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納
我是你的一部分,無論是悲傷還是絕望,我身在其中;海岸是如此漫長,黑夜是那么孤寂,你如繁星落入大地,引領人類向海洋深處,尋找天空,我是你的一部分……這是《保護鯊魚》展覽現(xiàn)場一位藝術家的詩歌,僑福芳草地周年慶典的主題是探索海洋奧秘,“面對海洋”藝術家行動,一系列的拯救鯊魚的作品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在僑福芳草地等地,呈現(xiàn)出大面積的鯊魚。藝術家們說,高速工業(yè)化,人口激增,過度伐林,超載放牧,氣候變暖,化學品濫用……我們有時通過過度放生和引進導致它們無節(jié)制生長,有時又通過毀滅性的開采與獵殺使其奄奄一息??雌饋硎俏覀兊囊慌e一動主宰著動物的一呼一吸……
藝術家黎薇在紅磚美術館呈現(xiàn)的作品《沒有人在乎》,像是一場戲謔的游戲,羅蘭夫人說“我認識的人越多,我越喜歡狗。”黎薇會說“我不用認識人,我直接尊重動物?!比祟惡苡薮溃30堰@種愚蠢延續(xù)到其他生物。愛是完全無私的東西,包括對自己的自省以及對別人的責任,“要求自己,使勁地要求自己,盡你所有力量去做你認為正確的事情?!?/p>
第一期僑福藝動和摩納哥海洋博物館共同發(fā)起的以《保護鯊魚》 (On Sharks & Humanity) 為題的國際藝術巡回展,通過藝術家參與、觀念介入和理性分析, 推廣“保護鯊魚,拒食魚翅;拒絕過度捕撈,維護海洋生態(tài)平衡”的社會公益目標。
這個全球藝術巡回展,2014年6月始于摩納哥海洋博物館,2015年5月巡至俄羅斯莫斯科葉卡捷琳娜文化基金會之后終于回到中國國家博物館。與前兩站相比,國博展的規(guī)模和人數(shù)要遠遠大于前者,有34位藝術家和動物保護者參加,共計35件作品。
《保護鯊魚》展得到了來自摩納哥、俄羅斯、美國、德國、西班牙、奧地利及中國(內地、香港及臺灣)的藝術家、動物保護組織、詩人、體育明星和演員等的積極響應,形成了具有跨學科的藝術實踐,即以各種藝術表現(xiàn)形式,聚焦于與保護鯊魚相關的社會、經濟、 文化、生物、習俗等議題,以喚醒人類保護海洋生物的意識與行動。它以跨 文化和多元角度,將繪畫、雕塑、裝置、攝影、詩歌、影像、社會學、生物學、紀錄片、公益廣告整合成新的視覺分析——參與者從不同視點表現(xiàn)和解讀了鯊魚與人類、鯊魚與海洋生物之間的共存關系。
這次展覽以藝術家的參與為出發(fā)點,其藝術目標與海洋博物館和動物保護組織致力于保護鯊魚的計劃和行動相一致。參展藝術家根據(jù)主題和語境進行了或觀念或語言或形式的表現(xiàn),創(chuàng)作了極具視覺張力和視覺哲理的作品,既有運用媒介的豐富性,也有表現(xiàn)主題的多樣性。該展充分反映了參與者的想象力、判斷力、創(chuàng)造性及社會責任感——既諷喻和警醒人類的貪欲,又倡導建立人類與自然的和諧性,有助于公眾更深入了解“神秘”鯊魚與人類之關系,以克服人類未知的恐懼,并讓觀眾不得不面對一個真實而常被漠視的現(xiàn)實,做出各自的沉思與抉擇。
年僅7歲的兒童畫家黃敬恒的繪畫作品為此次展覽的跨學科概念添加了意想不到的童趣,他通過天真的視角用鮮明的顏色繪畫出一頭卡通風格的鯊魚在大海流淚。漫畫話框內的標題“不要殺我”寫出了鯊魚的心聲,兒童對鯊魚的 人性化表述讓觀眾不得不面對鯊魚可憐的命運。這種天真彌漫的著色風格給于作品自然寫實的味道,兒童視角和創(chuàng)作取得觀眾的同情。這幅作品更重要地結合了兩代人對這個話題的關注。
梁永光:你不必成為一個經濟學家,也可看到如果我們作為消費者停止對魚翅的需求,供應鏈另一端的賣方也將隨之終結殺戮
過去三年間,梁永光為國家地理雜志拍攝遍布亞洲的數(shù)十億美元規(guī)模的野生動物非法貿易真相,梁永光造訪了十個不同的國家。他在河內拍攝過黑熊取膽,在蘇門答臘拍攝過蟒蛇被剝皮,在桂林拍攝過老虎養(yǎng)殖場,在印尼婆羅洲拍攝過失去雙親的孤兒小猩猩。
然而,在拍攝工作中他看到的所有動物里,只有一種他也曾是其消費者——鯊魚。生長在舊金山附近的華人移民家庭,梁永光小時候跟隨父母參加過許多唐人街的婚宴,而他們總會端上一道魚翅羹。
那時,他的叔叔嬸嬸們告訴我一定要把魚翅羹喝完,因為魚翅很昂貴。如今,梁永光告訴他的孩子們不要食用魚翅羹,因為鯊魚很珍貴。這次的展覽不是關于對過去的愧疚之情,也不在于批判傳統(tǒng)或是以魚翅業(yè)謀生的人們。 是的,這正是關乎修正當下作為而扭轉乾坤之勢。你不必是一位海洋生物愛好者,也可懂得急劇下降的鯊魚數(shù)量會令我們的地球失去平衡。你不必成為一個經濟學家,也可看到如果我們作為消費者停止對魚翅的需求,供應鏈另 一端的賣方也將隨之終結殺戮。
藝術家楊凱從小在海邊長大,他對無邊蔚藍大海的深厚情懷,螃蟹、海龜、龍蝦、蝙蝠魚……這些大海中脆弱生命的形 象對他而言很清晰,在他的童年記憶中不可或缺。但這一次,藝術家決定開始關注那一度被視作海洋中最具威懾力的生命——鯊魚。當海水受到污染,有害物體會被藻類吸收,隨之被浮游生物和魚蝦采食,體型較大的魚類又吞食體型較小的,此中每一環(huán)節(jié)都是對污染物的濃縮與累積。因為大自然食物鏈而導致的這種污染物的累積作用,在鯊魚身上表現(xiàn)得更為明顯。藝術家一直堅持用當代水墨表達對社會的思考與傳統(tǒng)的再生。在【殺生丸】 系列中,藝術家通過自己的視野觀察感受鯊魚,而同時,烏黑的水墨一反人們對“湛藍大?!钡钠诖?,這或許是對未來的一種預示:蔚藍的海洋已漸 逝,烏黑的海水將泛濫。
在對“人”的重要性與特殊性強調了5個多世紀之后,我們也應始終記得人類是自然界的有機組成部分。殺生丸是妖,但其受助于人,而后助人,體現(xiàn)著人類與自然、動物間不可置否的共生關系,這便是藝術家對此系列命名之源。中國古代神話亦有鮫人,“水居如魚,不廢織績,其眼泣,則能出珠” (《搜神記》卷十二),藝術家希望,當一天我們可以拒珍珠之惑,不使鮫人輕彈淚,人類與動物便終成為彼此間的殺生丸。
一件繪畫作品的產生,依賴著顏料。顏料的涂抹方式和顏料的自身屬性決定著感觀。顏料與作品第一次發(fā)生實在聯(lián)系,一般是從錫管中被擠出來的那一刻。如果把繪畫作品當作一個生命體,那顏料被擠出錫管時就很有意思。
“擠:施加壓力使從孔隙中出來?!边@條字典里的釋義,使我聯(lián)想到生命在艱難生活和無情歲月中的磨礪。擠,的確是用來形容生命狀態(tài)的好詞兒,無論你有多高貴和多卑微,你都要與時間、空間、對手擠擠。擠,是一種生命體驗。而顏料被直接定格在畫布之上,與它本身被擠壓產生了聯(lián)系。
最初了解鯊魚,是少年時期在電影和一些專題節(jié)目中,它捕食的兇狠與血腥場景是那時我印象最深刻的。而在野生救援國際環(huán)保組織那里了解到了另外的一方面有關鯊魚的信息,使他很震驚:中國是魚翅最大的消費市場,全球每年被宰殺的鯊魚數(shù)量接近一億頭,人類的入侵行為擠壓了鯊魚的生存空間。在看到這些資料時,在心里出現(xiàn)了四條鯊魚的形象,一條正在兇狠掠食的鯊魚,一條在中國傳統(tǒng)水紋式樣里翻騰的鯊魚;一條被侵害、被血色包圍著的鯊魚;一條被用擠壓的亂線組成的鯊魚。而藝術家只是把對它們的這些認知同時固定在了畫面上。
黎薇在紅磚美術館呈現(xiàn)的作品《沒有人在乎》,像是一場戲謔的游戲,充滿了懸念。展覽開幕式現(xiàn)場由三部分組成:充斥著莫名其妙死去的小雞房間,滿窗綠豆蠅的臟兮兮的臥室,擺滿令人垂涎欲滴的雞肉盛宴房間,此三部分構成了《沒有人在乎》這件作品。
死去的小黃雞來自黎薇的童年記憶,小時候母親一次又一次買回小雞作為他的玩具,他少不諳世,常常眼睜睜地看著小黃雞一個一個死去,于是黎薇在院子中給小雞埋了一尊又一尊小小的墳墓,為它們祈禱。而真正長大之后,才明白其中小黃雞面臨的被選擇,以及死亡命運的根源。
這個展覽實際上是一個長期的項目,最近黎薇會在巴黎亞洲藝術博覽會和公開的網(wǎng)絡平臺上賣這些“死去”的小黃雞,也會把銷售訊息掛在facebook上,一千塊錢一只,不預設藏家,每人都可以成為小黃雞的擁有者。并且建立了小黃雞的社交平臺,藏家可以在這個平臺上分享小黃雞以后的命運……
認識黎薇很多年,在別人看來他一直處在憤怒的情緒中,看過他在微博上救助流浪狗,為受傷的小貓鳴不平,直面城市中發(fā)生的一個又一個災難。有一次他做了一個作品,把自己綁在垃圾袋里面,他的狗毛毛打扮成流浪狗的樣子,圍繞著垃圾袋不斷的尋找,最后他自己打開垃圾袋從里面出來。
這個作品給人最直覺的感覺是,人就是垃圾。
羅蘭夫人說“我認識的人越多,我越喜歡狗?!弊鳛樗囆g家的黎薇早已經百煉成鋼,他笑稱那是分裂和變態(tài)——對人的嚴格要求是百煉鋼,對動物的悲憫是繞指柔。
人類要非常清晰和時刻警醒自己在做什么,這一點特別特別重要?!皼]有人在乎”,是一切災難的原罪,人必須要學會跟自然相處。
Q:為什么會是小黃雞?
A:兒時最不好的記憶是我媽拿回一紙盒小雞,因為我很在乎它們,但是無論如何都養(yǎng)不活它們。
四個月前我跟我媽談到自己小時候因為沒有把控自己的能力,所以導致小黃雞一個個死去,但是我認為我現(xiàn)在有對它們好的能力了,我媽受了感召,竟然又給我買回來一籠子小雞。我跟我媽說我最近會什么都不干,一心一意養(yǎng)雞。最后十只小雞只有一只活下來了。我實在回天乏術,因為這種小生命非常脆弱。
我后來認真的想了很久,然后經過反復調查飼養(yǎng)場,才弄明白因為人們生活中大量需要的是母雞和雞蛋,所以出殼的小公雞會被成批的弄死。小雞一出殼,有飼養(yǎng)人員用翻肛的形式來檢查公母,小公雞一般都會像乒乓球一樣被撇到檢查員后面的墻上。
能在市面上買到的被當做玩具出售的小雞,基本上都是從飼養(yǎng)場這個鬼門關前逃過一劫的,但是所謂的“活下來”是有幸還是不幸也不得而知。
每天各大養(yǎng)殖場里面都在發(fā)生這樣的事情,殺戮有很多種方式,最讓人膽寒的是一種司空見慣的死亡——雖然視覺上未必血淋淋。原因僅僅就是人類需要。
Q:展覽在不經意間開始了,它什么時候會結束?
A:實際上這是一個藝術項目,個展僅僅是開始而已,接下來我會以一千塊錢人民幣一只的價格向全世界公開售賣這些“死去”的小黃雞。至于什么時候結束我還不知道。
Q:羅蘭夫人講過這句話“我認識的人越多,我越喜歡狗”,你是怎么看的?
A:人的感情是非常狹隘的,需要條件的。但是動物的那種情感是天性和本能,它們做的事情都是要在環(huán)境中活下來,繁衍后代。我覺得這個世界最不需要繁殖的就是人類。
“我認識的人越多我越喜歡狗”。換做我,我會說我不用認識人,我直接就尊重動物。人類很愚蠢,還會經常把這種愚蠢延續(xù)到其他生物。愛應該是完全無私的東西,包括對自己的自省以及對別人的責任,而不僅僅是對別人提出要求。
小雞會成為人類最初的“玩具”是因為它們看起來那么好,那么和諧、那么萌蠢,那么沒有攻擊性,人類僅憑一些幼稚的視覺經驗就把這些自己臆想的最愚蠢的詞匯強加給它們。一意孤行的讓它們成為了玩具。
就像是我早年做“孔雀”,人們說孔雀好,象征著吉祥如意,其實孔雀是一種攻擊性非常強的動物,只有在求偶或者爭奪地盤準備廝打的時候才會開屏。跟吉祥沒有任何關系。
人總是把自己特別愚蠢的意識強加給其他動物,若是動物能說人話,肯定是在恥笑人。
Q:作品的一部分還有蒼蠅,蒼蠅和小黃雞的共通之處有哪些?
A:是綠豆蠅,窗戶上爬滿了綠豆蠅,房間里面惟一的生命就是綠豆蠅,只有在有腐尸的時候才會有綠豆蠅。它們喜歡高溫濕熱的環(huán)境,是大自然的清道夫,是分解者,我們死亡之后,最親近和圍觀人的就是綠豆蠅。
我跟現(xiàn)場觀眾聊了很多,人們樂意跟我交流,有人說我研究過綠豆蠅,是食腐的動物,是不是暗示著這個房間里面死過人呢?
蒼蠅和小黃雞的共同點是,它們都是我們非常熟悉的生物,又是我們最不熟悉的生物。
我們只是具有少許的視覺經驗,其實對這些動物并不了解。你仔細觀察小黃雞的臉,就像是憤怒的小鳥。它們都是具有攻擊性的,我小時候險些被小黃雞啄瞎了眼。
Q:人和動物的關系是怎樣的?
A:我給你講一個故事,在我原來工作室的樓頂上,住著一窩耗子。我早就發(fā)現(xiàn)了,每天晚上都能聽到它們在屋頂上嘩啦嘩啦的走。我就跟它們講,兄弟們,我很高興跟你們同住,但是請不要越雷池。它們就真的沒有給我搗亂過。有一段時間我去歐洲,我的助理按照她的解決方式在工作室中弄了一個粘鼠板——是非常強烈的一種膠,老鼠的身體是掙脫不了膠水的。以老鼠的性格和生存方式,它會一直掙扎,一邊掙扎一邊叫,它的家人聽到叫聲會過來救它,會導致一家人都被粘在那個上面。
立斃還算人道,但是它要活活掙扎幾天。我要求我的助手扔掉了所有的粘鼠板,并嚴令禁止她再這么做。
老鼠每分鐘都要進食,人類認為它偷糧食,傳播病菌。我做過一個作品是一袋垃圾,有四張圖,第一張圖是一個黑垃圾袋,第二張圖是我利用了我的狗毛毛,我讓攝影師修圖的時候把毛毛修的像是流浪狗,而其實是我在垃圾袋里面,所以,臟的毛毛一直在垃圾袋里面找我。第三張圖也是毛毛圍繞著垃圾袋轉來轉去,第四張,就是我從袋子里面出來。
很多人圖解說人類是垃圾,人們的想法是對的,我們就是垃圾,也是最大的垃圾制造者。那么在某種意義上說:吃垃圾的狗和老鼠并沒有本質區(qū)別,可按照人類的普世邏輯:狗對人類非常忠誠,所以狗吃垃圾是沒問題的,但是老鼠吃垃圾就是惡心的,是病毒的傳播者,其實誰是原罪呢?
人是垃圾,一切都是我們自己造成的。
Q:這是很聰明的一件作品啊!
A:我一般很少做那種非常聰明的作品,如果我們還在沾沾自喜的認為自己是這個地球的中心,那太可笑了。
如果這個世界上沒有玉林狗肉節(jié),沒有人虐待動物,這個世界的動物就會很好么?就像是養(yǎng)殖場的存在,歸真堂的存在全部是以動物一生的尊嚴作為代價,這算這個世界沒有虐待么?
Q:我們拿什么拯救動物?
A:動物太真實了,它們也有自己的伎倆、玩笑,游戲,但是它們始終是善意的,不會對這個世界造成任何本質上的傷害。有人說,獅子吃羚羊,羚羊很可憐,但是動物也要活著。動物的一切行為是遵循自然真相的。
我覺得進化論特別毀人,進化這個詞首先就代表鄙視和蔑視,后長出來的生物比之前的更高級么?人真的是高級生物么?
小時候我奶奶跟我說,你千萬別碰壁虎,碰了之后手上就會長癩。這種方式實際上就是為了避免自己的麻煩讓人對一種生物產生歧視和恐懼。其實不管是你重金購買的四合院還是裝修的假巴洛克式的小公寓,對于壁虎這種生物來說,就是人家爬來爬去的墻壁而已。因為人類的分別心,建立了這個世界的不公平。并且讓這種不公平不停地增長,然后人自己都失心瘋了。
這個世界沒有國界沒有圈子,只有人。當你把所有的問題歸結到人類本身的時候,你會發(fā)現(xiàn)這個世界是有解的,你絕對可以用行動來改變很多東西。
要求自己,使勁地要求自己,盡你所有力量去做你認為正確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