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希良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若放任孩子不管,孩子一旦養(yǎng)成惡習,學校不知要花多少時間和精力來對他進行‘再教育’,這對孩子、家庭和學校都是巨大的損失?!庇纱宋覀儾浑y看出,以父母為代表的家庭教育對孩子成長的影響是多么重要。現(xiàn)在許多時候,社會上許多人常常抨擊學校中勞動教育的矮化與事實上的虛無化等弊端。說到底還是基于一份對教育事業(yè)的不改初心,以及對我國“五育”為核心的教育基本內(nèi)容的認可與尊重。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讓我們教育界、社會、家庭念念不忘的勞動教育,它究竟應該是一種什么樣的存在,應該是以一種怎樣的應然狀態(tài)呈現(xiàn)在世人面前呢?孩子出生在一個家庭,在家庭中成長壯大,與父母朝夕相處。因此,我們在討論勞動教育時最不應該忌諱與回避以及繞行的就是家長。
那么,勞動教育在家庭背景下應生成什么呢?我們要本著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與立場,即通過現(xiàn)象看本質(zhì),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透過紛繁復雜、光怪陸離的各種家庭教育背景下的勞動教育變式,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在家庭教育背景下的勞動教育其實就是培養(yǎng)孩子受用一生的勞動習慣。這些勞動習慣應該包括:高大上的勞動意識;歷久彌新的勞動興趣;自我服務的勞動習慣;勞動中難能可貴的合作精神。前兩者是構建孩子勞動習慣的前提與基礎,后兩者是家庭教育背景下培養(yǎng)孩子勞動習慣的應然結果。
勞動教育在家庭背景下的生成應注意什么呢?
一是對孩子勞動意識的養(yǎng)成要及時、及早。現(xiàn)下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都比較金貴,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于是在家中凡事都被父母包攬,唯恐孩子在勞作中受傷害和受委屈,家長頭腦中固有的“樹大自然直”的思想就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被越來越放大。呈現(xiàn)在家庭情境中是不斷上演的不讓孩子在家庭中干活,孩子只管吃好、穿好、玩好就行的肥皂劇。豈不知家長的這種行為,嚴重影響了孩子的健康成長。不讓孩子干家務會使孩子缺少必要的最起碼的初級勞動鍛煉,天長日久就助長了嬌氣與頹廢之氣,固化、定型了懶惰的壞習慣,甚至影響到日后上學讀書的行為習慣,以至于波及學校教師對孩子管理以及家長自身對孩子的教養(yǎng)。因此,針對家庭背景中勞動教育的這一現(xiàn)實情況,首先要做的就是及時及早培養(yǎng)孩子的勞動意識。索尼公司創(chuàng)始人、日本教育家深大曾說:“早期獲得的信息會像血肉一樣長在腦內(nèi),長期發(fā)揮作用?!币獯罄逃颐商厮罄矎膬和l(fā)展心理學角度作過精辟的論述:“兒童出生后頭3年的發(fā)展,在其程度和重要性上,超過兒童整個一生中的任何階段……如果從生命的變化、生命的適應性和對外界的征服以及所取得的成就來看,人的功能在0~3歲這一階段實際上比3歲以后直到死亡的各個階段的總和還要長,從這一點上來講,我們可以把這3年看作是人的一生。”
二是對孩子的勞動興趣的養(yǎng)成要警鐘長鳴,不可懈怠。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备郀柣仓貜瓦^這句話。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在《教育過程》一書中也曾說:“學習最好的激勵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有了某種興趣,就會對該事物或活動表現(xiàn)積極肯定的情緒?!被诖?,這就警示我們父母在家庭背景下對孩子的勞動興趣的養(yǎng)成金鐘長鳴,不可懈怠。家長要懂得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不同,家庭教育的不同往往表現(xiàn)在教育內(nèi)容的生活化,教育方式的情感化,教育方式的多樣化三個方面。因此,家庭中勞動興趣的養(yǎng)成不是一朝一夕的。究其主要原因是家庭對孩子勞動興趣的養(yǎng)成既無計劃性也無組織性,是貫穿在日常生活中、在親情感召下、在沒有劇本的前提下自然而然地演繹的。這種家庭勞動教育的環(huán)境極容易造成家長對孩子勞動興趣養(yǎng)成上或掉以輕心,或放任自流,或野蠻生長。為此家長必須培養(yǎng)孩子熱愛勞動的興趣;教育孩子對自己的勞動學會欣賞;發(fā)現(xiàn)勞動中蘊藏的一切機會,用激將法激活孩子沉睡已久的勞動欲望,盤活孩子的勞動沖動;創(chuàng)設情境,讓孩子把家庭勞動的感受及時用有效地方式(如口頭的、書面的、音像的、電子的等)表達出來;讓孩子發(fā)現(xiàn)家庭勞動的特殊意義與價值。
三是把自我服務的勞動習慣的養(yǎng)成當作家庭勞動教育的主要抓手。我國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指出:“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讓他自己去做?!边@為我們家長在家庭中對孩子實施自我服務的勞動習慣的養(yǎng)成指明了方向。自我服務勞動簡而言之就是指照料自己的生活,保持環(huán)境整潔的勞動。它包括在家庭中的生活自理、學習自理以及良好的生活習慣和衛(wèi)生習慣。家庭教育的實踐表明,家庭中自我服務勞動應該以養(yǎng)成教育為主。如生活自理方面的盛飯、洗筷子、洗茶杯、穿脫衣服、釘扣子、疊被子、整理床鋪等;學習自理方面的削鉛筆、訂本子、包書皮等;衛(wèi)生自理方面的洗手、洗臉、刷牙、剪指甲、洗頭、洗腳、梳頭、洗澡、洗手帕、洗襪子、洗小件衣服等。由此可見,上述的三方面的勞動沒有一樣不是鑲嵌在家庭的日常生活中的。因此自我服務勞動習慣的養(yǎng)成就是要生活化、常規(guī)化,從家庭生活的一點一滴開始,在家庭生活的一分一秒中鑄就,在家庭生活的日復一日中一路前行。家長要把勞動習慣在家庭背景下養(yǎng)成要堅持由簡到繁的教育策略;勞動習慣的養(yǎng)成盡量不要脫離家庭日常生活,由于生活化、常規(guī)化是孩子好的勞動習慣養(yǎng)成的源頭活水。勞動內(nèi)容在一定時期要相對固定,要有可持續(xù)性;自我服務勞動與家務勞動要相結合,不僅要強調(diào)“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還要強調(diào)“家里的事情主動干”的家庭勞動精神。
四是勞動中的合作精神的養(yǎng)成是孩子人生之路越走越遠的護身符。我國儒家亞圣孟子曾說:“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傳統(tǒng)經(jīng)典《易經(jīng)》中也指出:“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庇纱丝梢姡伺c人交往中的合作是多么珍貴。合作,簡而言之就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為了共同目標或者獲得共同利益而自愿結合在一起,相互作用和配合,最終實現(xiàn)共同目標、滿足個人利益的一種社會交往活動。今年2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春節(jié)團拜會上講話時指出:“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庇纱丝梢?,家庭就是社會的縮影,以血緣為紐帶的親子關系正是孩子學習人際交往與合作的實驗場與訓練場。為此家長必須要教育孩子明白再能干的人,也不可能擁有勞動的一切知識與本領,只有與他人通力合作,才能順利完成任務或更多更快更好地完成任務;教育孩子通過勞動學習、借鑒他人的優(yōu)點,彌補自己在勞動知識和能力上的短板;教育孩子明確勞動合作不僅可以彌補個人勞動知識與能力的不足,而且可以利己達人,共享勞動成果與喜悅;協(xié)調(diào)一致,合作融洽的勞動是人心理健康的重要表現(xiàn),也堪稱心理健康的催化劑。
(作者單位:甘肅武威市涼州區(qū)教師進修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