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春雷
閱讀作為語文教學的一部分,一直以來都沒有引起高中廣大師生的足夠重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通過一些教學策略帶動學生的積極性,讓語文課堂充滿“語文味”。教師需要充分利用提問技巧,讓學生成為教學主體,在提問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理解能力,讓學生形成自己的觀念。
一、中學語文教學提問藝術(shù)的意義
1.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學習中培養(yǎng)興趣能夠讓學生做到自主學習,提高學習效率。不同于其他學科,語文的教學顯得更加平淡。語文知識的積累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如果學生為提高考試分數(shù)而強迫自己學習語文知識往往難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對語文知識的學習必須建立在興趣的基礎(chǔ)上,通過一些有趣的提問能夠逐漸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通過師生間的互動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讓學生從潛意識里開始喜歡語文,并自覺學習語文知識。
2.培養(yǎng)學生的思考能力
傳統(tǒng)語文教學模式比較單一,教師在教學中是絕對的主角,學生能夠充當教師的觀眾。教師一個人在講臺上表演,學生的思緒往往不能跟著教師走。由于語文成績需要長期積累才能得到提高,即使在課堂上開小差也不會下降多少,因此語文課成了很多學生放松思緒的課堂,學會不用擔心因為沒有聽課導致考試分數(shù)降低。在語文課堂上,學生缺乏足夠的思考,對很多問題都是一知半解,看待問題僅僅停留在表面,無法看到內(nèi)在的蘊意。教師在課堂上可以通過提問藝術(shù)與學生進行互動,帶動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思考能力,讓學生養(yǎng)成思考的習慣,進一步看待問題,從根源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3.有助于學生成為教學主體
新課標要求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教師在旁引導協(xié)助。傳統(tǒng)教學模式學生在教學中缺少主動性,為改變這一現(xiàn)象,教師可以通過提問帶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在課堂中留下一些問題,讓學生進行探究討論,進行自主學習,遇到阻礙時教師則從旁邊指導,避免學生走彎路。學生通過探究得出問題的答案,不僅提高語文成績,還能開發(fā)自己的思維,真正讓自己成為學習的主體。
例如,讓學生對文章進行分析,探究文章中悲劇產(chǎn)生的原因。在進行問題探究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與學生互相交流自己對文章的看法,有利于促進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討論完文章悲劇故事的原因后可以總結(jié)這篇文章吸引大家的原因,主要是故事結(jié)局觸動了人們的心理情感,如果換個結(jié)局,人們會不會還是會被吸引?學生通過對結(jié)局的猜測以及人們對不同結(jié)局的反響的分析能夠很好地培養(yǎng)自己的創(chuàng)新思維,同時這樣的思考已經(jīng)不只是停留在對文章原意的理解程度上,而是帶有一定的審美成分,讓學生對文學的審視上升到另一個高度。
二、 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提高提問藝術(shù)的策略
1.用學生的心理特點設置問題
教師在設置問題的時候需要結(jié)合學生的心理特點,設置符合學生心理特點的問題,讓學生的積極性在一瞬間被激發(fā)。高中生具有強烈的求知欲和觸動力,在教學過程中容易被一些有趣的問題所吸引,也容易被一些能觸動心靈的情感所帶動,教師需要充分利用學生的這一特點進行提問。例如,在《邊城》一文的教學過程中,首先讓學生對文章進行閱讀分析,對文章進行概括?!哆叧恰访鑼懙氖窍嫖髅利惖娘L景,描述的是在這樣一個美麗的意境中發(fā)生的感人故事,對高中生而言,越是感人的故事越能打動他們,因此,教師可以利用情感為依托進行提問教學。
2.從文章作者的角度進行問題設置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往往希望盡快幫助學生培養(yǎng)對文章的理解能力,在教學過程中總是希望學生從不同角度理解文意,全面掌握文章傳達的意境。其實從任何角度理解文章也不如從原創(chuàng)作者的角度來的準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從作者的角度看待問題,例如:在針對《簡·愛》的閱讀教學時,教師可以從作者的角度設置問題:作者為什么會創(chuàng)造這樣一個女性主人公形象?通過女主人公傳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教師在提出問題后可以給學生一定的時間進行課下探究。學生在課下可以通過查閱資料的方式,了解作者的生平以及作者生存的時代背景,再結(jié)合小說中描寫的事件及場景,很多問題就能迎刃而解。通過從作者的角度分析問題,學生學會了結(jié)合時代背景來分析文章,掌握從小說事件讀出作者傳達對時代的感悟,在這樣一個物欲橫流的時代,文章中傳達的樸素情感能夠深刻感染每一個高中生,讓他們接受良好品質(zhì)的洗滌,養(yǎng)成良好的品格。
3.提高問題的質(zhì)量和深度
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往往只是為了單純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而提問一些顯得稚嫩的問題,這些問題沒有多少技術(shù)含量,無法開發(fā)學生的思維,同時也會給學生造成不好影響,認為語文知識過于簡單,疏于思考。教師需要設置一些高質(zhì)量的問題,既能帶動學生的積極性,同時又能讓學生開動思維,鍛煉自己的思維能力。
(作者單位:江蘇省大豐市南陽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