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伶俐
在農村學校,很多學生不喜歡英語。面對這樣的客觀事實,如何教好學生?需要我們“用心”去思考,去實踐。
一、關心學生的一舉一動,發(fā)現情況隨時了解并解決
中考前一周,班上一位男生課上總是沒精打采。我問他是否身體不舒服,他搖搖頭。臨近中考,這種現象不正常。在我追問下,他才說怕考不取高中。他平時英語達優(yōu),是班上中等以上的學生。我開導他:“一直以來你都學得很踏實,你的過程走得很好?,F在你需要調整心態(tài),你需要的是自信與良好的學習習慣,具備這兩點你就一定能實現目標。”然后,我又舉了班上另一位情況與他類似男生的例子。他的眼圈紅了,最后我對他說:“相信我,也相信你自己,你一定行,就一個星期,千萬別放棄,好嗎?”他堅定地點了點頭。晚上自習時,我就發(fā)現他變了,變得像以前一樣積極踴躍。最后,他如愿以償地考取了高中。
二、關心學生,挖掘學生的情商,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首先,課堂上教師應多鼓勵學生,多給他們創(chuàng)設機會,滿足他們渴望被關注的情感需要。這有利于英語弱的學生克服自卑心理,幫助他們樹立學好英語的信心。心理學研究表明,良好的情緒情感會提高大腦的活動效率,提高認知操作的速度與質量。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察言觀色,時刻關注學生情緒,不失時機地調動學生情緒,化學生的消極情緒為積極情緒。
其次,了解學生課后的學習與生活,掌握第一手資料,尤其是家庭特殊的學生,如留守兒童、父母離異、家庭經濟拮據等,這對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有很大影響。很多學生因缺少父母的愛,在學習途中出現迷茫。此時,教師要真誠地關心、愛護學生,與學生平等相處,坦誠相見,幫他們確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學生知道你是真的愛他們,他們就會“親其師,信其道”。
三、關注學生的英語基礎,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促進學生的學習動力
由于多方面的因素,農村初中的學生英語基礎與城鎮(zhèn)的學生有差距,在小學開設英語后,這種劣勢更為明顯。有一部分學生小學時就失去學習英語的興趣,因此,他們初中時的英語成績不好。在初三接到新學生時,我總會遇到“英語盲”的學生,為他們惋惜,因為他們理科往往不錯。同時,即使英語不弱的學生,他們的語音語調都不很好。所以雖是初三,有些教學卻要從頭開始,如音標教學。很多學生不認識音標,更不會根據音標記單詞,而這一切都是學好英語的基本條件。
課堂上,教師應耐心地教他們學音標,拼單詞,把音標教學分散在新課中,減少學習難度,防止厭學情緒的產生。同時,還應注重英語朗讀能力的培養(yǎng)。首先要求他們大聲朗讀,可以先在家里練習,然后在課上讀。只要有一點點進步,我就會給予鼓勵與表揚。然后,要求他們模仿課本的配套磁帶讀,模仿語音語調。根據學生的不同基礎,我設計不同的內容讓他們去表現自我,找到自我,發(fā)現學習英語的快樂。在此基礎之上,我再加強學生英語開口交際能力培養(yǎng)。通過一定的英語情景設置對話,了解和關心學生的思想、學習、生活情況。教師要讓學生明白學好英語的關鍵在于多實踐,鼓勵學生勇于開口。
四、關注學生學習動態(tài),利用小組學習,培養(yǎng)團結合作精神
中學階段是人身心發(fā)展的關鍵時期,每個學生都有豐富的情感,所以在教學中貫穿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精神顯得尤為重要。因此,教師要關注英語課堂,關注學生的學習方法,充分分析課堂教學中有利于合作學習的因素,加強學生之間的合作和探索。重視課堂情境的創(chuàng)設,營造寬松、愉快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輕松、平等、和諧氣氛中發(fā)揮自己的才能。因為良好氛圍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既能讓學生在學習中相互競爭,又能讓學生在相互交流、合作中共同進步。
實踐證明,小組合作學習的效果比較理想。將全班分成若干小組,每組4人左右,組內異質,異組同質,這易于互助,提高參與的廣泛性。如:9A Unit3“Teenage problems”是學生有所感的話題,所以他們都有話可說。在第一課時的Discussion環(huán)節(jié),我要求小組討論后,每組派一位代表report,并比一比哪一組最好。很快,氣氛變得空前活躍,強烈的學習動機使他們敢于表達與展示。可見,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與語言學習密切相關。英語課堂中的合作學習為每個學生提供了一個多角度、多層次交往的機會,培養(yǎng)了他們的合作精神,促進了他們的健康成長。
(作者單位:江蘇如東縣掘港鎮(zhèn)童店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