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鵬妮
摘 要: 支架型情感教育是從情感維度方面改進學生對所學習內容的反應,形成自己的學習意愿和態(tài)度,發(fā)展學生的學習成就、身心健康和自主性。在幼兒園教育活動中,教師利用情感性支架能夠幫助幼兒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增強良性情感,降低不良情感,促進幼兒產生建設性的情感反應,提高幼兒園情感教育質量。
關鍵詞: 支架型情感 幼兒園 情感教育
林斯頓指出:教育是觀念和情感的教育;師生互動是情感與思想的交流;若要探索自然和社會,師生就要帶著情感與期望上路。情感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關注教育過程中學生的態(tài)度、情緒、情感及信念,以促進學生的個體發(fā)展和整個社會的健康發(fā)展。其中人際關系和社交技能被認為是情感教育的核心。良好的人際關系和社交技能對幼兒身心健康和其他方面的發(fā)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幼兒園應加強情感教育,注重師幼的情感互動,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fā)展,把幼兒培養(yǎng)成為健康活潑、自主自信、合作寬容、友好交往,具有良好情感素質的人。
一、支架型情感理論的主要觀點
美國研究者杰里·羅西克及其研究團隊通過對教師的實踐教學進行調查研究,發(fā)現(xiàn)教師實際教學中有一種特殊的教學支架——情感性教學支架,借用“支架”探討教學中教師利用情感支架促進學生學習與發(fā)展的方式。“支架”原意為建筑行業(yè)中的“腳手架”,心理學家伍德最先借用這個術語描述同行或有成就的人對某人的學習過程所施予的有效支持。維果茨基社會心理學理論中的支架式教學是指教師怎樣引導著教學的進行,幫助學生掌握建構和內化所學的知識技能,從而使他們進行更高水平的認知活動?;诖?,羅西克將情感性支架定義為教師采用類比、比喻及敘事的教學方法影響學生對特定學科內容的情感反應,并且可以促進學生學習。
支架型情感教育最顯著的特點是從情感維度方面改進學生對所學習內容的反應,形成自己的學習意愿和態(tài)度,強化學生的學習成就、身心健康和自主性。同時,在教學中促使教師從忽視學生的情感反應變得有意識地關注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情感反應。在羅西克的理論中,教師關心的情感分為建設性情感和非建設性情感兩類。建設性情感是指當學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在所要學習的內容時所產生的情感。非建設性情感是指學生在學習課本內容時的分心或者學生學習受到抑制時所產生的情感。教育中教師通過提供情感性支架,能夠激發(fā)學生對學習內容產生情感性體驗,增強他們所認為的那些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的情感,降低他們認為會抑制學生學習的不良情感。師生的情感互動不僅有利于學科知識的學習,而且可以發(fā)展學生的自主自信、合作交往及良性情緒情感的建立。
二、支架型情感理論對幼兒園情感教育的啟示
(一)教師應具有情感教育意識。
由于受到升學競爭和就業(yè)競爭的現(xiàn)實影響,某些幼兒園雖然在理論上堅持《綱要》和《指南》的精神,但在實際教育實施中仍然難以擺脫重知識灌輸輕能力培養(yǎng)、重智力培養(yǎng)輕人格因素培養(yǎng)等的錯誤傾向,這造成幼兒園情感教育意識的淡薄或者回避情感教育。教師在教學中過多地強化知識性的學習,忽略幼兒的興趣及情感體驗。這樣的教育方式也許能使幼兒學會不少知識和技能,但無法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習慣、充滿愛的心靈及快樂的心態(tài)。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幼兒園實施情感教育就是一種愛的教育,教師積極情感的投入是取得教學成功的重要條件。教師對幼兒的情感投入可以引起幼兒的情感共鳴,獲得幼兒的信任,激發(fā)幼兒從事各種活動的興趣,獲得這種良性情感體驗,會對周圍的人、事、物抱以正確、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在進行情感教育的過程中,教師應與幼兒達到共情,體會孩子的心情,把握幼兒的情感特點與變化規(guī)律,抓住時機,以幼兒能夠接受的方式進行適時的情感教育。
(二)在活動中建立情感性支架,關注幼兒的情感反應。
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的目標包含知識技能目標、能力目標和情感態(tài)度目標,這三方面的目標缺一不可,共同作用促進幼兒的全面發(fā)展。幼兒教師受到多方因素的影響和限制,在教學活動中,只突出幼兒的認知目標,或者只把情感教育作為促進情感教育發(fā)展的工具,忽視幼兒情感教育目標的實現(xiàn)。幼兒進入幼兒園后,內心情感需要不斷地重新整合,漸漸符合社會規(guī)范。幼兒教師應根據(jù)幼兒不同的年齡特點,選擇適宜與各年齡段的教育內容,在實施中關注幼兒的情感表現(xiàn),提供適宜的情感性支架,激發(fā)幼兒對活動產生情感性體驗,有效地促進幼兒良性情感的形成和發(fā)展,以及合作與交往的發(fā)展。
當幼兒在活動中缺乏先驗知識或缺乏完成任務的能力時,教師可以選擇幼兒熟悉的或有過成功體驗的類似活動引發(fā)對當前活動的情感體驗,激發(fā)幼兒的興趣,引起幼兒的注意,培養(yǎng)幼兒參與活動的自信和成就感,避免失敗挫折感的產生。當幼兒對某一熟悉內容產生不感興趣、厭惡、恐懼等情緒時,教師可以把活動內容先滲入幼兒不熟悉的情境下,將活動的內容與能夠使幼兒產生積極的、自信的、體驗的事情聯(lián)系起來,轉移幼兒的注意力,削減負性情感體驗,發(fā)展良性情感。如在開展“認識昆蟲”這一主題活動時,許多幼兒對昆蟲表現(xiàn)出害怕和恐懼的情緒,教師這時不能強行進入,可以采用幼兒不熟悉的“法布爾的故事”作為情感支架,在故事中逐漸放松,降低幼兒的不良情緒,引起幼兒對當前活動的興趣,實現(xiàn)活動目標。
活動中情感性支架的提供需要教師善于觀察幼兒,了解幼兒,關注幼兒身邊發(fā)生的瑣事,挖掘情感教育的資源,將其滲透于幼兒園活動的各個環(huán)節(jié),產生體驗,養(yǎng)成習慣。
(三)利用多種形式豐富幼兒情感體驗。
學前兒童認知的主要特點表現(xiàn)為具體形象化,他們的認知活動依靠具體的事物或對事物表象的聯(lián)想,不會進行復雜的分析綜合,只能進行直接推理。幼兒情感的發(fā)展具有直接、易感性,因此,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多種趣味形式,生動、形象地對孩子進行情感教育。
我國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說:“大自然、大社會是最好的教材?!庇變涸诖笞匀?、大社會中身臨其境感受,充分理解和接受情感世界,進而達到豐富其情感體驗的目的。幼兒極易接受外界的情感信號,教師可以帶幼兒到大自然中體驗,也可以選擇一些適合幼兒年齡、心理特點的藝術作品和社會生活情境,利用情感體驗凈化幼兒的心靈,豐富幼兒的情感體驗,培養(yǎng)幼兒的良好情感。
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方式,也是學前期情感教育重要的教育手段。區(qū)域活動是通過幼兒親自操作活動材料親自體驗活動過程而獲取知識經(jīng)驗的教學形式。幼兒在區(qū)域活動中可以無拘無束地游戲,自由選擇主題和玩伴,積極探索與嘗試。不同的區(qū)域活動可以帶給幼兒不同的游戲體驗和情感體驗,讓幼兒從中獲得各種情感的發(fā)展。在區(qū)域游戲中,幼兒之間學會了相互分享、互助、輪流,懂得了合作與競爭等,促進了他們積極情感的發(fā)展。
(四)建立家園合作共同體,共同關注幼兒的情感發(fā)展。
蘇霍姆林斯基說:“假如兒童在家里沒有受到情感教育,他就不可能用心靈認識世界和接受老師的話,他所了解的是他聽到和談到東西的邏輯意義,而情感上、心靈上的潛臺詞他是不會明白的?!笨梢娂彝デ楦薪逃谴龠M幼兒健康發(fā)展的關鍵。
首先,家長應轉變觀念,積極參與和配合幼兒園教育活動。幼兒的良好發(fā)展不是幼兒園單方努力可以達到的,需要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相互配合,相互補充,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幼兒園教師可通過家長開放日、親子活動、“家園聯(lián)系欄”、家長會等形式,向家長宣傳關于家庭對幼兒情感形成的重要性及教育理念,將幼兒園的情感教育滲入家庭,使得家長能主動與教師相互配合,充分發(fā)揮幼兒園教育和家庭教育各自的優(yōu)勢,共同促進幼兒的情感發(fā)展。
其次,建立以幼兒園為主導的家園合作共同體,提高情感教育質量。幼兒園情感教育的有效實施依賴于各方教育力量的參與。家園合作共同體是以幼兒園為主導,由幼兒園領導、教師及家長委員會成員組成,根據(jù)各年齡班幼兒發(fā)展的實際情況,共同研究和制定幼兒園情感教育的具體要求、實施方案,聽取家長的意見,并及時調整內容。在實施過程中,充分發(fā)掘家庭和社區(qū)的情感教育功能和教育資源,發(fā)揮各自優(yōu)勢與長處,加強幼兒情感教育。
參考文獻:
[1]杰里·羅西克.情感性支架:學生情感和學科內容交叉點上教師知識的研究[J].開放教育研究,2009(5).
[2]趙鑫.國外情感教育研究的進展與趨勢述評[J].比較教育研究,2013(8).
[3]朱曉斌,徐玲.美國教學實踐中關于情感性教學支架的研究及應用[J].外國教育研究,2012(11).
[4]邵富蘭.幼兒情感教育實施策略研究[J].課程教材教學研究(幼教研究),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