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存明
摘要:自我校數(shù)學教研組申報的課題《基于“核心問題”的小學數(shù)學課堂改革的實踐研究》立項為江蘇省重點規(guī)劃課題以來,我們就在課堂教學中努力讓數(shù)學課堂跳出以碎小問題“亦步亦趨、層層推進”的單線條模式的框框,換以一、兩個核心問題調動和組織學生學習的板塊式教學模式,努力讓學生得以在比較大的空間里進行思維活動。
關鍵詞:數(shù)學教學;提核心問題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3315(2015)07-094-002
在區(qū)新入職數(shù)學教師導師制培訓活動中,我嘗試基于核心問題執(zhí)教一節(jié)家常課?,F(xiàn)將“五問”的教學片段呈現(xiàn)如下:
【第一問】昨天我們學習了什么?
師:同學們,昨天我們的數(shù)學課學習了什么?生:異分母分數(shù)加減法。
師:誰能舉個例子說一說怎樣計算呢?
生1:比如1/2+3/8=4/8+3/8=7/8。
生2:我把他舉的例子改成減法,1/2-3/8=4/8-3/8=1/8。
師:老師帶來幾道異分母分數(shù)加減法題,看誰做得又對又快。
(題略,做完后核對答案,統(tǒng)計正確率。)
師:看來大家學得還不錯。你覺得要做對異分母分數(shù)加減法,要注意什么?
生1:注意看清符號,是加法還是減法。
生2:找準公分母,找到分母的最小公倍數(shù)作為公分母。
生3:要看清數(shù)字,不能抄錯數(shù)字。
【第二問】今天學什么?
師:同學們,知道今天的數(shù)學課學習什么?生1:異分母分數(shù)乘除法。
生2:三個異分母分數(shù)相加減。
師:到底誰說得對呢?趕快打開課本,哪一頁?生:81頁。
師:學什么?
生1:分數(shù)的連減。
生2:分數(shù)加減法混合運算。
師板書課題:分數(shù)加減法混合運算。
師:今天這節(jié)課,是老師講給你們聽,還是你們自己學?
生(齊):自己學!
師:好!
提出自學要求:一字不落地自學課本P81頁,完成書上空白部分及試一試。
【第三問】通過自學,你已經學會了什么?
師:通過自學課本P81頁,你們已經學會了什么?
生:我知道求草坪的面積可以把花園的面積看做單位“1”,用1-1/4 -1/3,也可以用1-(1/4+1/3)。
師:黑板上寫了三道題,1-1/4 -1/3 ,1-(1/4+1/3),1/6+3/5+2/3。誰能上臺來解答?
指名三位上臺解答,師生分析解題過程略。
【第四問】你還有什么疑問嗎?
師:在自學的過程中,大家還有什么疑問嗎?誰提的問題好,我給他在書上貼上一個“數(shù)學大王”貼紙。
生:我不清楚“1”是哪里來的?
師:這個問題問得好!是啊,被減數(shù)“1”從哪里來的,哪位同學能解釋這個問題?
生1:我知道!是把一個花園的面積看作單位“1”。
生2:把花園的面積看作單位“1”,先減去1/4,再減去1/3。
生3:這個“1”雖然題目中沒寫出來,但是我們都知道分數(shù)是有單位“1”的。
師:你現(xiàn)在明白了嗎?這個問題確實是問到要害了,許多同學在做這樣的問題時,很苦惱,找不到被減數(shù)。比如這道題(出示:截止2011年底,我國約有8/15的人口在鄉(xiāng)村,其余的在城鎮(zhèn)。城鎮(zhèn)人口大約占全國人口的幾分之幾?)你會列式嗎?
生:1-8/15 。
師:對!“2011”這個數(shù)有用嗎?
生:沒有。
生:對解題來說,“2011”這個數(shù)是多余信息,是無關條件。
師:為了讓同學有更深的認識,我們來看這一組題:(1)一根彩帶,全長4/5米,第一次用去全長的1/4,第二次用去全長的3/8,還剩全長的幾分之幾?(2)一根彩帶,全長4/5米,第一次用去1/4米,第二次用去3/8米,還剩幾分之幾米?
生:第一道題是1-1/4-3/8 ,第二道題是4/5 -1/4-3/8 。
師:為什么?
生:第一道題的1/4和3/8都不帶單位,都把全長看作單位“1”,而第二道題是具體的多少米,要用全長4/5米作被減數(shù)。
師:我們要注意甄別、判斷!
【第五問】你今天學得怎么樣?
師:今天大家選擇了自己先學,老師后講的學習方式,你學會了什么?感覺學得怎么樣?
生:我感覺我學會了分數(shù)的加減混合運算。
生:我覺得分數(shù)的混合運算和整數(shù)的混合運算差不多。
師:你喜歡這樣的學習嗎?為什么?
生:喜歡!
生:因為自己先試著去做!
……
【課后反思】
在上述案例中,教師通過“昨天我們學習了什么?今天學什么?通過自學,你已經學會了什么?還有什么疑問嗎?今天學得怎么樣?”五個大問題貫穿全課。第一個核心問題“昨天我們學習了什么?”回憶舊知,為新課的學習做一些基本訓練,承前啟后。第二個核心問題“今天學什么?”直接了當,省去了情境的煩擾,隨后教師進一步激發(fā)興趣,“是老師講給你們聽,還是你們自己學?”很好的將自學課本和探究新知結合起來。第三個核心問題“通過自學,你已經學會了什么?”引導學生展示預學成果,教師引導圍繞書上呈現(xiàn)的幾道混合運算作重點分析。第四個核心問題“你還有什么疑問嗎?”鼓勵學生向同學、教師發(fā)問,大家針對學情中真正的難點進行互幫互助,使得難點突破,真實有效。最后第五個核心問題“今天學得怎么樣?”引導學生總結收獲,反思過程,激勵學生更好的學習。
這五個核心問題,簡約而大氣,統(tǒng)領了五個教學版塊,引發(fā)了五次學習活動,形成了“導學—探學—展學—練學—悟學”的教學新結構,讓學生學會了自主嘗試學習、學會了合作探究學習、學會了提問質疑、學會了反思提升?!案Q一斑而見全豹”,課堂期待著教師提核心問題,做大氣的數(shù)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