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梅榮
摘 要: 新的數學課程標準更多地強調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從生活中捕捉數學問題,主動地運用數學知識分析生活現(xiàn)象,自主地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應重視學生的生活體驗,把數學教學與學生的生活體驗相聯(lián)系,把數學問題與生活情境相結合,讓生活數學化,數學生活化。
關鍵詞: 生活素材 數學問題 生活實際 應用意識
新的《數學課程標準》更多地強調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從生活中捕捉數學問題、探索數學規(guī)律,以及主動運用數學知識分析生活現(xiàn)象、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在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從學生的生活中抽象數學問題,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fā),挖掘學生感興趣的生活素材,以豐富多彩的形式展現(xiàn)給學生,從而激發(fā)學生對數學的興趣,樹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在新課程數學教學中,我努力從兩方面進行嘗試,引導學生更好地體驗數學生活。
一、數學源于生活,創(chuàng)設輕松愉快的學習情境
數學教學也就是數學語言的教學。同一堂課,不同的教師教出來的學生,接受程度也不一樣,這主要取決于教師的語言水平。尤其是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要讓學生接受和理解枯燥、抽象的數學知識,沒有高素質語言藝術的教師是不能勝任的。鑒于此,結合學生的認知特點、興趣愛好、心理特征等個性心理傾向,將數學語言生活化是引導學生理解數學、學習數學的重要手段。數學離不開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在教學中教師應注重數學與現(xiàn)實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創(chuàng)設輕松愉快的數學情境?,F(xiàn)實的學習情境,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誘導學生積極思維,使其產生內在學習動機,并主動參與教學活動。比如我在講綜合與實踐活動時,讓學生討論這樣一題:最近老師想以貸款的方式購買一套住房,在走訪了幾個同類小區(qū)之后,老師把目光鎖定在相同條件下這兩個小區(qū)。A小區(qū),首付5萬元,每月還款1483.8元左右;B小區(qū),零首付,每月還款1985.8萬元左右。要求:貸款年限15年。請同學們幫老師拿拿主意,看我究竟該選哪個小區(qū)?學生的興趣一下就被調動起來了。有的同學考慮到交通問題。還有的同學問我手中是否有5萬元錢,如果有,你有兩種選擇方式;如沒有,只能選B小區(qū)。更是有的同學從發(fā)展的角度來看,因為現(xiàn)在經濟發(fā)展迅速,貨幣會貶值一些,你可以貸款時間長些,把錢用在其他方面獲利,創(chuàng)造更高的價值,貸款就等于現(xiàn)在花以后的錢,這樣更合適?!耙磺€讀者,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由于學生觀察點不同,往往會得到不同的結論,把數學學活,使數學真正來源于生活并服務于生活。
二、數學問題生活化,認識數學價值
數學教材呈現(xiàn)給學生的大多是抽象化、理性化、標準化的數學模型,教師如果能將這些抽象的知識和生活情景聯(lián)系起來,引導學生體驗數學知識產生的生活背景,學生就會感到許多數學問題其實就是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問題。這樣,不僅把抽象的問題具體化,激發(fā)了學生解決問題的熱情,還使他們切實感受到數學在生活中的原型,讓學生真正理解了數學,感受到現(xiàn)實生活是一個充滿數學的世界,從而更熱愛生活、熱愛數學。例如教學《植樹問題》一課,教師可以為學生展示馬路邊植樹、小朋友排隊、路燈等一些生活中的現(xiàn)象,讓學生體會間隔的含義。這樣,不僅增強了學生的探究欲,而且使他們體會到只要用數學眼光留心觀察生活,就能發(fā)現(xiàn)在平常事件中蘊含著的數學規(guī)律。教學時,讓學生為自己的校園設計植樹方案,可以進一步幫助學生體會在現(xiàn)實生活中許多事情都有與植樹問題相同的數量關系,感悟數學建模的重要意義。
三、借助生活實際,培養(yǎng)應用意識
數學教學不僅要從兒童的生活中提出數學問題,使學生產生興趣,更好地理解數學,還必須結合現(xiàn)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讓學生用數學知識和數學的思維方法去看待、分析及解決實際問題,從而使學生體驗到數學的價值,進一步感受到數學與現(xiàn)實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培養(yǎng)數學應用意識,提高實踐能力。
1.用數學的眼光觀察和認識周圍事物
在教學中,要盡可能地讓學生帶著數學問題接觸實際,加深對數學問題的理解,進而明白生活中充滿了數學,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如教學“分數、百分數”應用題后,讓學生用有關“分數、百分數”的知識說明咱們班男、女學生人數的關系,同學們各抒己見:男生人數是女生人數的幾分之幾(百分之幾)?男生人數比女生人數少幾分之幾(百分之幾)?……在教學如何計算“百分率”后,讓學生計算咱們班學生每天的出勤率是多少,計算每次單元測試咱們班的優(yōu)秀率、及格率分別是多少;在教學軸對稱圖形后,讓學生找一找我們身邊的軸對稱圖形。從而培養(yǎng)學生愛數學、學數學、用數學的情感,培養(yǎng)學生自覺把所學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的意識。
2.用數學的知識創(chuàng)造現(xiàn)實生活
數學學習是與“現(xiàn)實”生活密切相關的,學生從現(xiàn)實中學習數學,再把學到的數學應用于現(xiàn)實中,這樣就可以通過自己的認知活動,實現(xiàn)數學觀念的構建,促進知識結構的優(yōu)化。由于實際問題是錯綜復雜的,因此只有讓學生參與社會生活,才能真正學好數學。例如,許多學生都夢想設計出他們的理想臥室。在高年級學生學習了面積和體積的知識后,可以安排如下作業(yè):設計你的臥室。在這個練習中,學生的設計受到尺寸和價格的限制。他們必須先做好地面的設計,包括家具擺放的位置,還要選擇適合室內空間的地板覆蓋物、粉刷墻壁和天花板的涂料、空調和供熱設備等。學生興趣盎然,他們設計好圖紙后,有的去建材市場咨詢地板和油漆價格,有的在網站上查找空調的型號、功率、價格……活動的結果令人驚喜,他們已經開始評價布局的合理性、物品的性能價格比、美觀與實用的關系等。在這一活動中,學生既能將已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又要考慮實際生活中的各種問題,這就大大提高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同時也從中了解了社會。
因此,數學教學應該將課堂與生活緊密聯(lián)系起來,體現(xiàn)數學來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引導學生把數學知識運用到學生的生活實際中去體驗感受,使學生充分認識到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是解決生活問題的基本工具,達到數學課堂教學生活化的目的,讓學生真正體驗到“學習數學的快樂,數學學習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