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繼忠
孩子的成長是漫長而又艱辛的,在其成長的歷程中,總會伴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在這一過程中,家長應(yīng)該如何引導(dǎo)、影響孩子呢?
孩子成長吃點“苦” 俗話說,“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只因苦中苦給了孩子一種挑戰(zhàn)、歷練,如此的洗禮鍛煉,孩子會更加的強大。有一位同事,因工作在偏遠的農(nóng)村小學(xué),生活、交通極為不便,為了孩子上學(xué)方便一些,狠心買了一輛摩托車。每天清晨,同事騎著車帶著孩子上學(xué),一帶就是五年。多年以后,和同事說起這件事,“那真的太不易了,天好、春秋季節(jié)還行,一遇到刮風下雨、冬天北風一吹,別說孩子了,就是大人也受不了??晌矣X得,孩子在品嘗了‘苦’后,才能更加珍惜當下的甜?!狈从^當下許多家庭,家庭收入高了,生活條件好了,“再苦也不能苦孩子”成了座右銘,追風、攀比、盲從一味地滿足孩子的要求。漸漸地,孩子養(yǎng)成了不勞而獲、貪圖享受的壞習慣。讓孩子在多年的堅持中得以鍛煉,孩子也就在“品、思、悟”的“苦教育”中,潤物無聲地受到影響與感染。
孩子成長吃點“虧” 一提到“虧”,人們常和受氣、窩囊等貶義詞相連。在這種思想認知的影響下,許多家長是決不允許孩子吃虧的,聽到孩子吃虧的訊息時,輕則找教師叨叨,重則大鬧一番。他們有充足的理由,“孩子只有一個,在外絕不能受氣”。在如此的耳濡目染之下,孩子個頂個的“神氣十足”,眼中容不下“一點氣”,心中裝不下“一點傷”。久而久之,孩子變得很強勢,難以管教。俗話說,吃虧是福。教育者在實際生活中,及時引導(dǎo)孩子處理問題的方式方法,合理靈活的化“虧”為“?!?。如何在“誘惑”中讓孩子受到教育,家長應(yīng)摒棄為其撐腰壯膽的做法,更不能簡單粗暴地批評斥責,而要蹲下來耐心傾聽孩子的心聲,和他們一起分析事情的來龍去脈,“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地引導(dǎo),從而讓孩子在“知其然”中達到“所以然”。
孩子成長吃點“塹” 對于孩子成長來說,家長付出很多,生活上的無微不至,學(xué)習上的傾囊而出,在如此的照料中,孩子失去了歷練的機會?!安唤?jīng)風雨何以見彩虹”,孩子只有受點難、吃點塹,才能增強不畏艱辛、勇往直前的毅力。首先,家長應(yīng)“到位不越位”?,F(xiàn)實中,有些家長不經(jīng)意間扮起了“越俎代庖”的角色。本來孩子能做的事情,卻理所當然地成了家長的“分內(nèi)事”,宛如孩子雇來的“臨時工”。在這一過程中,孩子成了悠閑的“看客”,家長成了“勞工”,角色的反差非但沒能讓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反而進一步遏制了孩子的成長。適時地停下來,給孩子一個機會,讓他們在鍛煉中得以成長。其次,家長要放手但不松手。隨著社會的快速發(fā)展,家長的教育素養(yǎng)也得以提升。許多家長也深知,一味地“抓住”孩子會不利于他的成長,可放手之后卻擔心孩子會更加“自由”。其實,家長的“放”不是不管不問、任其發(fā)展,而是更加巧妙地呵護。家長把孩子扶上馬的同時,還要送一程,再送一程。唯有這樣,孩子的成長才能更加健康幸福。
成長是一個重要的課題。給孩子“苦”的滋養(yǎng)、“虧”的反省、“塹”的磨礪,孩子成長才會綻放出美麗的花朵,釋放出醉人的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