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永
摘 要: 在語文課堂上,可以結合所授課文創(chuàng)設一定情境,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激情。首先要留給學生充分的自學時間,教師要深入學生中間了解他們心理、生理、學習發(fā)展需要,取得教育主動權。還要解放學生,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要突出“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就必須樹立“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的觀念。教師首先要轉變教學觀念,把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自學能力當做教學的一個專門的、獨立的任務完成,當做教學的一個重要目標對待。大膽放手,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去討論,去合作學習,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角,成為知識的主動探索者。
關鍵詞: 自我意識 自主能力 發(fā)掘潛能 語文素養(yǎng)
《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學要著眼于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可見,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已是新課改的重要目標之一了。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語文教師不僅要讓學生學到語文基礎知識,掌握語文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教會學生怎樣學習,掌握打開知識寶庫的鑰匙。其目的就在于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在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yǎng)。
一、創(chuàng)設情境,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學習
在語文課堂上,可以結合所授課文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激情。首先要留給學生充分的自學時間,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使不少教師把課堂當做展示自己的舞臺,在不知不覺中壟斷了學生的學習主權。作為學習的主人——學生,本應該具有自己支配學習時間的權利。要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就必須保證學生擁有自己支配的課堂自學時間,這是自主學習的關鍵所在。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有安靜地自讀自悟的機會,真正落實從學習過程走向知識的體驗,達到自設的效果。
其次要確保全體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應避免由少數(shù)學生的活動代替多數(shù)學生的活動,使所有學生都能夠跳一跳摘到果子,享受成功的喜悅。對“學困生”還要有一個傾斜政策,不但要多給他們吃偏飯的機會,還要為他們創(chuàng)造成功的條件。
現(xiàn)在,我們在教學時,改變了“老師講,學生聽”的老做法,關鍵地方,做一些點撥,該由學生閱讀講述的,就決不包辦代替,課堂氣氛活躍,學生積極動手、動口、動腦,效果很好。相信學生,必須充分肯定學生的見解。比如,教學朱自清的《背影》一課時,我讓學生自己先閱讀課文,然后思考:課文多次寫見到父親的背影,每次背影各是在什么情況下出現(xiàn)的?作者為什么都止不住流下了眼淚?結果,學生暢所欲言,我們充分肯定,不再重復。這就是教學時的“隨機應變”。
備課固然要備得全一點,備得好一點,要鉆研得深,該備的一定要備到,但上課時,不必把備課內容全部“倒”給學生,要根據(jù)教學情況,有所取舍。這樣,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提高實際效益。
二、解放學生,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
教師要深入到學生中間了解他們的心理、生理、學習發(fā)展需要,以取得教育的主動權。還要解放學生,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要相信他們有信心有能力學好,尊重他們的意愿,挖掘他們的學習潛力。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的閃光點,適時進行鼓勵和引導,把他們的自我表現(xiàn)欲充分激發(fā)出來,用于他們自主學習的過程。這樣,課堂才真正“活”起來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才能發(fā)揮得更好。
語文教學中要安排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有了活動,課堂就會充滿活力;有了活力,自主學習的動力就更強,以活動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知識、長見識、練才干。根據(jù)初中生的特點,教師可以設計一系列活動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動力。首先,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演一演。他們總希望老師給予表演機會,使他們充分展示自我、施展才華。教師可選擇教材中具有較強的故事性、情節(jié)有趣的課文讓學生挑選課文中自己喜愛的角色,再讓學生仔細研讀課文,了解文中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心理等諸多因素。因為要演,學生就要仔細認真而且自覺自主地讀課文,從更深層次上把握角色;因為要評,表演時學生要認真欣賞,整個過程學生的能力得到充分鍛煉,熱情高漲。這樣就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學中,我們并不一味排斥講,“講”本身也含有啟發(fā)式。教者可以通過語言描述,把學生帶入“美”的意境,以教者的情感激發(fā)學生情感。然而,每堂課都是教師自己一個勁兒地講是不行的。即使所講的內容完全正確,語言也非常流利,而學生總是當聽眾,就會產生厭倦情緒。滿堂注入,只會使學生食而不化。因此,聽也要伴以說讀寫訓練。
目前,特別是“說”,是教學中容易忽視的。實際上,口頭表達能力甚至比寫作能力更重要。在當今開放的社會,社交離不開講話,離不開口頭表達。況且,口頭表達能力的提高,對書面表達能力的提高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我們在語文教學中,往往重點采用“口練”,學生興致勃勃。常常輔以“筆練”,如填空練習等,學生練得很帶勁??傊?,要因文、因人、因班、因時而異地引導學生多“練”。課堂教學內容和雙邊活動的安排要有節(jié)奏地進行,做到有張有弛,疏密相間,力求把語文課教“活”。
三、轉變觀念,讓學生在合作過程中主動學習
要突出“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就必須樹立“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的觀念。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要轉變教學觀念,把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自學能力當做教學的一個專門的獨立任務完成,當做教學的一個重要目標對待。教學中,大膽放手,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去討論,去合作學習,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角,成為知識的主動探索者。
例如我在教學《散步》一課時,讓學生在自主讀書的基礎上,思考“我”在散步這件生活的尋常事中,表達了怎樣的濃濃親情?讓學生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合作討論。討論時先鼓勵中等生和學困生發(fā)言,然后由優(yōu)秀生補充。鼓勵學生在讀書中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問題,先在組內解決,組內解決不了提出來跟大家交流討論。
其間,老師的任務在于“導”。關注學生學習過程,該引的引,該點的點。各小組根據(jù)討論情況由本組代表面向全體學生公開討論結果。因此,要破除急于求成、包辦代替的做法,充分認識到學生的差異性,樹立相信學生的意識,以發(fā)展的眼光看學生,讓學生自主決定自己學習的進程軌跡。
對學生點滴的進步,教師一個滿意的微笑,一個贊許的目光,都能讓學生感到老師時刻都在關心他,鼓勵他,這將成為學生前進的動力。在給學生批改作業(yè)時,加上一些激勵性的評語,這樣學生每次作業(yè)都會十分認真,從而有效提高作業(yè)質量,溝通師生之間的情感。
教師還要加強與家長之間的溝通,讓家長參與到對學生的激勵評價中,在這種全方位的評價中,更充分地發(fā)現(xiàn)學生的閃光點,并抓住閃光點,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總之,運用這種教學方法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了學生的想象力,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真正把學習變成了學生的自愿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