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慧
墨爾本是個花園城市,起初看到綠草如茵的大片空地時,物質(zhì)狂的小心臟還會輕輕地顫抖下。“簡直太奢侈和浪費(fèi)啦。這么大一片地不開發(fā)房地產(chǎn),不種糧食,就種草!”作為英聯(lián)邦國家,澳大利亞極具英范兒。比如,人們酷愛養(yǎng)花種草。
與電影《陪安東尼度過的漫長歲月》 一樣,維多利亞式的建筑是開啟談?wù)撃珷柋居⑹轿幕粋€很不錯的話頭。在這部電影里,男主人公安東尼初到墨爾本租住的就是棟具有維多利亞時期風(fēng)格的民居。而物質(zhì)狂則是一下子就發(fā)現(xiàn)了在路邊錯落著很多視覺設(shè)計上矯揉造作、繁瑣裝飾、異國風(fēng)濃烈的建筑。
不過,英式花園(The English Garden)和賽馬會,才是證明澳大利亞與英國文化一脈相承的實證。
說實話,物質(zhì)狂此次從北京逃逸出來時,心情很不爽。對,就是逃逸,她根本沒想到邂逅什么。更別提什么驚喜啦!
“這個英式花園的女主人,就是澳元100元正面的那位女士?!碑?dāng)物質(zhì)狂聽到這句話不禁納悶,“難道不是英國女王嗎?”
于是,趕緊從不太鼓的錢包里遍尋100元大鈔,要知道在這個“不愛刷碗、只愛刷卡”的年代,找一張大票子實在不容易。還好,終于找到一張?!皠e說,細(xì)細(xì)端詳還真不是英國女王,女王大人在5元面值的澳元上呢。那么100元大面值的澳元上這位女士是誰?”
這位女士原來是澳大利亞女高音歌唱家耐麗·梅爾巴(Nellie Melba),在這位女士生活的年代,她是澳大利亞最有名的名女人。原名叫海倫·波特·米切爾,后來為了紀(jì)念她的出生地墨爾本,她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墨爾本的縮寫梅爾巴。澳大利亞有以她命名的“梅爾巴面包”和“梅爾巴桃子”。她是普契尼的歌劇“波希米亞人”最著名的咪咪。她在許多場音樂會中都選唱了“波希米亞人”中的詠嘆調(diào)。劇中咪咪臨終前著名的遺言,“永別了,但別痛苦”,后來也成為梅爾巴逝世后的墓志銘。在1918年,被授予大英帝國女爵士頭銜。
賽馬和園藝是英國女王的最愛,所以這位榮歸故里的女歌唱家爵士也在自己的家鄉(xiāng)打造了一個花園。Coombe the Melba Estate Oakridge——這位傳奇女性的花園俗稱“亞拉河谷的橡樹嶺”。18世紀(jì)曾有人說:“花園比詩歌更接近上帝親手的制造”。游覽花園,曾經(jīng)不僅為了愉悅,而是一種知性探索,理解、洞察大自然的心思。橡樹嶺是一個典型的英式花園,遠(yuǎn)望修葺齊整的橡樹林和梵高筆下的藍(lán)色鳶尾花,物質(zhì)狂可以感受到一個在墨爾本出生的女人,與自己事業(yè)上獲得成功的英國存在某種情感連接。
花園于英國人,不僅僅是閑情逸致,而是一種隱喻。因為,隨著神學(xué)地位的下落,啟蒙運(yùn)動的崛起,人們對時間和空間失去敬畏,支配欲前所未有地膨脹。常見的英式花園,大致有古典派與浪漫派之分。
古典派花園里,一切井然有序,分明的邊界和時空的完整性,構(gòu)建出宏大的審美。在日后的英國殖民體系里,“英國花園”更是是一種象征,殖民者如同花匠,通過管制、調(diào)教,讓無秩序的野地有條理起來,建立起從屬關(guān)系。
而后來興起的浪漫派花園,讓人對自然的野性生出敬畏。陰森的樹叢里藏著廢墟,野泉濺上亂石;半截橡樹孤立著,將許多年前閃電一瞬間的能量鎖在莊園。浪漫派花園不介意破碎,正如簡·奧斯汀的 《理智與情感》 里,代表情感的女主角瑪麗安所說:“一棵樹,如果是好的,也得是死的,最好是被閃電擊中過的”。
在這位百元大鈔女士的花園里,物質(zhì)狂漸漸明朗高興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