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汝欣
摘 要: 文章以衡水學院園林專業(yè)《植物造景》雙語課程為研究對象,闡述目前雙語教學的主要模式及教學方法,即“沉浸型”、“維持型”、“過渡型”等雙語教學模式及單向式(Unilateral Mode)、交互式(Bidirectional Mode)和多邊式(Multilateral Mode)三種教學方法;分析《植物造景》課程雙語教學現(xiàn)狀,如師資缺乏、教材選用困難、學生外語水平參差不齊等,針對這些問題提出應(yīng)對策略,如加強師資引進與培養(yǎng)、選編合適的雙語教材、以試點班形式進行小班雙語教學等。
關(guān)鍵詞: 植物造景 雙語教學 教學模式 教學方法
2001年教育部制訂的《關(guān)于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zhì)量的若干意見》明確要求各高校積極開展雙語教學,并在2002年《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方案》中將雙語教育作為重要項目內(nèi)容列入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指標體系,指明我國高等教育今后一段時期內(nèi)加強本科教學改革的思路。為積極響應(yīng)教育部關(guān)于各高校應(yīng)積極開展雙語教學的要求,衡水學院園林專業(yè)將《植物造景》課程設(shè)為雙語課程。但是,目前高校雙語教學在我國還處于探索階段,關(guān)于雙語教學理論有待完善,同時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學實踐手段。
1.雙語教學模式
“雙語教學”可以分為兩個層次:第一層次為“穿插式雙語教學”,即有意識地把第二語言(如英語)作為教學語言穿插于課堂教學中,并逐步培養(yǎng)學生用英語思考問題的意識和能力;第二層次為“完全式雙語教學”,即熟練運用英語作為教學語言,并且外語占總學時的三分之二以上[1]。按照外語使用程度由高到低,國際上廣泛采用的教學模式可以歸納為“沉浸型”、“維持型”、“過渡型”等雙語教學模式[2-3]。
1.1“沉浸型”雙語教學
所謂“沉浸型”雙語教學指完全用外語(第二語言)作為教學語言進行學科教學的一種雙語教學模式,即學生在校的全部或部分時間內(nèi),被完全“浸泡”在第二語言環(huán)境中,教師面對學生不僅用第二語言教授第二語言,而且用第二語言教授部分學科課程。第二語言不僅是學習的內(nèi)容,而且是學習的工具。
1.2“維持型”雙語教學
該模式適用的前提是目標群體已具備較強的目標語能力,目標語環(huán)境也較好,但從保護本民族語言和文化角度考慮,平衡使用兩種語言作為學科語言,學生能同時運用兩種語言進行交流。
1.3“過渡式”雙語教學
該模式適用于缺乏目標語環(huán)境,目標人群的語言能力以母語為主,雙語教學的目的就是逐步加強弱勢語言。因此,教學模式是借助母語作為理解和交流的工具,同時盡可能擴大與目標語的接觸時空范圍,提高學生目標語能力。
綜上所述,鑒于衡水學院的客觀條件和園林專業(yè)學生的外語水平,筆者認為《植物造景》適宜從過渡型開始,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向維持型過渡。早期階段要求不能太高,可以從列舉專業(yè)詞匯、使用英文教材及用漢語講解等步驟開始。隨著時間的推移,基礎(chǔ)條件不斷改善,較高層次的雙語教學可定位在平衡使用兩種教學語言上。
2.雙語教學方法
按教學方式分,雙語教學可分為單向式(Unilateral Mode)、交互式(Bidirectional Mode)和多邊式(Multilateral Mode)三種[4]。
2.1單向式教學方法
單向式也稱灌輸式,指在課堂上老師講、學生聽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這種模式可以讓教師最大限度地向?qū)W生灌輸信息,并與我國外語教育會聽不會說的特點相吻合,對學生而言可能更樂意接受,但同時由于缺乏及時溝通,默許甚或助長部分同學的學習惰性,造成對該課程失去興趣。
2.2交互式教學方法
交互式又稱對話式,指教師用兩種語言講授,并適時地提問,要求學生同樣用兩種語言回答的教學模式,這種模式可能會影響課堂講授信息量,但由于能達到師生教與學同步,反而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3多邊式教學方法
多邊式亦稱討論式,指在案例討論時允許學生自愿發(fā)言的模式,這種模式對不善言談的內(nèi)向型學生來說,有充足的發(fā)言準備時間,對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大有裨益。
衡水學院園林專業(yè)的雙語課程《植物造景》在第五學期開設(shè),學生已具備一定的外語水平,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可以單向式教學方法為基礎(chǔ),穿插交互式和多邊式教學。在每次課的前半段以教師講授為主,同時輔以提問,使學生對本次課的主要內(nèi)容有完整的理解;后半段則邊討論、邊總結(jié),針對具體案例進行分析,讓學生用英文進行設(shè)計方案的構(gòu)思和表達,掌握課程的內(nèi)涵。
3.《植物造景》課程雙語教學現(xiàn)狀
衡水學院園林專業(yè)在2012培養(yǎng)方案中將《植物造景》課程設(shè)為雙語課程,但該課程的講授尚未達到雙語課程的要求,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3.1《植物造景》雙語課程師資缺乏
目前園林專業(yè)教師都具有碩士、博士學位,具備一定的外語基礎(chǔ),但都沒有一年以上的國外學習或工作經(jīng)歷,而且外語能力并不全面,雖然詞匯量大、語法好、閱讀能力強,但口語、聽力、寫作能力欠缺。講授雙語課程的教師,其用英語授課的語言環(huán)境要求教師的語言能力以外籍教師為參照,且應(yīng)具備較強的專業(yè)能力。在這一雙重要求下,現(xiàn)階段能夠勝任全英語教學的教師仍屬于稀缺資源。
3.2《植物造景》雙語課程教材選用困難
教材是實施教學過程不可缺少的要素,雙語教學的教材選擇尤其重要。按照教學要求,雙語教學應(yīng)當采用外文原版教材,但由于學生自身外語水平較低,面對原版教材通常望而生畏。對于我校學生來說,采用根據(jù)學生情況編寫的中英對照、難度適中的雙語教材,尤其是改編的原版教材的縮寫本,既可以保證原汁原味的外語,又可以提高教師的講課效率,強化教學效果,但是目前該類改編教材缺乏。
3.3學生外語水平參差不齊
由于學生入學時外語成績的差異,并且入學后部分同學在外語學習上不夠積極主動,因此到大學三年級時學生的外語水平出現(xiàn)很大差異,很多學生在雙語教學中感到跟不上教學進度,部分學生聽不懂外語也無法理解專業(yè)知識,在專業(yè)課中實施雙語教學時,使用過多的外語會造成大部分學生無法聽懂,從而影響專業(yè)課學習效果。
4.《植物造景》課程雙語教學應(yīng)對策略
4.1加強師資引進與培養(yǎng)
針對園林專業(yè)師資現(xiàn)狀,擴充雙語教師這一資源的途徑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是引進海外留學人員,尤其是獲得博士以上學位的高層次人才;二是為現(xiàn)有師資提供不間斷的英語培訓。由于學校的地域發(fā)展及收入水平,引進海外人才目前難以實現(xiàn);通過不間斷的培訓達到近似外籍教師的語言水平顯然需要相當漫長的學習過程。
4.2選編合適的雙語教材
目前國內(nèi)雙語教學使用的雙語教材主要有以下幾類:國外原版教材、改編教材、自編教材和翻譯教材。原版教材信息量大,數(shù)據(jù)翔實,圖表案例豐富,但是,其內(nèi)容與教學大綱不匹配,而且價格昂貴,從根本上限制雙語教材的選擇。目前關(guān)于《植物造景》雙語課程的自編教材和翻譯教材尚屬空白。改編教材是一種過渡形式,其特點是既能保證語言上的原汁原味,又能按照教學大綱進行調(diào)整。改編國外原版教材至少目前是可取的。
4.3以試點班形式進行小班雙語教學
為了讓雙語學習效果達到最佳,我們可開設(shè)雙語試點班,對學生進行摸底測驗,從中選拔比較優(yōu)秀且愿意參加雙語教學的學生,并采取小班教學;對其他學生仍采用傳統(tǒng)授課方式。通過小班教學,讓學生得到最有效的語言輸入。
5.結(jié)語
雙語教學的重要性已被越來越多的人所認識,針對衡水學院園林專業(yè)學生的特點,我們要在《植物造景》雙語課程的師資培養(yǎng)、教材選編及試點小班教學等方面進行一系列教學嘗試,希望對探索適合我國園林專業(yè)的雙語教學模式,為園林專業(yè)的雙語教學改革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李春茂,巫躍鳳,劉玉,等.中國高校雙語教學的進展研究[J].高校教育管理,2007,1(5):70-76.
[2]董宇欣.高校雙語教學模式與評價機制的研究與實踐[J].高教探索:2007???007:30-31.
[3]安然.雙語教學能力培養(yǎng)模式探討[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5):1-4.
[4]張長春,程伍群,張紅敏,等.中英文雙語教學方法探析[J].河北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2001,3(4):10-11.
基金項目:衡水學院2014年教育教學改革課題(課題名稱:《植物造景》課程雙語教學研究;編號:jg2014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