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建峰
摘 要: 目前,在經濟全球化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斷發(fā)展的階段,人們的生活逐漸邁向小康,但由于經濟與文化的不平衡發(fā)展,導致各種各樣的社會問題層出不窮,此時,正確引導大學生的道德觀、人生觀、世界觀,加強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有積極的教育意義。本文主要介紹新形勢下社會熱點問題對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的影響,并針對影響提出相對應解決措施。
關鍵詞: 社會熱點 愛國主義教育 大學生
思想多元化、信息爆炸化是當今時代的特點,由于我國仍處于社會發(fā)展階段,問題與矛盾是無可避免的,而社會熱點問題往往能最大限度引起大學生關注,并且大學生作為思維能力快、接受信息廣的群體,其情感的敏感度、思維的活躍度、價值觀等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沖擊。愛國主義教育是大學生思政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現(xiàn)代教育的主要組成部分,特別是新形勢下,愛國主義是什么?如何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愛國主義,理性愛國成為每位思政教育者關注的問題。
一、新形勢下社會熱點問題對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的現(xiàn)狀
新形勢下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要如何開展?每位教育者都有不同看法,歸根究底,就是客觀、全面地評價與認識愛國教育的真正目的,對癥下藥,這樣才能盡可能加強愛國主義教育的現(xiàn)實意義。社會熱點是絕大部分大學生關注的問題,思政教育者可從這一方面著手,喚醒大學生心中的愛國之情。
1.大學生對社會熱點問題選擇性關注。
事實上,當代大學生有著強烈的愛國之情,十分關注與國家、民族精神有關的事件,如“釣魚島事件”、“占中事件”等國家大事,“南海問題”、“食品安全”等關乎整個民族命運的事件等都是大學生熱切關心的問題。但是對“十八大四中全會”、“十八大會議”等國家政治方面的熱點問題,關注度不高,說明對社會熱點問題,大學生還是會自動選擇與生活相關、吸引眼球的事件關注。隨著網絡普及,大學生接觸的信息量大大增加,同時會接觸許多負面信息,再加上可選擇范圍擴大,很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響,因此,輔導員要密切關注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正確引導其愛國行為。
2.對愛國主義認識不足。
據(jù)調查顯示,大部分大學生非常認可我國在國際上的地位,并以作為一名中國人而自豪,表明中國綜合國力不斷提升,五千年的優(yōu)秀文化對世界歷史貢獻不少。大學生能意識到國破則家亡,擁有愛國意識就等同于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是公民應有的道德規(guī)范。但是仍有小部分大學生對愛國主義的界限較為模糊,把愛國主義簡單歸納為對祖國的熱愛。事實上愛國主義包括愛自己的骨肉同胞、愛祖國的大好山河、愛自己的國家與愛祖國的燦爛文化四個方面。
3.愛國主義教育形式單一。
愛國主義教育中最為本質的要求就是情感與信念,是為了積極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但我國絕大部分高校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方式是觀看愛國影片、授課、參觀教育基地等。由此可見,高校依然沿用課堂教學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同時,教師作為授業(yè)者,其品行與道德規(guī)范深深影響學生的愛國主義行為與思想。所以,教師作為教育者一定要提高自身道德素養(yǎng),加強思想政治建設與思想道德素質,以身作則,為學生樹立榜樣。
二、培養(yǎng)新形勢下高校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的對策
1.將社會熱點問題作為課程切入點,開展愛國主義教育。
大學生是擁有思維快、接受信息能力高的社會群體。他們的道德觀念、思維方式、價值取向等容易被不同因素干擾。大學生對社會熱點問題高度關注,高校要抓住這一特點,正確組織、引導,以有效且合理的愛國主義活動燃起學生的愛國主義之火,加強其民族自尊心與主人翁意識。所以,教師要充分結合目前社會熱點開展愛國主義教育,通過有代表性的社會熱點問題層層剖析,看清本質,引起共鳴,提高教育效率。
2.加強法律意識,理性愛國。
曉之以情是愛國主義教育的切入點,在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懷的同時,還要對其進行正確引導,讓大學生理性愛國,真切感受到自身利益與國家命運息息相關、密不可分,認識到背叛祖國、背叛人民群眾的可恥。愛國實際上是社會主義道德的要求,大學生在加強對不良誘惑的抵制時,還要懂得正確的法制觀念,切不能為了一時沖動愛國舉動而陷國家于不仁之地。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對學生講授國家安全法、保密法等法律法規(guī),知法才能守法,用法律武裝自己,才能做到理性愛國。
3.改善愛國主義教育方式,加強教育功能,重新認識愛國主義教育。
大學生并沒有全面認知與理解愛國主義,因此對愛國觀念仍存在不少錯誤傾向。一直以來,我們的教育都是應試教育,教學方式單一,內容枯燥乏味。大學生本身十分抗拒這樣的教學方式,因此愛國主義教育仍沿用此教條、口號,肯定影響教學效果。因此教育者要主動積極地發(fā)揮教育的主觀能動性,與實際相結合,尋找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例如:清明節(jié)可組織掃墓活動、播放愛國主義影片、開展愛國主義歌曲比賽、辯論賽、征文活動等,從不同方面激發(fā)大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加強愛國觀念。
三、結語
通過社會熱點問題加強高校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有利于學生理性愛國,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新形勢下對大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是一項艱巨而漫長的系統(tǒng)工程,高校要積極響應與配合,全面推進愛國主義教育工作的開展,細致深入地強化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確保教育工作的可針對性、長期性與靈活性,這樣才能有效實現(xiàn)良好的教育效果,提高愛國主義教育效率。
參考文獻:
[1]李福生,江帆,邱冠文.論新形勢下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五個著力點[J].教育與職業(yè),2010,33:62-64.
[2]陳仔鋒.論新形勢下如何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J].湖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10,06:36-37+52.
[3]張曉平.多元文化背景下增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路徑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0,35:29-31.
[4]李麗君.基于人文關懷理念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研究述評[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上旬),2014,01:25-27.
[5]丘小維.新時期大學生黨史、國史教育的理論依據(jù)分析和路徑探索[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14,04:114-12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