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兆華
說到學校教育中存在的諸多不公平現(xiàn)象,筆者作為學校的一名中層管理者(兼班主任)還是有切身體會的。由于各種主客觀的原因,教師的業(yè)績考核、評先樹優(yōu)、培訓學習以及學生的班級編排、文體活動、個體輔導等工作中,都會或多或少地出現(xiàn)一些不公平的情況。不管是哪個層面出的問題,只要發(fā)現(xiàn)不公平的現(xiàn)象,我們都必須及時分析原因,調(diào)整工作策略,在最大限度保護師生學習和工作積極性的基礎上,讓我們的管理機制和育人方式更趨公正與公平。在此,筆者結合幾個班級工作中的具體案例來反思一下教育不公平的問題,并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議。
案例一:莫讓優(yōu)秀成其累
A老師是學校公認的教學好手,精力充沛、成績突出,在班主任工作上也很有自己的一套,深受廣大師生的好評。但是,A老師卻怎么也高興不起來,為什么呢?因為每次新學期學生編班,她的班里總是會比別的班里多出幾個學生,有的是領導托的關系,有的是親朋給的囑托。學生多幾個也就罷了,由于班里很多學生都有“背景”,出了問題也不敢多批評,一有什么參加比賽的事兒電話就響個不停。由于自己成了“搶手貨”,其他同事也漸漸對自己疏遠了,為此,這位優(yōu)秀的教師苦不堪言,身心俱疲。
反思與建議:學生編班是很多學校新學年開學后的一項重要工作,也是一項非常令學校管理者和教師頭疼的工作。由于受師資力量配置不均衡的影響,每個家長都希望把自己的孩子送到一個自己認為比較優(yōu)秀的教師的班級里去。于是,不少家長找親朋,托關系,想盡一切辦法往所謂的“好班”里鉆,給學校正常的編班工作造成了極大的影響,同時也人為地造成了學生受教權利分配失衡的現(xiàn)象。
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學校采取了起始年級“陽光分班”的方式。陽光分班的基本程序是:
一是學生報名和資格審查。學校依據(jù)《山東省普通中小學學籍管理規(guī)定(試行)》的各項要求,對于符合本校入學條件的學生進行審查,對學生信息進行詳細登記并最終確定就讀人數(shù)。二是制定班主任、學科教師分配方案。學校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教師的業(yè)務水平等諸方面,最大限度地對同年級的班主任和任課教師進行相對均衡的配置,并提前向家長公示。三是多方參與,陽光操作。學校專門召開陽光分班聽證會,邀請市(縣、區(qū))人大代表、政協(xié)委員和學生家長代表參與,在教育主管部門的監(jiān)督下,根據(jù)學生的性別、身高、綜合素質(zhì)測試情況等,采取電腦隨機派位的方式對起始年級學生進行均衡分班。班主任當場抽取所帶班級,并公示班主任、學科教師和學生分班情況。陽光分班情況還會刻錄成光盤,上報教育主管部門備案,并進行網(wǎng)上公示接受社會監(jiān)督。
“陽光分班”將分班的整個過程都置于陽光監(jiān)督之下,既有效避免了像A老師那樣由于擇班現(xiàn)象帶來的無奈,又保證了學生受教權利的公平,在此建議各兄弟單位也不妨一試!
案例二:莫讓機會成特權
縣里評選三好學生,給了學校9個名額。經(jīng)過校委會商議,本著均衡的原則,學生管理處將9個名額平均分配給了三年級、四年級、五年級,并要求各年級經(jīng)過認真評選后上報學生名單??墒歉髂昙壨扑]的名單上報以后,我們就有些看不過去了。9個學生中,教師子女就占了7人,另外兩個孩子據(jù)說是鎮(zhèn)上某某領導的孩子。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們真的有些為難,換成別人吧,擔心影響同事關系;不換吧,確實有悖工作原則。
反思與建議:有人說,教師也是人,同樣無法擺脫世俗的思維和行為。這個我不否認,教師也為人父母,他們也同樣希望自己的孩子表現(xiàn)更好。但是,這絕不能成為他們可以享有特權的理由。作為一名教育者,應該用更寬廣的胸懷來包容現(xiàn)實,用更高的標準來要求自己。作為學校管理者,在做好反思與引導的同時,更應該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來避免此類不公平現(xiàn)象的發(fā)生。
一是不斷增加活動面。學校尤其是小學,要緊扣素質(zhì)教育的要求,開展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讓學生擁有更多的鍛煉自己和展示自己的機會。要特別提倡全員參與性的文體活動,如班級文藝演出、班級合唱比賽、班級繪畫比賽等,在著重培養(yǎng)學生集體意識的同時,讓學生體驗和分享樂趣。
二是不斷完善管理面。在各種選拔和評優(yōu)活動中,要不斷完善相關規(guī)制,盡量避免不公平現(xiàn)象產(chǎn)生。如上述案例中提到的評優(yōu)問題,我們完全可以設定一定的教師子女名額比例,不能沒有,但是也不能超限;同時要增加候選學生人數(shù),做到優(yōu)中選優(yōu),讓更多的學生有機會參與競爭。
三是不斷擴大監(jiān)督面。不管是評優(yōu)還是選拔,要多讓學生參與,要向社會公示。我們想推薦某某同學參加某項活動,學生同不同意?有沒有更優(yōu)人選?我們選定某位同學是優(yōu)秀學生候選人,家長們有什么意見?他們的選擇是什么?接受多方監(jiān)督,避免暗箱操作,積極提倡民主,才是遏制特權,共享機遇的最佳途徑。
案例三:莫讓教育存盲區(qū)
B老師和我同處一個辦公室,經(jīng)常聽他說起他們班有個叫楊某的孩子,經(jīng)常和別人打架,學習成績也很不好。這樣的孩子按說教師應當經(jīng)常和他談心,了解孩子的想法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可是我從來沒有看到過B老師和這個孩子在一起的身影。有一次到他們班里聽課,整堂課下來也沒有發(fā)現(xiàn)教師提問甚至正視這個孩子一次。課堂上的精彩發(fā)言似乎與他沒有絲毫關聯(lián),這個孩子在角落里自己玩自己的,儼然成了教師課堂教學的盲區(qū)。
反思與建議:每個孩子都不是貼著標簽來到學校的,每個孩子都有得到關愛和呵護的權利。當我們的課堂出現(xiàn)盲區(qū)時,忽視的不僅僅是教育的公平,更多的是對生命成長的漠視。要想解決這個問題,僅靠教師的職業(yè)自覺是難以實現(xiàn)的,它需要我們在管理中予以提示和強化。筆者建議:
一是加強課堂診斷。在聽評課活動中,一定要把課堂觀察作為一項重要內(nèi)容,尤其是對教師的活動區(qū)域和提問頻率及覆蓋率的觀測。一節(jié)課下來,教師在哪些區(qū)域活動少,對哪些學生關注少,要給出明確的分析與說明,并要求教師及時改進。
二是建立跟蹤檔案。對于各班級的后進學生,要以年級組為單位建立統(tǒng)一的跟蹤檔案,定期了解和記錄學生的學習和表現(xiàn),這樣既可以督促教師給予這些學生更多的關注,同時又有利于探索和總結更有效的教育方法。
三是完善課程設置。不少學校開設了名目繁多的藝體特長課和內(nèi)容豐富的文化拓展課,卻很少有人關注后進學生的知識輔導。掌握不了基本的知識,感受不到學習的快樂,這對于孩子來說是很殘酷的。所以我建議一定要設置專門的輔導課,針對學困生的心理特點和思維實際,讓他們在教師的細心輔導下,擁有一個可以晚一點掌握知識,可以晚一些體驗學習快樂的機會。
想到的很多,卻不能一一贅述。面對學校里的諸多不公平現(xiàn)象,我們堅信方法一定要比困難多。讓我們共同努力,讓愛的陽光灑滿心靈的每一個角落!■
(作者單位:山東廣饒縣花官鎮(zhèn)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