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蘭鳳 杜麗新 田斌
2010~2014年輸血、術(shù)前傳染性標志物檢測結(jié)果分析
劉蘭鳳杜麗新田斌
目的 為了減少醫(yī)療糾紛及醫(yī)院感染,了解綜合醫(yī)院輸血、術(shù)前傳染性標志物的檢測結(jié)果。方法 對32 096例患者進行乙型肝炎病毒五項指標(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丙型肝炎病毒抗體(抗HCV-IgG)、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抗體(抗HIV1/2)、梅毒螺旋抗體(抗TP)和甲型肝炎抗體(抗HAV-IgM)、谷丙轉(zhuǎn)氨酶(ALT)的檢測。結(jié)果 各項的陽性率分別為:HBsAg 6.8%,HBsAb 29.54%,HBeAg 1.12%,HBeAb 5.05%,HBcAb 9.63%,抗HCV-IgG 0.60%,抗TP 0.52%,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抗體0.02%,抗HAV-IgM 0.08%,ALT4.04%。結(jié)論 輸血、術(shù)前傳染性標志物的檢測很重要,對患者和醫(yī)護人員都有重要的作用。
輸血;術(shù)前;傳染性
隨著現(xiàn)代醫(yī)學的發(fā)展,輸血和手術(shù)作為有效的治療手段,挽救了眾多患者的生命,同時也導致了醫(yī)療糾紛不斷發(fā)生,因為輸血和手術(shù)均不是零風險,它們有可能引起各種不良反應和疾病的傳播。為了減少醫(yī)療糾紛,了解衡水地區(qū)輸血和(或)術(shù)前患者的各項標志物的感染情況及發(fā)展狀況,減少醫(yī)源性感染,增強醫(yī)護人員自身的生物醫(yī)療安全意識,對近幾年來患者的各項檢查結(jié)果進行分析,報告如下。
1.1標本來源
2010年1月~2014年12月輸血和(或)術(shù)前住院患者共32 096例,年齡在1~59歲,均為早晨空腹抽血,備用。
1.2檢測方法
乙型肝炎病毒五項指標(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丙型肝炎病毒抗體(抗HCV-IgG)、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抗體(抗HIV1/2)、梅毒螺旋抗體(抗TP)和甲型肝炎抗體(抗HAV-IgM)均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試劑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書操作。試劑均為批檢合格,抗HIV1/2初篩有反應性者用另一種試劑復檢,仍有反應性者送衡水市疾控中心做確診實驗??筎P篩查陽性者再用TPPA凝集法進一步確認。谷丙轉(zhuǎn)氨酶(ALT)采用動力學方法。
1.3試劑與儀器
1.3.1試劑 乙型肝炎病毒五項指標、抗HIV1/2由北京萬泰生物藥業(yè)有限公司提供;抗HAV-IgM、抗TP、抗HIV1/2有反應性者復檢試劑由珠海麗珠試劑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抗HCV-IgG由英科新創(chuàng)(廈門)科技有限公司提供。TPPA試劑盒由日本富士瑞必歐株式會社提供。ALT由北京九強生物技術(shù)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1.3.2儀器 酶標儀:Thermo MULTISKAN MK3;洗板機:WELLWASK 4 MK 2;生化分析儀:MINDRAY全自動生化分析儀。
1.4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χ2檢驗,P<0.05為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010~2014年輸血和(或)術(shù)前住院患者共32 096例,其中乙型肝炎病毒五項指標檢查結(jié)果的陽性率分別為HBsAg 6.8%,HBsAb 29.54%,HBeAg 1.12%,HBeAb 5.05%,HBcAb 9.63%,具體年度檢查結(jié)果見表1;谷丙轉(zhuǎn)氨酶、丙型肝炎病毒抗體、梅毒螺旋抗體、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抗體、和甲型肝炎抗體的陽性率分別為4.04%、0.60%、0.52%、0.02%、 0.08%,具體年度檢查結(jié)果見表2。
表1 2010~2014年乙型肝炎病毒五項指標檢查結(jié)果的年度陽性分布情況[例(%)]
乙肝為全球性傳染病,而我國是乙肝高發(fā)國家之一,約有930萬的攜帶者。根據(jù)2008年4月21日,衛(wèi)生部公布的全國人群乙肝流行結(jié)果中1~59歲的乙肝表面抗原攜帶率為7.18%,乙肝表面抗體陽性率為50.09%。從表1可以看出,本次檢測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陽性率為6.80%,與所公布的平均水平基本一致;而乙肝表面抗體(HBsAb)陽性率平均為29.5%,雖呈逐年上升趨勢,但遠遠低于公布的50.09%,可見需進一步加大疫苗的預防接種工作。
從表2中可以看出,ALT升高患者平均為4.03%,高于相關(guān)文獻報道的1.24%[1],它對疾病的診斷沒有特異性,多為單純型增高,一般都與飲酒及肥胖有關(guān),但它能從根本上反映肝臟的功能,為醫(yī)生綜合評估患者狀況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依據(jù)。另外,從表2中我們還可以看到抗HCV-IgG和抗TP陽性率近幾年來均保持了相對較高的水平,且有上升的趨勢,而抗HIV1/2和抗HAVIgM的陽性率卻很低,有時甚至為零。本次檢測中抗HCV-IgG的陽性率平均為0.55%,遠遠低于我國一般人群抗HCV-IgG的陽性率3.2%[2],但丙肝感染發(fā)病的治療效果差,且與肝硬化、肝癌的發(fā)生呈正相關(guān),是目前引起輸血后肝炎最主要的病毒。梅毒是由梅毒螺旋體感染引起的性傳播疾病,也是血液傳播疾病之一。本次檢測中抗TP的陽性率為0.52%,低于相關(guān)文獻報道的1.52%[3]。究其原因可能是衡水地處內(nèi)陸,經(jīng)濟發(fā)展緩慢,流動人員很少,與外界接觸少。艾滋病是20世紀后半葉興起的嚴重的傳染病,正在由沿海向內(nèi)陸、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蔓延,衡水地區(qū)抗HIV1/2的陽性率為0.02%,省會石家莊的抗HIV1/2陽性率為1.19%[4],而西南地區(qū)抗HIV1/2的陽性率高達4.22%[5],需引起我們的重視。抗HAV-IgM出現(xiàn)的早,消失的快,對早期診斷甲肝有特異性。因此,盡管甲肝和艾滋的陽性率很低,我們?nèi)砸岣呔?,注意不要漏檢。
表2 2010~2014年ALT及甲丙愛梅各項檢查結(jié)果的年度陽性分布情況 [例(%)]
綜上所述,輸血和手術(shù)前進行各項傳染性指標的檢測,不僅可使醫(yī)務人員及時準確地了解患者相關(guān)信息,發(fā)現(xiàn)潛在的傳染源,加強自我保護,避免醫(yī)源性感染,減少醫(yī)療糾紛的發(fā)生,還可使患者及時發(fā)現(xiàn)病情,及早治療,因此,做好傳染性標志物的各項檢測是必要的。
[1] 彭曉明,李江,溫涼. 無償獻血者血液不合格的原因分析[J]. 中國當代醫(yī)藥,2014,21(25):184-186.
[2] 康富標,趙敏. 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療研究進展[J]. 中華肝臟病雜志,2006,14(12):933-955.
[3] 王華,張洪為,李代渝. 綜合醫(yī)院住院患者梅毒感染檢出情況分析[J]. 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2011,25(8):618-620.
[4] 周紅,王曉麗. 石家莊市艾滋病自愿咨詢檢測人群的情況分析[J].醫(yī)學動物防制,2006,22(11):796-797.
[5] 翁毓秋,俸衛(wèi)東,王豫穗,等. 5640例艾滋病自愿咨詢檢測結(jié)果分析[J]. 中國艾滋病性病,2008,14(1):74-75.
Analysis of the Detection Results of the Dye Marker Blood Transfusion, Preoperative in 2010~2014
LIU Lanfeng DU Lixin TIAN Bin, Department of Hengshui Fifth Hospital, Hengshui 053000, China
Objective In order to reduce hospital infection and medical dispute, understand the comprehensive hospital blood transfusion, postoperative infectious markers detection results. Methods five indexes of hepatitis B virus in 32 096 patients (HBsAg, HBsAb, HBeAg, HBeAb, HBcAb), hepatitis C virus antibody (anti HCV-IgG),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antibody (anti HIV1/2), syphilis antibody (anti TP) and hepatitis A antibody (anti HAV-IgM),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 the detection). Results The positive rate of each were HBsAg 6.8%, HBsAb 29.54%, HBeAg1.12%, HBeAb5.05%, HBcAb 9.63%, anti HCV-IgG 0.60%, anti TP 0.52%, anti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antibody 0.02%, HAV-IgM 0.08%, ALT4.04%. Conclusion Blood transfusion, postoperative infectious markers detection is very important, have important effects on patients and medical staff.
Blood transfusion, Preoperative, Infectious
R446
B
1674-9308(2015)08-0177-02
10.3969/j.issn.1674-9308.2015.08.151
053000 衡水市第五人民醫(yī)院檢驗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