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鋒
一、鼓勵學生解決問題要探究
教師不應對問題簡單化處理,直接拋出問題答案而忽視學生探索的過程,或者設計的問題過于簡單,失去探究的價值。如,“圓的面積”的教學中讓學生根據(jù)以前所學面積的推導方法去推導圓的面積公式,學生在動手操作中,利用割、補、拼的方法,自己探究出圓的面積公式,從中體會到了探究的樂趣。
二、鼓勵學生解決問題要創(chuàng)新
教學過程中既要讓學生在從“有疑”變成“無疑”的解決問題過程中閃現(xiàn)智慧的火花,提出與眾不同的看法或找到與眾不同的解法;也要讓學生在從“無疑”又變成“有疑”,這種“有疑”是對知識更深層次思考的表現(xiàn)。
思維的開放,打破了思維的常規(guī),能產(chǎn)生新穎的、前所未有的思維成果。在教學中,要鼓勵學生多說多想,提倡解題思路的多、新、奇、活。
1.在“猜想”中學習解題思路的“新”
波利亞在1953年呼吁:“讓我們教猜想吧!”在教學中,我讓學生大膽地猜測、假設,提出一些“預感性”的想法,實現(xiàn)對事物的瞬間頓悟。如教學“分數(shù)乘法”知識之后,筆者出示這樣一道題:a=1/4,b=1/2,c=1/3,比較a、b、c的大小。我沒有讓學生動筆算,而是讓學生先猜一猜。其中有一位學生是這樣猜想的:把這道題想象成蹺蹺板,等號兩邊的總重量相等,a的伙伴最重,b的伙伴最輕,因此,a最小,b最大。多有趣的比喻?。∥也唤麨樗钠鹫?,并把這種猜想法命名為“XX氏做法”。讓學生合情地猜測解題的思路或猜測結論,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學猜想能力。
2.在“變通”中學習解題思路的“巧”
變通是發(fā)散思維的顯著標志。當學生思維閉塞時,教師要善于啟發(fā)學生進行創(chuàng)造性思維,幫助學生建立起與相關知識和解題技巧的聯(lián)系,作出轉換、假設、逆反等變通,產(chǎn)生多種解決問題的設想,把學生的思維激活。
如解答這樣一道題目:求50以內數(shù)的和。如果一一去加出來,比較麻煩,而且容易出現(xiàn)錯誤;當時已學過加法的簡便算法,有的學生去湊整十、整百數(shù),如(3+7)+(1+9)+……這樣也不簡便;有的學生變換一下角度,去湊成同一個整十數(shù),并利用乘法的意義去做,這樣就方便得多。你看,一個“小高斯”誕生了。遇到類似這樣的一些題目,從常規(guī)思路去考慮很麻煩,而且學生往往會陷入“深井”,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訓練學生由正及反、由此及彼、舉一反三的遷移變通能力。
3.在“求異”中尋求解題思路的“優(yōu)”
我們要徹底改變惟書惟上的觀念,徹底改變給學生事先人為地確定一個“唯一的標準答案”取代學生的思考和努力的做法,要讓學生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去思考,選擇自己喜歡的解法解題。當問題用一般方法解決之后,可以啟發(fā)學生:還有其他的做法嗎?你認為哪種最簡便?尋求最優(yōu)的解題思路。當學生在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出別出心裁的想法或解法,要熱情鼓勵他們大膽提出與眾不同的意見與疑問,并幫助他們取得成功。有了這種意識以后,學生在面臨具體問題時就會能動地考慮:“還有另外的解法嗎?”“有沒有更簡單的做法?”
如數(shù)學中的乘車問題:四(1)班有52名學生,4名教師,租車去春游。有11人座的小面包車5輛,有4人座的小汽車8輛,有20人座的車4輛,有45人座的車2輛。你能想出幾種租車方法?
方法一:租一輛45人座的車,一輛1人1座的車。
45+11=56(人)(無空座)
方法二:租2輛20人座的車,4輛4人座的車。
2×20+4×4=56(人)(無空座)
方法三:租1輛20人座的車,3輛11人座的車,1輛4人座的車。
20+11×3+4=57(人)(空1個座)
你認為哪種租車方法好?為什么?
學生不光把知識掌握好了,還從中學會了做事情要合理地安排,懂得節(jié)約資源。
讓學生在開放式教學中去體驗數(shù)學學習的樂趣,感悟數(shù)學知識和方法,這不正是數(shù)學為我們展現(xiàn)的無窮魅力嗎?
(作者單位:江蘇無錫市濱湖區(qū)無錫市峰影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