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金凱
在學校管理活動中把人作為管理的核心,已成為現代學校管理的基本理念。人是學校管理最重要的對象,對教師的管理是學校管理的一大課題。以人為本,調動教師的工作積極性,發(fā)揮教師的主觀能動性,培養(yǎng)其創(chuàng)造性,是學校管理的根本。要實現人本管理,學校管理者首先應明確教師需要什么,理清教師需要的信息,然后再集中解決在教師需要中所應解決的問題。具體而言,在學校管理過程中,教師需要集中體現在環(huán)境需要、健康需要、成長需要三個方面。
一、環(huán)境需要與人本管理
環(huán)境需要包括物質環(huán)境需要和人文環(huán)境需要,從教師角度講一所學校辦學的基礎首先是考慮教師生存的需要及各種設施設備的安全需要,然后考慮在完善的物質條件下的人文環(huán)境的構建。
1.生存需要
教師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是維持個體生存的需要,這種物質性需要主要體現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因此,學校管理者應竭力為教師創(chuàng)造良好的生活工作環(huán)境,不斷改善食宿條件,不斷提高老師的福利待遇,盡量滿足教師基本的生存需要,為教師提供隨社會發(fā)展而應配備的電腦、多媒體等現代化教學工具,從而提高教師的工作積極性。
2.安全需要
人生活在一定環(huán)境中必須有相應的安全系數作保障,教師的主要工作任務除了教學以外,雖然能配合學校做些安全教育、安全防患等事務,但從學校管理的角度而言,必須本著安全第一、安全無小事的理念,從學校的保衛(wèi)、水電、食品、設施設備安全等入手,盡可能不讓教師擔憂生活安全、教學安全,從而影響教學進程。另外,學校不能單純以分數衡量教師的工作水平或將分數與聘任、末位淘汰、績效等掛鉤,使教師沒有安全感。學校也容易迷失辦學方向。
3.人文需要
每個老師都希望在一個團體中被接納,希望交友融合、相互誠信、和諧共處的人際關系,希望得到關愛或者關照他人。學校應有意識地培養(yǎng)教師的群體關系,滿足其人際溝通的需求:一是以班級工作為龍頭,培養(yǎng)學科教師之間、師生之間的“相互關照”;二是以教研組工作為核心,培養(yǎng)同組教師之間、同科教師之間的“親和互助”;三是以學?;顒訛橥黄瓶?,培養(yǎng)教師集體榮譽感;四是以座談為形式,培養(yǎng)校長與教師之間的“快樂與共”。
二、健康需要和人本管理
良好的物質條件是創(chuàng)建優(yōu)質學校的基礎,也是學校辦學的外部條件。一所學校真正要提高質量,提升辦學水準,更重要的是靠教師自身綜合素質的提高、教師內驅力的充分發(fā)揮,由被動接受上升為主動參與。
1.身體健康需要
身體是本錢。“無身體無法造方圓”,確保教師的身體健康應從三方面入手:一是學校要完善安全防范措施,諸如防火、防盜、防食物中毒等,加強安全保衛(wèi)工作。二是完善醫(yī)療保健措施,定期組織教師進行身體檢查,動員教師參加各種醫(yī)療保險和醫(yī)療互助。三是改善學校體育運動條件,鼓勵教師積極進行體育鍛煉。四是教師出現身體健康問題,學校必須主動慰問。
2.心理健康需要
心理是硬件?!靶牟徽齽t身歪”,加強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首先是引導教師加強學習,培養(yǎng)教師高尚的師德師風;其次是樹立為教職工服務的意識,在教師中開展一些消除煩惱和減輕壓力的文娛活動,培養(yǎng)教師良好的個性品質;最后是有針對性地為個別教師提供心理咨詢和心理治療,避免歪風邪氣在教師中蔓延。
3.人格健康需要
教師是一個特殊的群體,其人格自尊最易受到侵害,他們希望別人尊重自己,自己也表現出自尊和自重。校長首先要尊重教師的人格,在制定各種管理規(guī)定和執(zhí)行管理規(guī)定時充分考慮教師的自尊心,剛性管理規(guī)定與人格化運作相互補充。與此同時,要喚起教師對管理者的理解與尊重。最后,管理者要運用各種適當的外在激勵手段,促使教師發(fā)揮才能,獲得成功。自尊得到滿足,則心情舒暢,有利于教師的管理。
三、成長需要與人本管理
人的生活的意義在于不斷地實現心中的目標,并不斷形成新的目標。教師作為受過專門訓練的專業(yè)技術人員,是渴望人生價值得以實現的一個群體。因此,學校人本管理必須高度重視教師成長的需求,提供繼續(xù)教育機會,向專業(yè)化方向發(fā)展,滿足教師自我價值實現的需要。
1.繼續(xù)教育需要
隨著知識更新速度的加快,教師原來所學的基本理論和文化知識難以滿足教育發(fā)展的需要,因此,他們迫切需要用新理念、新的教育方法、新的教育手段來適應新形勢。滿足教師掌握現代教育技術的需要,使教師能熟練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拓寬獲取知識、信息的渠道,開闊其知識面,激活他們的思維。為滿足教師不斷提高學歷的需要,學校大力支持教師參加相關的進修,即“充電”。學校每年還應拿出適當經費讓教師走出去參觀學習,參加各級各類教育教學科研活動,這就是常說的“洗腦”,擴大了教師的事業(yè),拓展了他們的思維。
2.專業(yè)發(fā)展需要
提高教師專業(yè)化水平是學校辦學之根本。在對教師的管理中,一要鼓勵教師在“行動研究”中成長,提供讓教師由“教書匠”向“科研型教師”“教育家”轉變的機會。二要使教師有機會承擔一方面或幾方面富有挑戰(zhàn)性的工作,以發(fā)揮他們的潛在能力。三要開展各種專業(yè)培訓和素質教育系列講座,使之求上進、學專業(yè)、鉆業(yè)務、提高自身素質。四要樹立本單位教學育人的標兵,喚起對榜樣的崇敬情感,把握正確的發(fā)展方向。
3.價值實現需要
教師價值實現是教師成長的最終層面。學校管理追求的也是幫助教師實現自我價值和實現辦學價值,一要正確引導教師把自我實現和社會實現有機結合起來,使他們明確一個人只有在社會實現中才能達到自我實現的目的。二要加強對教師的理想信念教育,培養(yǎng)他們高尚的道德情操,滿足他們適應社會和自我不斷發(fā)展的需要。三要平等為人,消除校長與教師之間的距離感,讓教師發(fā)自肺腑地產生“士為知己死”的工作激情,這種激情最終會使他走向成功,實現價值。
按照馬斯洛的需要理論,人的需要像階梯一樣逐層遞升,但需要的次序并非固定不變,同一時期內可能有幾種需要,這就要求學校管理者靈活把握。只有做到滿足教師的合理需求,使管理者與教師之間的關系寬松和諧,才能形成學校建設的共同體,最終實現學校管理與教師隊伍的共同發(fā)展,教育的自覺性和創(chuàng)新性生成也才能成為可能。■
(作者單位:福建安溪縣慈山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