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憲容
當然,即使未來不會出現人民幣持續(xù)貶值的趨勢,但人民幣在一定程度脫離美元強勢,形成更大幅度的上下波動可能會更大。
2005年中國啟動了人民幣匯率的第一次重大改革,就從當年7月21日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升值2.12%,從此就一發(fā)不可收拾,人民幣對美元就進入一個10年單邊升值通道。這十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升值了35%,而人民幣實質有效匯率則升值了54%以上。而人民幣的單邊升值,既增加中國的經濟實力,也催生了中國三大泡沫。
十年后,2015年8月11日,中國央行再次啟動了新一輪的人民幣匯率改革。但是這次的人民幣匯率改革與上一次改革正好逆行,讓人民幣貶值近2%。有人認為,這次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不僅會結束人民幣長期單邊升值的態(tài)勢,也可能是人民幣貶值的開始。
因為,這次人民幣匯率改革重點是放在完善中間報價機制上。央行《關于完善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報價的聲明》指出,為了增強人民幣兌換美元匯率中間價的市場化程度和基準性,中國人民銀行決定完善人民幣兌換美元匯率中間價報價。自2015年8月11日起,做市商在每日銀行間外匯市場開盤前,參考上日銀行間外匯市場收盤匯率,綜合考慮外匯供求情況以及國際主要貨幣匯率變化向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提供中間價報價。
這個聲明一公布,頓時引起市場很大反響,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即時應聲下跌。當天9時15分公布1美元兌換人民幣中間價為6.2298,與前天的6.1162相比,即人民幣貶值1136個基點接近2%。
在央行人民幣兌換美元中間價大幅下調的引導下,無論是在岸市場還是離岸市場,人民幣的匯價都應聲下跌。
現在的問題是,在改革后的人民幣匯率機制下,人民幣會不會真的走向單邊貶值或持續(xù)貶值之路?如果人民幣的持續(xù)單邊貶值,它的最后邊界在哪里?中國的居民面對的影響與沖擊有多大?風險有多高?
當然對于第一個問題,央行官員已經作出明確的回答,就是這次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改革,人民幣貶值是一次性而不是趨勢性。人民幣的貶值是為了校正現貨市場匯率價格與中間價的偏離性,是為了人民幣匯率增加浮動空間創(chuàng)造條件。而且央行還表示,在完善匯率中間價報價機制,提高中間價市場化程度的同時,也將推動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市場化,比如推動外匯市場對外開放程度、延長外匯交易時間、引入合格境外主體、促進形成境內外一致人民幣匯率。
但是如果央行未來公布的中間價密切緊隨市場收市價,而在當前中國經濟疲弱形勢下,這個市場收市價早就形成人民幣貶值預期,那么這個機制將會不斷地強化人民幣貶值預期,而且使得人民幣真的進入單邊貶值的通道。如果這種情況出現,可能亂了當前人民幣匯率改革的陣腳。在新匯率機制下,政府仍然是無法擺脫對人民幣匯率變化參與和控制,這就是當前人民幣匯率貶值的最大風險。
就目前情況而言,人民幣匯率變化仍然關系到國家利益調整,這就要求中國政府在權衡各種關系基礎上來決定人民幣匯率,否則人民幣匯率僅是由外在市場操縱(其實外匯市場匯率基本上都是操縱的,只不過方式不同而已),國家利益很容易受到傷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