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
20世紀八九十年代,一位優(yōu)秀的愛國將領在重慶市北碚區(qū)生活和工作著。他一生的經歷反映出老一輩革命者的核心價值觀——為黨和國家的建設奉獻終生。這位傳奇將軍就是郭汝瑰。
郭汝瑰生于1907年9月,是重慶市銅梁縣人(今銅梁區(qū))。他曾是我黨打入國民黨核心領導層的情報人員,官至國防部作戰(zhàn)廳(第三廳)廳長,中將軍銜。在整個解放戰(zhàn)爭時期,郭汝瑰每周面見蔣介石數(shù)次,向其報告各戰(zhàn)區(qū)的兵力部署和戰(zhàn)況。利用這些機會,他不斷向中共中央提供許多重要的情報。甚至蔣介石的軍事部署還未傳達到作戰(zhàn)部隊,情報就已經擺在了中共中央主席毛澤東的案頭。
在西柏坡的中共黨史紀念館里,專門有《蔣介石身邊的“紅色”作戰(zhàn)廳長》展覽,其中介紹道:“1945年,郭汝瑰通過任廉儒與黨組織重新取得聯(lián)系,董必武要求他繼續(xù)留在國民黨要害部門從事情報工作。1948年11月,時任國民黨國防部中將作戰(zhàn)廳長的郭汝瑰及時提供《徐蚌會戰(zhàn)蔣方部署》等重要情報,并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誘導蔣介石放棄蚌埠,改在徐州外圍決戰(zhàn),對我軍圍殲黃維兵團,攻克徐州起到了關鍵作用?!?/p>
當時,許多共產黨人寧愿犧牲自己也要掩護情報,保護郭汝瑰,發(fā)生了許多險象環(huán)生又充滿傳奇色彩的故事。一次,郭汝瑰參加完蔣介石主持的高級將領會議后,向任廉儒提供了9份軍事絕密情報。我地下黨一交通員在傳送情報時被敵特發(fā)現(xiàn),以毀情報,犧牲自己來中斷敵特追蹤的線索。臺灣一家報紙曾發(fā)表《一諜臥底弄乾坤,兩軍勝敗已先分》一文中評價道:“郭汝瑰以國防部作戰(zhàn)廳廳長的身份,為國府‘運籌帷幄’之中,卻讓中共決勝千里之外,真是匪夷所思,一大諷刺?!?/p>
艱難曲折的入黨之路
郭汝瑰早在1929年就秘密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26年,郭汝瑰考入黃埔軍校第5期,在周恩來、惲代英、肖楚女、吳玉章等共產黨教官的影響下,積極參加革命。在蔣介石發(fā)動反革命政變前,吳玉章派遣郭汝瑰返回四川,在其堂兄郭汝棟(川鄂邊防副司令)的部隊工作,所受的使命是:“盡力讓郭汝棟阻止楊森出川幫助蔣介石攻打武漢?!辈痪茫Y介石開始發(fā)動“4.12”反革命叛亂,在大肆屠殺共產黨人的白色恐怖中,郭汝瑰毅然于1929年秘密加入共產黨,后來又與黨組織失去了聯(lián)系。
1931年日本侵占東三省,郭汝瑰義憤填膺,退學回國參加抗戰(zhàn),先后參與淞滬、武漢、長沙會戰(zhàn),戰(zhàn)功顯著。筆者曾聽他講過淞滬戰(zhàn)場的一次經歷。那是1937年8月13日,日軍強攻上海,那天也正是郭汝瑰30歲的生日。當時他任14師參謀長,前方一位旅長面對日軍的強勢進攻,嚇得六神無主,渾身顫抖,無法指揮作戰(zhàn),師長叫副師長上前線頂替,副師長不愿去,郭汝瑰便主動請纓,上前線接替這位旅長指揮。他率領42旅在前線堅守7天7夜,直到接到撤退的命令。這支8000多人的部隊,撤下來時只剩2000多人,可見戰(zhàn)況的慘烈。
由于戰(zhàn)功顯赫,郭汝瑰深受國民黨陳誠、何應欽、顧祝同、白祟禧等高官的賞識,于1943年調入國防研究院、中央訓練團。1944年赴英國任駐英使館武官。1945年進入國防部,先后任副署長、副廳長、廳長,軍銜晉升為中將。
1945年8月,毛澤東主席為爭取和平,到重慶與蔣介石談判,郭汝瑰作為國民黨首席談判代表張治中將軍的副手,參與了談判的全過程。先后隨馬歇爾、張治中、周恩來帶領的軍事小組出巡,到過北平、濟南、徐州、太原、延安等地,與解放區(qū)根據(jù)地的聶榮臻、賀龍、陳毅、劉伯承等中共中央領導人有過接觸。郭汝瑰看到解放區(qū)的欣欣向榮,更加痛惡國統(tǒng)區(qū)的黑暗、腐敗,看到新中國的希望,決定了他人生的價值取向。
郭汝瑰堅定了跟共產黨走的信念,通過任廉儒,與中共中央南方局董必武接上了關系。他兩次在任廉儒家中與董必武秘密長談,表達“歸隊到延安”的希望。最后郭汝瑰服從黨組織的安排:留在國民黨內為黨提供重要情報。董必武還安排任廉儒作為他的單線聯(lián)絡員。
1948年,國民黨在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zhàn)役中連連慘敗,曾擔任遼沈、淮海兩大戰(zhàn)役國民黨軍隊總指揮的杜聿明懷疑是郭汝瑰有問題。這時,任廉儒向郭汝瑰傳達上級指示:希望他到四川帶領部隊,為解放大西南作準備。于是郭汝瑰向蔣介石“引咎辭職”,幾經周折,終于在1949年2月到四川任22兵團司令兼72軍軍長。任廉儒也隨之來到四川。在任廉儒與解放軍第二野戰(zhàn)軍聯(lián)絡員趙力均的引導下,郭汝瑰于12月10日在宜賓通電起義,西南數(shù)十萬蔣軍猝不及防。這次起義為解放大西南作出巨大貢獻。
1951年初,郭汝瑰調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京軍事學院任教員,直到他離休。在這20年中,他一直向黨組織申請歸隊,但他1929年入黨的知情人都未健在,只能重新入黨。在他不斷申請入黨的過程中,卻遭受許多不白之冤,待問題查清時又遇上“文化大革命”開始。一直到1980年,黨的“撥亂反正”政策落實,經中央組織部批準,郭汝瑰終于重新入黨,實現(xiàn)了人生的宿愿。
從1945年向董必武表示“歸隊”到實現(xiàn)入黨的愿望,郭汝瑰等待了整整35年,但他追隨共產黨的志向始終不移。
永葆樸素的生活作風
郭汝瑰在未解決共產黨員身份的情況下,仍堅持為黨做情報工作,這與他堅定的信仰分不開。他曾在回憶錄中寫道:“像我這樣對剝削憎恨,略具愛國心和正義感的人,到重慶目睹國家要在一批蠹蟲手中葬送掉,而不棄暗投明以挽救國家,是不可想像的?!?/p>
在污濁的國民黨內部,郭汝瑰潔身自好,永不沒志。而杜聿明懷疑他是共產黨,也正是從郭家的沙發(fā)還打著補丁開始的。一次,蔣介石的大兒子蔣經國造訪郭汝瑰家,看見他們一家就著兩盤素菜吃午飯,不由自主地感嘆道:“要是我們的高級將領都像郭汝瑰這樣,黨國就有救了?!?/p>
郭汝瑰將軍是以副兵團級干部待遇離休的。1980年到北碚時,區(qū)房管局給他安排的是70多平方米的一套普通住宅,水泥地板,石灰粉墻。他就一直居住到自己離世,從未裝修。其間,成都軍區(qū)要撥款給他在北碚修建住宅,他沒有接受。成都軍區(qū)在成都給他一幢小樓,希望他搬去,他也謝絕了送來的鑰匙。郭汝瑰的家陳設儉樸,除了兩個大書柜外,只一臺窗式空調、一臺小彩電,沒有成套的家具,睡的是舊木床,用的是舊書桌,客廳里也是木椅木凳。重慶警備區(qū)決定給他修別墅,配駕駛員、炊事員、警衛(wèi)員。他知道后,立即給重慶警備區(qū)寫報告:“我經過學習中央有關文件,知道目前國家經濟有困難,作為一個共產黨員、革命軍人,要體諒國家困難,為國分憂?!彼x絕了組織的照顧,只同意配給他一輛轎車,方便寫作外出收集資料,但不許家人擅自用車,在北碚區(qū)內,他也很少用車。
他非常關心青少年成長,一次,北碚圖書館舉辦“慶??谷諔?zhàn)爭勝利50周年報告會”,邀請他作一場報告。當時,他正在趕寫《抗日戰(zhàn)爭正面戰(zhàn)場作戰(zhàn)史》,當即表示:“要去,要去,再忙也要去?!蹦翘?,他步行提前半小時到達。在會上,他用自己的親身經歷,給青少年講述了共產黨和國民黨官兵英勇殺敵、浴血奮戰(zhàn)的戰(zhàn)斗故事。整整3個半小時,88歲高齡的郭老激情澎湃,憎愛分明,讓聽眾無不動容起敬。報告會后,他向圖書館贈送了234冊自己多年收藏的圖書,希望更多的青少年了解這段歷史。
1996年9月15日是郭老89歲生日,重慶市委辦公廳、市政協(xié)、市委統(tǒng)戰(zhàn)部、市臺辦、市黃埔軍校同學會都紛紛打電話給區(qū)委統(tǒng)戰(zhàn)部,詢問如何給他祝壽。區(qū)委統(tǒng)戰(zhàn)部長劉暉上門征求郭老意見。他卻堅持不祝壽,就在家里過。劉暉部長反復勸說:“許多客人都要不請自來,你這不足15平方米的客廳,怎么容納得下,總不能把人拒之門外吧!”他終于同意了。
在辦祝壽慶典的規(guī)模上,又產生分歧。郭老希望把場面搞得小一點,不要鋪張。而當時北碚區(qū)委希望在區(qū)委會議室里,面積大一些,又裝修過,設施也較好。郭老就是不同意,堅持要在區(qū)委統(tǒng)戰(zhàn)部會議室里,還說了3點理由:“一是進出方便,不爬樓梯;二是會議室大小正好;三是大家都熟悉,不拘束?!?/p>
9月15日,郭老的祝壽活動如期在統(tǒng)戰(zhàn)部會議室舉行。重慶市委副書記金烈來了,成都軍區(qū)、重慶警備區(qū)的首長來了,重慶政協(xié)和相關部門的領導都來了,大家歡聚一堂。黃埔軍校同學的后代送來了生日大蛋糕,請郭老吹蛋糕上點燃的蠟燭。郭老問道:“為什么要吹滅蠟燭?”
劉暉部長答道:“這是告別過去,迎接新的生活。”
“哦,我想也是這樣,這叫英雄所見略同?!惫线呎f邊哈哈大笑起來,大家都開心地大笑起來。
耄耋之年寫巨著
郭汝瑰將軍晚年在北碚完成了3部巨著:《中國軍事史》《抗日戰(zhàn)爭正面戰(zhàn)場作戰(zhàn)史》《郭汝瑰回憶錄》和《郭汝瑰回憶錄(續(xù)集)》,為我國的軍事建設和歷史研究作出了重大貢獻。
《中國軍事史》是一部浩瀚巨著。20世紀60年代,經中央軍委副主席葉劍英元帥的指示,由南京軍事學院軍事史料研究處負責編寫這套書。當時郭汝瑰任研究處副處長,負責編寫的日常工作。正當編寫工作取得初步成果時,“文化大革命”的動亂來了,研究處被撤銷,編寫人員被分散。郭汝瑰被安置在重慶巴縣,雖然重病住院,在困難時期,仍念念不忘葉帥的囑托。一直到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來到北碚定居的郭老認為完成葉帥任務的時機到了,主動聯(lián)系分散到全國各地的編寫人員,并親自到南京軍事科學院找到高體乾副院長,表達大家的愿望:決定在離休之年,不要報酬,不要工作經費,書后不署名,只求完成葉帥賦予的任務。高副院長考慮到編寫人員分散在各地,又擔心大家的身體健康,勸郭老“安度晚年”。
郭老仍不放棄,專程到北京向原軍事科學院老院長張震匯報。這時張震已擔任中央軍委副主席,聽了郭老的設想后非常高興,立即責成總參謀部軍訓處、成都軍區(qū)和軍事科學院在物力、財力等方面給予大力幫助,并批了2萬元作啟動經費。
郭老靠著他的人格魅力,很快聯(lián)系了47人組成寫作班子。這47人全是離退休干部,分散在全國13個省市,大家各自分擔不同的篇章,寫好后全匯集到郭老的70多平方米的小屋內,由他進行修改完善。
當時,郭老家里沒有電話,一切聯(lián)系均靠書信往來,每月的郵寄費,也是不小的開支。寫作中,一些寫作人員不遠千里,常到郭老家中聚會商談。郭老得管食宿,賓館住不起,就搭地鋪。一群六七十歲的老頭,嘻嘻哈哈地擠在一起,如同孩童,其樂無窮。
由葉劍英元帥題寫書名,張震上將作序的《中國軍事史》第一卷《兵器》出版后,郭老帶著這本書,來到任廉儒的遺孀羅瑩澄家中,眼含淚花,用他微顫的雙手,向任廉儒遺像捧上這本書,久久肅立,深切地懷念這位與他出生入死的戰(zhàn)友。
郭老領導的編寫組經過10年努力,終于使這部具有8大部、10卷本、600萬字的《中國軍事史》出版了,填補了我國軍事研究的空白。這部巨著成為我軍高級將領案頭的必備書,并獲得國家圖書獎和其它多種獎項。
完成《中國軍事史》后,郭老已逾80高齡,仍壯心不已。他看到許多介紹抗日戰(zhàn)爭的紀實作品與史實不符,決心“為后人留下一些東西”,便產生寫作《抗日戰(zhàn)爭正面戰(zhàn)場作戰(zhàn)史》的沖動。他再上北京找張震上將匯報,建立編寫組,又歷經7年,訪問數(shù)10位抗戰(zhàn)老將軍,查閱100多份原始檔案,參考400多種中外著作,終于在1997年完成了150萬字、100多幅作戰(zhàn)地圖的書稿,又經國防大學組織6位專家教授進行半年的審閱修改,并請蕭克、李德生兩位老首長題寫書名和題詞,終于結稿送交出版社。令人悲痛的是,郭老未能來得及看到這部巨著正式出版,便因車禍去世,留下萬分的遺憾!
《抗日戰(zhàn)爭正面戰(zhàn)場作戰(zhàn)史》是一部由共產黨人撰寫,以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反映國民黨軍隊在抗日戰(zhàn)爭中發(fā)揮作用的歷史書作。該書出版后,在臺灣引起了不小的震動,曾親歷抗戰(zhàn)的老將軍們紛紛托人購買,郝伯村一人就購買了50冊。
《郭汝瑰回憶錄》是郭老找到西南師范學院的一位教師和幾個同學幫助,對著一臺錄音機錄制了半個多月,根據(jù)錄制的幾十盤錄音帶而寫成的。郭老記憶力驚人,思維清晰,幾十年前的往事,時間、地點、人物等信息都準確無誤。那位老師和同學們將錄音完整地記錄整理,形成順暢的文字,再由郭老自己動手修改,最后定稿。這本書于1987年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發(fā)行。
《郭汝瑰回憶錄》不僅對研究當代史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也是一本認識人生價值的勵志書。后來,郭老又寫出續(xù)集,反映了新中國成立后他的人生追求。
不幸的是,1997年10月17日,郭老遭遇車禍,傷勢嚴重,被緊急送往重慶西南醫(yī)院。張震上將聞訊立即給西南醫(yī)院打電話,要求全力做好搶救工作。中共中央軍委主席江澤民也作出“全力搶救”的指示。遺憾的是,郭老終因傷勢過重,于10月23日6時23分停止呼吸,享年90歲。
郭老去世后,《人民日報》發(fā)表文章稱:“郭汝瑰同志道德高尚,為人正直,生活儉樸,廉潔奉公,胸懷坦蕩,光明磊落,顧全大局,平易近人,對子女要求嚴格,保持了一位愛國將領的可貴情操和共產黨員的本色?!?/p>
(作者系中共北碚區(qū)委黨史研究室退休干部。圖片來源:網(wǎng)絡)
(責任編輯:鄧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