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士娟
摘要 開展玉米110 cm大壟雙行栽培產量與效益研究,結果表明:玉米采用110 cm大壟雙行栽培技術,產量達到了9 429.0 kg/hm2,較玉米采用65 cm小壟常規(guī)栽培技術(產量8 472.0 kg/hm2)增產957.0 kg/hm2,增產率為11.3%,增加經濟效益1 243.50元/hm2,增效15.5%。
關鍵詞 玉米;大壟雙行;產量;效益
中圖分類號 S51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5)14-0018-01
隨著世界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和食品工業(yè)的快速增長,人們對糧食產量、品質的需求越來越高。黑龍江省是我國糧食主產區(qū),主要生產玉米、大豆、水稻以及雜糧,黑龍江省每年的糧食生產量占全國糧食生產總量的25%以上[1-2]。因此,黑龍江省的糧食產量決定著我國的糧食產量。玉米是黑龍江省的主栽作物之一,發(fā)展農業(yè),增加糧食產量首先就要提高玉米產量,提高玉米產量就需要解決玉米生產中制約產量的基本要素[3-4]。筆者就玉米合理密植、科學的群落效應以及通風透光等因素進行研究,探索玉米的增產增效因素,從而增加我國農業(yè)生產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5-6]。因此于2012—2014年進行了玉米110 cm大壟雙行栽培技術試驗研究,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從而探索玉米高產高效的有效途徑。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黑龍江省蘭西縣紅光鄉(xiāng)地處黑龍江省中南部,屬第二積溫帶上限種植區(qū),年平均積溫為2 500~2 700 ℃,無霜期為125~130 d。玉米110 cm大壟雙行栽培技術試驗于2012—2014年連續(xù)3年在蘭西縣紅光鄉(xiāng)紅光村試驗地進行,土壤為黑鈣土,pH值7.2,有機質含量為3.5%,堿解氮含量為179.5 mg/kg,速效磷含量為26.4 mg/kg,速效鉀含量182.2 mg/kg。
1.2 供試材料
選用適合蘭西縣栽培的優(yōu)質高產、適合密植、高抗病、蟲和高抗倒伏的玉米品種樂玉1號為主栽品種。
1.3 試驗設計
試驗根據栽培方式不同共設2個處理,處理1:玉米110 cm大壟雙行栽培處理;處理2:玉米65 cm小壟常規(guī)栽培處理。
1.4 試驗方法
該試驗選擇前茬為大豆茬的地塊,進行伏秋整地,翻耙、起壟、鎮(zhèn)壓同時進行,結合秋整地施農家肥37.5 t/hm2,結合秋起壟時施底肥玉米專用肥450.0 kg/hm2、硫酸鋅22.5 kg/hm2施于壟底。為了防止地下害蟲對玉米的危害,蘭西縣在種子包衣的基礎上,播種的同時用5%甲拌磷顆粒劑30 kg/hm2,同種、肥一起下地來防治地下害蟲。
試驗各處理均于4月28日播種,其中玉米110 cm大壟雙行栽培處理,起大壟110 cm,壟上雙行播種,壟上行距40 cm、株距25 cm,保苗量7.2萬株/hm2,播種后及時進行鎮(zhèn)壓;玉米65 cm小壟常規(guī)栽培處理,起65 cm小壟,單行播種,株距25 cm,保苗量6.0萬株/hm2。追肥分2次進行,第1次在拔節(jié)期進行,追施尿素157.5 kg/hm2,第2次在抽雄前進行,追施尿素112.5 kg/hm2。出苗后進行鏟前趟一犁,頭遍鏟趟后,隔10~15 d再鏟趟1次,做到二鏟二趟。試驗地除草可用990 g/L乙草胺乳油2 250~3 000 mL/hm2+38%莠去津懸浮劑3 750~4 500 g/hm2+57% 2,4-D丁酯乳油225~300 mL/hm2在玉米播種后出苗前進行封閉除草,在玉米3~5葉時用40 g/L煙嘧磺隆懸浮劑1 200~1 500 g/hm2+38%莠去津懸浮劑1 500~2 250 g/hm2+57% 2,4-D丁酯乳油150~225 mL/hm2莖葉噴霧。在玉米喇叭口期,用Bt乳劑33.75~45.00 kg/hm2制成顆粒劑撒入喇叭口或對水450 kg/hm2噴霧防治玉米螟。
2 結果與分析
2.1 物候期
由表1可知,玉米110 cm大壟雙行栽培(處理1)由于植株間通風透光良好,水、肥、氣、熱合理均衡,所以各生育期均較玉米65 cm小壟常規(guī)栽培(處理2)有所提前,其中玉米110 cm大壟雙行栽培在拔節(jié)期、抽雄期和吐絲期均較玉米65 cm小壟常規(guī)栽培處理提前2 d,而成熟期則較玉米65 cm小壟常規(guī)栽培提前3 d。
2.2 產量與效益分析
由表2可知,玉米110 cm大壟雙行栽培處理各項產量因子均好于玉米65 cm小壟常規(guī)栽培處理。由于玉米110 cm大壟雙行栽培處理栽培密度較為科學合理,充分利用了玉米生長發(fā)育空間,利于玉米植株間通風透光,充分發(fā)揮玉米生長發(fā)育的邊際效應,使玉米植株對養(yǎng)分、水分的需求得到了合理的供給,使植株充分生長發(fā)育。因此,玉米110 cm大壟雙行栽培在穗長、穗粗、禿尖、百粒重等方面都明顯好于玉米65 cm小壟常規(guī)栽培。其中,玉米110 cm大壟雙行栽培處理穗長較玉米65 cm小壟常規(guī)栽培處理長1.9 cm;穗粗較玉米65 cm小壟常規(guī)栽培處理多0.1 cm;禿尖較玉米65 cm小壟常規(guī)栽培處理少0.3 cm。測產及效益分析結果表明,玉米110 cm大壟雙行栽培處理產量達到了9 429.0 kg/hm2,較玉米65 cm小壟常規(guī)栽培處理產量(8 472.0 kg/hm2)增產957.0 kg/hm2,增加經濟效益1 243.50元/hm2,收到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3 結論與討論
玉米生產采用110 cm大壟雙行栽培技術措施,能夠實現(xiàn)合理密植,使玉米栽培密度提高20%左右,密度雖然增大,但是植株群落效應沒有改變,從而達到增加產量、提高經濟效益的目的,實現(xiàn)高產高效農業(yè)。
玉米高產高效栽培技術措施很多,只對玉米110 cm大壟雙行栽培進行研究,證實了玉米栽培通過合理增加栽培密度、適當增加通風透光等有效方法,可增加玉米的產量及效益。
4 參考文獻
[1] 錢春榮,于洋,宮秀杰,等.黑龍江省不同年代玉米雜交種氮肥利用效率對種植密度和施氮水平的響應[J].作物學報,2012(11):2069-2077.
[2] 樊貴中,陳效庚.玉米市場形勢及夏玉米栽培技術[J].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2008(13):230.
[3] 楊今勝,王永軍,李登海,等.超高產夏玉米栽培研究初報[J].青島農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2):97-100.
[4] 冉軍.改革耕作栽培制度 推廣玉米大壟雙行種植[J].農業(yè)與技術,2001(4):37-40.
[5] 張錦川,慎成范,劉夢非.玉米大壟雙行機械化栽培技術[J].農機科技推廣,2005(3):29.
[6] 鄭鐵志.玉米大壟雙行覆膜機械化栽培技術要點[J].農機科技推廣,2004(4):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