術攝影最明顯的審美特征,出色的舞臺藝術攝影作品一般都體現了主體的運動感,具備動態(tài)之美。舞臺藝術攝影中最具有動態(tài)美的是舞蹈,畫面形象的虛實處理是實現照片動感的關鍵,但是人物的臉部必須清晰,這樣才能充分展示出其神態(tài)情緒,但人物肢體的一些動作則進行虛化,使畫面虛實結合、動靜相襯,將人物合理地融于情節(jié)與意境中。
舞臺藝術攝影要求能夠善于利用光線。在演員演出時,光線的顏色會變化很大,同時明暗變化也很大,因為燈光會配合不同的需求來打出不同顏色或者不同明暗的光線,營造適宜的舞臺氛圍。這時如果用相機的自動感光拍攝很容易拍出曝光過度或者曝光不足的照片,據現場光線使用手動曝光是拍好舞臺的關鍵所在。若沒有豐富的拍攝經驗,容易發(fā)生主體曝光過度、背景曝光不足的情況。拍攝舞臺的主要經驗體現在測光技巧上,對主題人物測光背景偏暗,對背景測光主題人物過亮。怎么才能得到精確的曝光值呢?一般來說我們可以使用點測光或中央重點測光的模式,點測光對著舞臺表演人物進行測光,測光范圍非常小,環(huán)境的光線影響對于曝光主題人物非常小。但是舞臺上的光線會隨著表演內容變化而變化,明暗跨度也非常大,表演者在舞臺上也不時在活動中,所以,不單單使用點測光而多使用中央重點測光模式加上光圈先決模式,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成片率。再加上可以使用包圍曝光或者未調整曝光量的方式拍攝舞臺,從中選取曝光比較準確的點。首先使用點測光時,盡量選擇以舞臺表演者為測光點來進行測光。二是注意利用舞臺現場光表現畫面效果。拍攝時一般是不允許使用閃光燈的,閃光燈的突然性會影響到演員的表演,同時由于拍攝是在演出場所的舞臺上進行的,附近有很多觀眾,也要盡量避開觀眾,不能因為拍攝而影響觀眾的觀看。有很多時候拍攝距離很遠,使用閃光燈也達不到需要的效果,反而會破壞劇場現場的燈光感覺,有經驗的舞臺拍攝者一般多利用劇場的現場光源來拍攝。但經常遇到的情況是現場光源比較繁雜,因此對于曝光來說難度較大。現場光線方面,如果燈光明亮、照射比較均勻,相機測光系統(tǒng)能比較各個部分的亮度給出一個綜合平均的數值,直接根據數值自動曝光即可。但是碰到束光打亮的主題人物,背景非常暗的時候,需對舞臺人物測光,否則會出現舞臺人物曝光過度的問題。在劇場舞臺燈光環(huán)境下手持點測,或者用帶有點測光功能的相機測光,并拉長鏡頭焦距,減小測光范圍,以求測光準確。第三,關于色彩的表現。劇場里面一般使用聚光燈或者白熾燈,所以要選擇適當的白平衡,或者使用自動白平衡,如果白平衡不準確則會影響整個照片的色彩效果,使拍攝畫面不能表達表演者的技巧或者故事效果。第四,在劇場內拍攝時,根據舞臺的燈光配合光圈進行曝光的同時,速度也取決于舞臺上表演者的動作快慢,使用較快的快門速度可以使表演者定格在畫面上,使用較慢的快門速度可以使畫面變得柔美縹緲,制造一種虛實相生、動靜結合的視覺效果。速度如果在1/30s上下時,表演者在舞臺上動作幅度不大移動速度不快時還可以凝固住畫面,畫面效果能比較清晰地體現主體人物,又微微有點虛動的背景,使得畫面有動感效果。如果要強調虛動,那么快門速度還要降低,如果表演者的移動速度較快或者活動幅度較大則需要更快的快門速度。當下數碼相機的感光度一般都可以控制在ISO1600以上而沒有明顯的噪點,在拍攝比較暗的舞臺上移動速度較快的表演者時很有用處。第四,三腳架的使用。三腳架可以穩(wěn)定相機,也可以解放出一只手,并且可以拍攝燈光變換的延時效果,同時也是得到高質量畫面的基礎。
舞臺藝術攝影要求攝影師具備較高的專業(yè)素質。要想獲得完美的攝影效果,首先必須做到心中有數。做到心中有數,同時深入研究不同的表演藝術門類,了解各種表演藝術門類的規(guī)律,同時努力成為內行人;二是在舞臺開始表演之前就要根據演出內容明確拍攝目的,以上兩個方面對于獲取理想的畫面非常重要。人們常說攝影師與演員共舞,但是當演員本身處于大舞臺上舞蹈的時候攝影師又該怎樣處理攝影機、演員以及舞蹈的關系呢?當然,在對演員的舞蹈有著熟悉的掌握之后,結合演員共舞,三者的共舞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雖說在攝影過程中可以反復拍,一直到獲得最滿意的效果為止,但是作為攝影師而言,尤其是在商業(yè)電影攝影中,舞臺場景的拍攝千萬不要因為攝影師而NG多次,畢竟對于舞蹈而言一氣呵成才最成功也最能傳達舞蹈本身傳遞的情感,觀眾在觀影的過程中也能最大化地與演員產生感情共鳴。舞臺上的演員、主要表演者一般都處于運動狀態(tài),這些舞姿也就是他們表現的工具,有很多時候他們的速度非常快,所以,每一場演出當中,只有極少數動作是整個演出的關鍵動作,最能體現表演精髓,所以需要攝影師用非??斓目扉T抓取。高速快門同時也需要拍攝者的反應迅速,還要求技術熟練、操作準確、忙而不亂,而且,對舞臺劇本的前期所做的功課,這個時候就發(fā)揮作用了,能夠讓攝影師提前把握精彩場面出現的時機。如果相機的操作技術已經十分到位了,那么,攝影師對表演藝術的了解程度就非常重要了,如果對表演的過程有了比較熟悉的掌握,那么現場的拍攝過程就會得心應手,揮灑自如。其次要做到隨機應變。做到了心中有數,舞臺拍攝一般都能獲得想要的效果,但攝影師還需要的一項技能就是隨機應變,要能夠在計劃之中做到即興發(fā)揮。演員最精彩的表演常常是一瞬間不可復制的,因此攝影師在完成大場面的拍攝之后還需要對細節(jié)部分進行精雕細琢,抓住舞臺上演員那不可復制的精彩瞬間。觀眾在觀影的過程中主要聚焦于主演,所以攝影師在進行舞臺鏡頭拍攝的時候也需要對演員進行特別刻畫,攝影機相當于攝影師的眼睛,因此攝影師需要將注視點聚焦演員,捕捉感情傳達最為真切的時刻。
舞臺藝術攝影要求掌握一定的技巧。第一,要多角度取景。一般的攝影師常常在舞臺的正面取景,這種取景方式是比較規(guī)矩的,然而我們會發(fā)現鏡頭中常出現一些不相干的表演者背后的背景。因此,要擴展攝影的藝術構思,考慮從其側前方進行取景,這樣就能有效地避開畫面干擾物。通過一些畫面的對比發(fā)現,從側一點的角度拍攝出來的人物的臉部表情較為立體;因此如果在臺下拍特寫,我們把攝像機從斜的角度對準被攝者,根據需要再進一步作后期處理,使得其立體效果將會有一個明顯的提高。在光位方面,使用逆光拍攝能使得畫面效果非常強烈,將鏡頭正對著光源,光線從被攝者背后或側方過來其邊緣被照亮有明顯的輪廓。第二,是增強的預判。如果熟知舞臺上表演者的動作,就可以預先安排構圖和曝光。這就需要攝影師培養(yǎng)出一套良好的工作習慣,這些習慣只能靠多觀察多接觸被攝者來養(yǎng)成。如果不能參觀彩排,則還可以采用連拍的方式,也可以提高精彩畫面捕捉的成功率。第三,前期拍攝和后期制作相結合。前期能夠抓拍到很多精彩瞬間,但有時為了能抓住瞬間而不惜付出錯誤曝光或者色彩失衡的代價,后期制作的重要性就體現出來了。一般來說,每個有經驗的攝影師都有很好地進行前期和后期的拍攝和制作的配合。比如前期拍攝的彩色照片,在回來整理的過程中發(fā)現黑白更合適,那么后期調整成黑白要比前期直接使用黑白模式拍攝的畫面層次感更豐富。
總之,舞臺藝術中的攝影要求攝影師具備多個方面的綜合素質,打牢理論基礎,強化敏感意識,只有這樣才能獲得一張完美的照片。
上官星,山東工藝美術學院數字藝術與傳媒學院,講師。
J415
A
1007-0125(2015)12-014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