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母親,我在一去10年后回到自己出生的這地方。我告訴別人說,這是咱們國家最北邊的城,再往北,是荒漠了,然后是蒙古人民共和國了。這巴林小城,曾經,我不愿意認它是故鄉(xiāng),暗暗發(fā)誓再不踏足這個地方。
我一在家,就都是我給母親洗臉。母親專用的淺粉色小塑料盆,我總是先用涼水沖洗了,清亮亮地舀半盆水,端來放在她身旁。盡管正值盛夏,也總是兌成溫水。我們這個地方,地下水很涼。
我驚異母親臉孔的秀致,肌膚的白皙細膩猶似嬰兒,不像久臥病榻的人。這臉上其實沒什么可洗的,如此光滑勻凈,不惹塵埃。我還是小心地掬了水,額上、頰上,都少少灑一些,用指尖兒輕輕揉搓,然后用我買回的嶄新大毛巾細細將水珠兒拭去。相對于這臉,毛巾真是太大了!
這樣的時候,我不免嘆,在這塞漠,82年的人世穿行,一張面龐竟然還如此細致!因為肌膚的比襯,額頭上的皺紋都像是花兒。
現(xiàn)在我給母親洗臉,不像上次那樣邊洗著會忍不住哭出聲了,我有時候甚至是愉悅的,笑哄著,就像正對著個孩童。此時的母親,逼真一小孩兒,不高興做的事斷然拒絕,家人得百般哄誘,才能達到目的。她的眼角有時候會堆一點兒眵,去洗,倏地就閉上,緊緊的,要哄老半天,才肯閃開絲絲縫兒。時而惹我發(fā)呆,我小的時候,她就是這樣哄著給我做這些吧?有沒想過多少年后,換成我這樣地對她呢?
母親病已多年,這次陡然加重,是在春天,杏樹枝頭剛剛有動靜的時候。這是我得了閑的一個春季,每日在郊野園林間轉悠,計劃全程旁觀花蕾葉芽兒與囚覆著它們的樹皮搏斗,看嫩弱事物如何沖破包圍,宣示春天。家里來的信息,猶如霹靂,把我炸成自己正凝視的樹木旁的一根木樁,剎那不會動了。卻不立刻往回趕,是不敢,沒有面對母親病況的勇氣。愈發(fā)游走于郊野園林,眼睛什么也看不見了,心顫得奇異,忽而就淚水潸潸。直到無可逃避的日子,風塵仆仆回到家,只住一夜,就匆匆告離。是救母親的決心使然。醫(yī)生等人們描述母親病疾日益惡化必然出現(xiàn)情形的話語,成為直笞心靈的鞭子,令我痛不可擋之際生出堅頑抗拒,不!絕不可以這樣!情況必須改變!我要上窮碧落下黃泉,尋方求法,救贖母親。
我奔去了佛教圣地九華山,繼而朝五臺,拜普陀,一心虔誠,信愿祈禱,從春到夏。
這是第幾次告別母親呢?十幾歲起,我就這樣獨自出家門,從母親身邊走向遠方。
一直,我都是為奔向前途,擁抱自己的理想和幸福。在開始,這是簡單明晰的,幾乎就是進入母親多年前被命運迫使著離開的城市(父母當年是被從城市下放來到山村),得到一份工作,過她所巴望的那種不同于她的生活。這在當時,可以說是只要徑直走過去,到樹下舉起手,就能摘到的果實。我15歲考取師范學校,是自己出生那臥在大山旮旯兒里小小村莊歷史上頭個“狀元”。那時候師范生尚稀貴,一般是要分配到城市里學校任職的。如果不是結緣了文學,一切都將是安穩(wěn)的吧?如期畢業(yè)了,走進期望中的生活,在這現(xiàn)成的路上腳踏實地朝前走,可以一直讓母親因為我,眼睛里泛著自豪和幸福的光色。可是文學改變了一切,賜予我一場奇異人生,使原本可以是母親福星的我,簡直變成了她的災星。
母親的病,兒女們都有責任的,她表現(xiàn)出來的癥狀雖然似乎不相干,但我深深知曉,她真正的傷,在心,那層層疊疊深鑿狠鏤的傷痕,是由對子女們的愛所來。其中以我的罪過最大,因我是眾兒女中最任性頑劣,讓她操碎了心的一個。是我可惡的雙腳把母親傷殘了的。
曾有人問,你從小就想當作家嗎?我惘然不能答。自幼我只是作文寫得好。這個好,于母親有大緣故。作文得老師表揚了,在報上發(fā)表了,都會使母親臉上綻放舒心的笑。這笑容成為我心靈的渴求,一生寫作的動力。若說當作家是命運,我命運的因,是母親。這其中有稟賦傳承,她夢想的寄托,更是那母慈的憂念牽掛。現(xiàn)在我知道了,何以自己能夠走得遠,從天邊到天邊,就因為是從母親的眼眸出發(fā),踩著她的目光邁步。
我踩著的豈是母親的目光啊,分明是她的心。這血肉靈物拉成無限細無限長的線,系在我的足踝,隨我涉滔滔人海,跋萬水千山。當我跌倒,頭破血流,疼在我身,卻剜在她心。
從我為了文學而踏上未卜之路,這剜的殘酷就開始了。母親偏寵我,家里客廳的博古架上,幾十年間,擺著唯一的玫瑰色小相鏡里,只是鑲著我的照片。這不光因為我是幺女,我想,更因為我系著她的夢想和希望。八個子女中,考上學求到了“前途”的,唯有我。而我為追夢卻將這得來不易、標示著“前途”的鐵飯碗甩手拋擲于地下。這一剜何其痛徹骨髓!當她心頭肉的嬌嬌女被人世的磚頭瓦礫一次又一次活埋,在濁水污泥中深淹撲騰而孤絕,那顆慈母的心啊,遭受了怎樣慘絕人寰一遍復一遍的酷刑!
母親值得膜拜在于,竟是她助我走上了文學道路。最初,父親是不支持的,父親厲眼悲聲對我說:你看自古到今,走文學的人有幾個命運好的?是母親的強力支持,我才克服了父親的阻擋。我深知父親如此也是由于愛,他是用樸素的語言表達“文章憎命”四字經。父親是窮苦人家長大,對幸福的理解難免與富足安穩(wěn)緊密相連,無法似母親,憧憬能夠超出俗界。
我看母親忍耐之德,常常由她與父親相攜度過一生而著眼。母親有出身之累,賴了父親“革命干部”身份的蔭護,得以躲開時代雷電活出來。父親是在解放后黨校掃盲班里識字知學,盡管后來一切書報閱讀無礙,甚至能寫些簡單的文稿,習氣卻始終如玫瑰花枝的尖刺,在言行舉止間鮮明著。自幼有教,琴棋書畫的母親,度過這樣的一生幾許悲哀?從不與母親談論關于愛情是有原因的,這個詞,對于母親這樣的人,尤其是人世間的奢侈品。
忍為萬德之母,有了它的堅固,其余諸般念而皆在。母親性情中的雅致不被粗糲生活涂抹,或是這個緣故?她把它那么細究地傳承給了我,我知道,自己的被文學選擇,這份擁有是大緣故。正是它,予我搏擊粗蠻的力量,總能在磚石泥污的覆埋中重新站立,愈發(fā)神定氣足,隱若有光。
而我跋涉長路,義無反顧,悲壯凜然,仿佛古代一去不復返的遠征將士,亦關乎此。并不是只為自己,我的尋求更為了母親。我深知自己肩承著母親之志,寫文章,愈益寫得長,成一部部書,是她畢生的夢吧?母親不同于她生活里的那些女性,她有夢。由我讀大學時,她寫來家書上娟秀的繁體字,我相信如果命運允許,她的向往,會是成為一名女作家。
我的幸福在母親的幸福中。
母親的文采,生活中點點滴滴處能見,接人待物,決事斷疑,每一筆都有不同。筆筆相遞,書寫了一部樸素而美質的人生。我總是誡囑自己,要努力啊,要成為母親生命大作的精彩之筆啊,讓她因為有我這么個女兒而華章璀璨!好多年里輾轉天涯不回家,便是跟這有關。對于望子成龍的父母們,兒女的敬奉,須是成就。我當學會飛翔,乘祥云歸,方為秉了孝。
哀在沒有等到這一天,母親撐不住了。這樣訇然倒了。
我的拜山禮佛中,存著深深慚愧與懺悔的。
幸在這恰應了佛教旨義。佛教倡修行,從慚愧和懺悔起筆,所謂“首先收拾舊山河,再創(chuàng)造一個新世界”。先要以大慚愧心真誠懺悔過往所有錯衍,消除業(yè)障,洗濯出一份潔凈心地,再日日勤苦,鏟草耙土,持守這潔凈,并向更大的清凈進取。后來有點化者,說母親的病情在我拜九華山后奇跡般地大有好轉,要因在于我的虔誠,使我于久久揣摩中,想,果真若此,虔誠應該是慚愧、懺悔的果實。
上天予我的眷顧,是善巧安排,讓我完全懵懂地撞入了具有歷史性意義殊勝的“九華山《地藏經》講經法會”,而不期然間大獲益。我從家鄉(xiāng)返來,徑奔居所近處的云居寺。由這里慈悲的僧師,得知九華山將舉辦講經法會的消息。對法會、聽經等等尚不知究竟,當即決定前往參加。我只是懷著一線不肯絕滅的希望,只是被揪心的疼痛驅趕著,茫然地見到路就往上奔。
由傳喜法師宣法為期七天的那場講經法會,是九華山為地藏王菩薩道場凡一千三百余年來,首次具規(guī)模、有文字記載的《地藏經》宣法盛會?!兜夭赝跗兴_本愿經》是佛門孝經。從字面上看,講的幾個孝心兒女舍己救母的故事。這一切成為我的機緣。乍然聆聽,驚異人間故事,如此萬古近似!一字字,一句句,直觸我心傷處,催開淚水閘門。從來我沒有流過如此多的淚水,如此一日接一日涕泣不停。
便是這洶涌之淚洗卻心靈累累厚繭,恢復了它初始的柔軟純明。
心繭中的一顆,是對母親曾經的尤怨。我與母親,在后來有了不洽的。其實,認真究說,這要回到起頭處了。最初的離鄉(xiāng)赴遠,舍著棄的,對故鄉(xiāng)的嫌棄。師范學校畢業(yè)后,我分回家鄉(xiāng)小城工作。置身在世代生息于斯熙攘的人群,強烈感覺到這遙遠閉塞地方與現(xiàn)代文明之間的差距,年輕的心靈陷入深深苦悶,更癡迷地埋進文學書籍,有精神寄寓和逃避的意思了。猶如朝天空拔去的樹木長高一寸,便增加一寸與自己所立足土地的距離,寫作能力的提升,更催化與周遭世俗的矛盾,以致終于有一天不顧一切逃離此地。
故鄉(xiāng)的意思里,這時候,包含著母親和手足們的,他們是它的一部分。
與母親的分歧,隨著我的歷練漸大而大。任何人性格都有雙面性,所謂優(yōu)點是缺點的繼續(xù)。母親性情的另一面,當是與身世有關的。外祖母去得早,母親作為家里唯一的女孩兒,外祖父和舅舅們不免嬌慣她,落下“大小姐”脾氣。我的天馬行空,任性無拘,此為出處吧?縱然她曾有詩文熏陶,漫漫光陰,擠簇于大多目不識丁的人們中間,如何能夠不染著!當一些事情上,母親聽不進話,固執(zhí)己見,煩惱陡生中,愚昧、落后之類用給故鄉(xiāng)的冰雹,竟沖她砸去,使我平靜下來時,驚懼難受。我的曾不回家,這也不無關系。不面對就不會有忤逆了。忤逆是雙刃劍,親子俱傷。
拔這顆老繭,靠的是理解。我體諒了母親的不容易,認識到自己與她,情形仿佛拔向高處的樹木與自己足下的土地。樹木怎可以微詞滋養(yǎng)托舉著自己的土地!由這體諒,而體諒了故鄉(xiāng)?;篂樵?,轉恨成憐。這是聆聽《地藏經》開示時,一剎那里,我生命間電光石火的照徹和蛻變。
頓悟,便是這樣的情景吧。佛,是否可以說,就是再沒有怨恨,心里滿滿的,全是悲憫和祈愿的人?這就是生命的清凈了,這樣的心田就是蓮花國度啊。一個綿綿不絕散逸清香的地方,怎會不吉祥善良?一切時一切處祥善遍滿,就是大智慧無障礙。覺者有愛。
很久以后,我仍舊奇異,這身心俱洗,云開日出,生命透徹的貫通究竟是怎樣完成的?若我弄清了這個,便可佛法無神秘吧。不讓自己拘縛于某一意識形態(tài)的觀念悄然改變,法會第三天,在法師莊嚴行儀中,我心懷信愿,虔誠皈依了佛教。曾經,以詩意情懷,認為自己是皈依了陽光白云,清風明月。當這樣地回到故鄉(xiāng),守候在母親身旁,意識到自己其實是皈依了母親。
真的,這樣地看過去,滿面慈祥,靜靜躺在那里的母親,可不就是一尊臥佛?我們所有兒女的佛。
母親的佛性,從對每個兒女無分別的愛中悉見。一母生百般,其中有悲哀的話,在我們家是用得上的。別人問起,時常我含糊其辭,不肯道出共有手足幾多,苦衷實在這里。有幾個一奶同胞,我不愿意承認他們。母親卻“十個手指咬咬哪個都疼”,哪個她都不厭不舍,越是那討嫌的,她為他們的生計禍福夙夜憂惕,越付出多多。讓人發(fā)“可憐天下父母心”之嘆的同時,領悟“地獄不空誓不成佛”這地藏王菩薩的大愿,很像給世間母親們的精神寫照。
還有母親的責己不尤人,也顯示著佛性,她總是自挖自審以解人事說命運。比如見到我這個終于歸來的浪子,一句嗔言沒有,反復只是自疚自責。當年沒直把我供進大學,認為造成耽誤,影響了我的人生。對于自身所承受的一切,她唯自數(shù)罪過,不怨天恨命。
勤勞儉樸,謙讓自斂,謹慎上進,敬天畏地,這些佛家誨訓,盡能從母親的品性中看見,是她塑我們成人所秉的教義。
朝夕在側照護母親的姐姐,是手足中讀書最少的一個,山村小學二年級沒念完,因當年遠嫁而在偏僻農村度過大半生。我因殊難對話而幾乎將她從情感庫里刪除?,F(xiàn)在,為了母親,必須親近她,轉她某些心念。深知哲學、藝術之類精神修養(yǎng)手段對于這樣的人是無奈的。想到“法力無邊”的佛教,便試著用她能聽懂的語言,給她講因果,發(fā)現(xiàn)竟能聽得進,使我驚喜!謁因果,便能知敬畏,可有救。
由是循循誘導,讓她進而懂得關于發(fā)心與福報的關系,以及真正對子女有益,是給他們積德,而非攢錢斂財?shù)鹊???匆娊憬銤u而將心得體現(xiàn)于言行,我快樂直似法喜!此中更大的意義在于,這意味著我與故鄉(xiāng)之間愛的喚醒具有可能性。故鄉(xiāng)多的是與姐姐相似的人。人與人之間,只要有法溝通,愛將可以發(fā)生。
故鄉(xiāng)豈獨一呢?到處都見這樣的土地!
與這樣的土地互相祝福了,愛就長大,成為大悲愛了。
當感恩佛教,我更感恩母親,其實是她教引著,我學會這愛的方法?。∥虻梅置髂笎劬褪欠鸬谋?,更深地信了皈依佛教就是皈依母親。
重游山水時,這信念被一再加強,我驚異地發(fā)現(xiàn),故地竟是如此痕跡處處可見,氣氛濃郁彌空一塊佛教的土地!城南為遼上京遺址的“老古城”里,萋萋草野間兀立了千百年的無頭石人,被裝頭頸披法衣復原成藍天白云下莊嚴一尊觀音菩薩塑像,使整座小草原樣遼闊的古城成了偌大一座露天觀音菩薩神殿。去城西南十幾里處歷史悠久的藏傳佛教寺院昭廟,新塑的高接云天的漢白玉三面觀音雕像,增修的堪與名山上千年寶剎媲美的、雄偉莊嚴的千佛殿,與石窟臥佛,六字真言摩崖石刻等古老存在呼應映襯,使圣地殊異,自成一格。而我出生的洞山村那聞名遐邇的水簾洞,洞口處竟高立了一尊地藏王菩薩塑像,將軒闊深邃的巖洞變成了別致一座地藏神殿。
佛光普照,便是大愛遍灑。沐浴著這溫暖吉祥,我領悟了佛、故鄉(xiāng)、母親,三詞同義,從而完成生命真正意義的回歸!唯有回到故鄉(xiāng)的懷抱,這有母親的地方,一個人才是真回歸了。走得多遠,回來得便多徹底。
母親病情所發(fā)生的奇跡,我愿意相信與自己在九華山的努力有關,聽經聞法有功德,在于其尚德向善的意義。皈依佛教,是把自己徹底交付高尚道德。德能佑人,除苦化厄,澤被兼親。隨之的朝五臺、拜普陀,是印證,亦是堅定自己信念,要在這光明大道上昂首闊步,行而愈遠!
拜佛,是拜自己的心。那些特殊環(huán)境里高僧大德感召下真心的慚愧、懺悔,所引發(fā)的滔滔淚水,成為洗塵除垢的“甘露水”,浣濯之下,心靈修復,回于潔凈。我以切身體會明白,人唯以淚水自洗,可以得大清新。一次拜山禮佛,一場生命的洗禮。
我的皈依佛教,一個因由,是為確保母親能夠最終端坐到清凈佛土里那朵屬于她的蓮花上。我愿意相信在比璀璨星空更高的地方,絢麗白云烘托著,真的有個清潔美好的蓮花國度(那里人人都安身立命在芬芳鮮艷永久盛開的蓮花上),只接納有道德的靈命。當嘉德懿行悲心仁懷的人們生命最后時刻,會有一束光在清揚樂音的伴送中倏地自天而來,猶如神奇云梯,將他們接應到高遠凈土里各自所屬的蓮花上,從此不再被人世的煩惱纏著,永遠只享快樂幸福。論到歸宿,哪還有更好的呢?此一生,此前的生生世世,不管曾受過多少煎熬折磨,一下都抵消了,值了。
母親若是含笑在了蓮花凈土國,那她這一輩子吃的所有苦,遭的所有罪,便都化作生命深沉的贊歌。
佛家重“回向”:若后輩們修清凈梵行,將所得功德回向給自己父母或先祖宗親,可以消他們業(yè)障苦厄,使獲救度超拔。這是我為母親皈依的理據。一個皈依者,受了戒,有所依祜,在修行的路上,會容易成就些。母親,我來苦修,為您救贖,使您獲福。
佛陀啊,請允許我捧自己的心作為給您的供品。請看在這份供養(yǎng)的至真至切上,賜它祈愿得償!我感動了天地的虔誠當由此來:用做供品的心,怎可以不清凈呢?唯虔誠可以使心地剔透如神的水晶。
后來聽到一句歌:唯孝可動天。確認了自己的思考,虔誠是心靈的美麗,孝是虔誠的極致。清凈而虔誠——最美心靈所出的力量,就是佛力。
這可不就是道德的力量?其實,佛梵文化與古老華夏文明哪有分別呢?為中華文化參天古樹兩大枝干的儒家與道家,所有千言萬語的禪說,落根都在這兩個字——道德。
當母親與祖國合二為一,我明白自己其實是皈依了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國佛教,乃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另一種呈現(xiàn)樣式。
我感激起文學來,是它牽著我手,在那年輕的時候,艱難地走向遠方啊。有出發(fā),才會有回歸。所有坎坷磨礪都是劍鋒淬火,拔我塵俗,脫胎換骨,賜以這樣看見世界美麗的能力。我要跟母親說,其實人生成就,不在名利之獲,乃為鑄就高尚道德,完善人格。
我要跟大地說,其實本沒有故鄉(xiāng)與異鄉(xiāng)的區(qū)別,大愛所化,無處不家園。
10年,說的不是數(shù)字,是一種態(tài)度。人一生的跋涉,是更清透地回到出發(fā)的地方。當這樣回到原處,依偎在母親的身旁,發(fā)現(xiàn)了,彼岸并不遙遠,那只是人在此地,心念的一個翻轉。
皈依母親,是皈依了愛。
責任編輯 張頤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