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敏敏
[摘 要]上好一堂詩意的課,首先要教師精心備課,挖掘每篇課文的價值,找到詩意點。《陳毅探母》最有詩意的地方是字字含情,因此體會主人公的情感是教學的關鍵點。
[關鍵詞]詩意課堂 情感 反思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5)01-070
案例背景
蘇教版語文一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幾篇課文,說教的氛圍較濃厚,課上得干癟沒有生機,學生也沒有學的興趣。在讓學生有感情地讀《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時候,學生對“心懷感恩、報恩”缺乏理解,對久遠時代的生活沒有體驗,很難讀出感情。在讓學生讀《他得的紅圈圈最多》時,學生一下子明白了課文傳達的意思,再讀時就很難激起興趣。是不是這單元的課文就沒有教學的價值和意義呢?教學仿佛進入了一個死胡同。王崧舟老師在《詩意語文》中說:“詩意語文不是一個名詞,不是說有一個靜態(tài)的、現(xiàn)成的詩意語文可以供我們模仿甚至膜拜,沒有,根本沒有那么一個東西存在。詩意語文只能成為一個動詞、一個過程,你不可能得到它,擁有它。而在這樣一個即時即是的過程中,你發(fā)現(xiàn)了自己靈魂深處的一些感動、一些悲憫、一些純真、一些美好。于是,你在成就詩意語文的同時,也成就了自己的詩意人生。”靜下心來讀進去,句句是寫母子情。
1.教材分析
《陳毅探母》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文章傳遞的是溫暖的母愛,兒子對母親的深情。得知母親生病了,陳毅歸心似箭,“急忙趕回家”,一個“趕”字足見陳毅焦急的心情?!耙贿M家門,就來到母親床前”,這“一……就……”分明能感受到陳毅對母親的關心?!瓣愐憷赣H的手,細心詢問母親的病情”,這“拉手”“詢問”是多么溫暖的動作,這“詢問”顯得十分莊重。當看見母親換下來的衣服,陳毅打來一盆水,邊聊邊洗,多么溫馨的一個畫面,這娘倆樸素的對話多么感人至深!娘舍不得常年征戰(zhàn)的兒子為自己洗衣服,做兒子的心疼母親為自己洗了一輩子衣服而自己卻沒有好好地為她洗過一次衣服。課文句句含情。
2.學情分析
游子出門心系娘親,多年征戰(zhàn)沙場想回家陪母親說說話,兩鬢斑白心存愧疚。一年級的學生會有這樣的情感體驗嗎?我覺得是沒有。如果用畫面渲染、音樂渲染很難達到情感的共鳴,但是每個人都有母親,母親從小到大那么愛我們,我們是知道的。這點點滴滴的愛就在平凡的小事中,這是這堂課向?qū)W生傳達的愛的真諦。
3.教學思路
讀懂課文——讀懂陳毅——讀出自己的情感
教學案例描述
一、整體感知,讀懂課文
師:大家讀懂課文了嗎?陳毅為什么回鄉(xiāng)望母?
生1:陳毅的母親生病了。
師:嗯,你讀懂了課文的第一小節(jié),請你把課文的第一小節(jié)讀給大家聽。(生讀)
師:陳毅的母親生病了,陳毅趕回家看望母親,一進家門,陳毅就怎么樣了?
生2:陳毅一進家門就來到母親床前,拉著她的手詢問病情。
師:請你讀讀第二小節(jié)的第一句話。(生讀)
師:陳毅來到母親床前,又做了些什么呢?
生3:給母親洗衣服。
師:還有呢?
生4:和母親談家事。
師:陳毅邊洗邊和母親聊天,請你讀讀第二小節(jié)第二句。(生讀)
師:母親和陳毅都聊了些什么?請分角色朗讀課文第三小節(jié)。
(學生饒有興致地扮演母親、兒子,讀陳毅和母親的對話。)
師:這母子情深的畫面真的很感人。那么,陳毅是個怎樣的兒子?
二、讀懂陳毅,感悟真情
生1:我覺得陳毅是個孝順的兒子。
生2:我覺得陳毅是個懂事的兒子。
生3:我覺得陳毅是個關心母親的兒子。
師:陳毅和母親之間的什么讓你們感動?請用一個字說一說。
生4:“愛”。
生5:“情”。
生6:“親”。
師:請小組展開討論說說哪些字、哪些詞、哪些句子讓你們感受到“愛、親、情”。
(學生小組展開討論。)
生7:我覺得第一小節(jié),母親生病了,陳毅就趕回家看望母親,說明陳毅很孝順。
師:如果把“趕”字去掉,再讀一讀,看看有什么不一樣。
生8:這個“趕”字讓我感覺到陳毅很想看到母親。
師:是啊,陳毅很想看到母親,說明他內(nèi)心很焦急。從這個詞,我們能感受到陳毅很關心母親。
生9:我從陳毅一回家就拉著母親的手詢問病情看出陳毅很關心母親。
師:很好?!瓣愐阋换氐郊?,就來到母親床前?!爆F(xiàn)在老師將“一”和“就”去掉,感覺有什么不一樣?
生10:我感覺加上“一”和“就”說明陳毅很著急。
師:陳毅心中有母親,有愛,才會這么著急。
師:老師把“拉著她的手、細心”去掉,就變成了“陳毅回到家詢問病情”。這樣的語言較簡潔,好不好?。?/p>
生11:不好?!袄氖帧辈荒苋サ簦瑡寢屔〉臅r候,我也會拉著媽媽的手。
師:老師很感動,你能說出這番話來。是啊,這小小的動作包含了很多語言。
生12:陳毅幫母親洗衣服,邊洗邊談家常,從這可以看出陳毅很關心母親。
師:如果你媽媽生病了,你會幫助媽媽做家務嗎?
生13:會。
師:如果老師把“一邊跟母親談家?!比サ簦銈冇X得好不好?
生14:我覺得不好,這樣就顯得和母親不親了。
師:是啊。母親好久沒看到自己了,今天兒子終于回來了,很想聽兒子說說話。
總結(jié):從陳毅和母親之間,我們感受到了“愛、親、情”。這是人間最美好的感情。
三、讀出自己的情感,感悟“愛”
師:老師為《陳毅探母》寫了一首詩,現(xiàn)在讀給大家聽聽,希望你們能感受到愛。
回家
母親,病了,
好幾天,好幾天,
兒,歸心似箭
回故鄉(xiāng),想看您。
您,躺在床上,
那樣的老,那么的安靜。
來到您床前,
拉著您瘦骨嶙峋的手,
眼淚在我的眼圈打轉(zhuǎn),
走了太久,沒能好好照顧您。
看著您換下來的衣服,
我打來一盆水,
邊洗邊聊,
邊聊邊笑,
邊笑邊說。
兒啊,你看你都有白發(fā)了,
還要替娘洗衣服。
娘,從小到大,您替我洗了多少衣服。
娘,今天就讓我好好地為您洗洗衣服吧。
愛是我想快點回家,看到您。
愛是拉著您的手,感受您的溫度。
愛是聽到您的聲音,感受您的疼愛。
愛是陪您拉拉家常,陪您說說笑笑。
愛是還能為您洗洗衣服。
愛就這么簡單,
只是因為有你,有愛。
師:詩讀完了。你們的心中有愛嗎?如果有愛,就大聲地告訴老師愛是什么。
生1:愛是媽媽煮的飯。
師:孩子,愛就藏在我們每一天的生活中,需要你用心體會。你體會到了。
生2:愛是一滴一滴的小水珠。
師:是啊,愛就像小水珠一樣,清澈透明。
生3:愛就是每天晚上媽媽講故事給我聽。
師:那樣的畫面一定很溫馨,一定很有愛。
總結(jié):愛是需要用心感受的。
案例反思
我常常聽到這樣的話,語文課是詩意的課堂。詩意的課堂體現(xiàn)在哪里呢?我覺得上好一堂詩意的課,首先要老師精心備好一堂課,努力挖掘每篇課文的價值,找到每篇課文的詩意點。《陳毅探母》這篇課文,我覺得有詩意的地方是課文中的每句話都在寫情,每個字都在說情。語文是有溫度的,傳遞著作者的愛,讀的人要從中感受作者的匠心,感受作者的溫度,體會文章的精妙之處。這堂課,我抓住重點的字詞讓學生品味,用語文的方式教語文。根據(jù)低年級學生的特點,我采用比較的方法,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體會句子之間的區(qū)別,從而感受陳毅對母親的關愛以及母子之間的深情。此外,這篇文章有詩意的地方,我覺得是文章傳達的主題,即我們民族文化中“孝”的主題。如何把這樣的主題教出詩意來?我采用了將這篇文章改寫成詩的形式,學生在我讀這首詩的時候非常安靜,我相信他們讀懂了,理解了“母親”這兩個字,也理解了什么是愛。在后面的交流環(huán)節(jié)中,學生都能談自己對“愛”的理解,表達了自己的情感。這堂課的價值就體現(xiàn)在此。一篇好的文章從讀進去到讀出來,一堂課從帶學生進入文本到帶學生進入生活,這就是詩意的課堂。語文課是學生精神的家園,心靈世界詩意的棲居。
(責編 莫彩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