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榮強
小學生的語文能力無外乎聽、說、讀、寫,現(xiàn)在的教師都比較重視讀、寫能力的訓練,因為這些是考試的主要考點,平時有計劃的訓練較多。其實,聽、說能力是人的基本能力,是小學生社會交往的基礎,但聽說能力的訓練往往不被重視,因為考試考不到,導致被忽視,成為被遺忘的角落。當前小學生的聽、說能力普遍較差,尤其是農(nóng)村的孩子。有些孩子們聽別人講話,不夠專注,抓不住主旨,不能理解別人的意思,讓其復述,講不出主要內容,沒有條理。這些現(xiàn)象,應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視。小學生聽說能力訓練應從小抓起,課堂教學中要進行有效訓練,靈活創(chuàng)新,循序漸進。
一、小學生要養(yǎng)成善于聆聽的習慣
“聽”之所以位居“聽、說、讀、寫”之首,說明了聽的重要性。有個小故事:一個小孫子問爺爺:為什么人有兩只眼睛、兩個耳朵,兩只手,卻只有一張嘴巴呢?爺爺告訴小孫子:這是讓人要多看,多聽,多做,少說話呀。寥寥數(shù)語,形象地說明了“聽”的重要性?,F(xiàn)在的孩子很比較活潑,平時善于表現(xiàn)自我,不聽話,已成為許多家長、老師的共識。讓孩子學會傾聽,這不僅是一種能力,更是一種文明修養(yǎng)的訓練。
聆聽的習慣應先從方法抓起,低年級學生年齡小,注意力不夠集中,不善于捕捉信息,還不太會傾聽,我們應先從方法教起:當別人對你說話時,你應該用眼睛看著他,認真聽別人講話的內容,并作出適當?shù)幕貞?。在“聽”的培養(yǎng)過程中,教師不要吝嗇表揚,讓學生能夠品嘗到成功的喜悅,獲得成功的滿足。
聆聽別人講話時還要做到:一要專心,無論是聽老師講課,還是聽同學發(fā)言,都要聽清老師或同學說的每一句話;二要耐心,不隨便插嘴,要聽完別人的話,才發(fā)表自己的意見;三要細心,當別人的發(fā)言有錯時,要求學會評價同學的發(fā)言,做到不重復他人的意見,自己能提出不同的觀點;四要虛心,當別人提出與自己不同的意見時,要能虛心接受,邊聽邊修正自己的觀點。
教給學生聆聽的方法后,還需加強訓練,在平時的教學中長期堅持訓練,首先要激發(fā)學生聽的興趣,安排一些童話故事、寓言故事等作為學生聽力訓練的材料,讓學生聽后說出主要內容,交流從故事中明白的道理等。其次,可以讓學生帶著問題聽,訓練聽的注意力。也可讓學生開動腦筋聽,聽清問題毛病,聽出精彩之處。聽的訓練還需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從片段到整篇文章聆聽;從簡單問題到復雜問題;從抓知識點到歸納總結。讓孩子學會聆聽,學生才能學有所得,不斷取得進步。
二、小學生要養(yǎng)成大膽發(fā)言的習慣
現(xiàn)在的孩子,表達能力較差,平時教學中常發(fā)現(xiàn)有的孩子課堂上不舉手,不敢大膽發(fā)言。有的孩子課堂上發(fā)言,聲音較低,沒有條理,抓不住重點,有的甚至答非所問。孩子在課堂上大膽發(fā)言,對學習會有很大的幫助,他可以使學生注意力集中,聽課效率提高,加深內容的理解,提高學生思維和表達能力。因此,孩子大膽發(fā)言的習慣需在平時教學中加強培養(yǎng)。
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陣地,課堂上應該調動孩子積極性,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言?,F(xiàn)在提倡素質教育,在課堂教學上強調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課堂上充分地講,大膽發(fā)表自己的見解,這實際上就是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
為了能讓學生在課堂上大膽發(fā)言,教師首先要給學生減壓,創(chuàng)設寬松民主的課堂氛圍。在平時教學中,對學生要多鼓勵,在學生回答問題或提出問題時,先對他們積極參與,踴躍發(fā)言的勇氣予以充分肯定,減少受到老師的批評的顧慮。另外,課堂上教師還要多發(fā)現(xiàn)學生的閃光點,及時表揚,培養(yǎng)他們的自信心。
為了能讓學生大膽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教師要營造輕松、和諧的課堂氣氛,讓學生在課堂上敢發(fā)表觀點。教師還要讓每個學生享有公平的發(fā)言權。平時多讓中等生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對稍簡單的問題多讓學困生回答,讓成績好的學生答難題。這樣,學生就不會認為老師偏心,從而促進了學生發(fā)言和學習的積極性。
培養(yǎng)大膽發(fā)言的習慣,我們還要注重加強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讓他們能夠表達清楚、完整,從而能夠自信地回答問題。在語文課上,首先要加強朗讀訓練,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加強背誦訓練,引導學生積累詞句;加強寫作訓練,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培養(yǎng)表達能力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要持之以恒地加強訓練。
“習慣決定命運”,孩子有了良好的聽說習慣,會促進語文綜合素質的提升,對孩子語文學習成績的提升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對孩子們的健康成長也會有良好的促進作用,孩子們會受益無窮。
(作者單位:江蘇揚州市寶應縣射陽湖鎮(zhèn)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