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露茜
摘 要: 在實施新課程標準的背景下,為了更好地將新的教育理念應用于實際教學,作者通過對《英語課程標準》及初中英語書面表達教學現(xiàn)狀的分析,對協(xié)作學習策略的研究,嘗試將協(xié)作學習策略應用于初中英語書面表達課堂教學,希望以此提高課堂中書面表達的教學效率,同時希望提高學生的綜合語言表達能力。
關鍵詞: 新課標初中英語 書面表達教學 協(xié)作學習
近年來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提出,《英語課程標準》對初中生的書面表達即寫作做了明確規(guī)定:三級寫作目標的要求是能參照范例,寫出簡單的問候卡或短文;能根據(jù)圖片編寫簡短故事;四級寫作目標的要求是能寫出簡短的指令,簡單的信件和簡單的日志;五級寫作目標的要求是獨立起草簡單的報告、短信與短文等;能簡單描述人物或事件。這些要求的提出體現(xiàn)了新課標要求學生有扎實的基本功,具備一定的審題、表達與評價能力。
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江蘇省高考及各大市的中考都提高了對書面表達這一項的要求,近年來除了在分值上沒有出現(xiàn)較大變動外,在題型和難易程度上都有些調整。中考題中對書面表達這一項的考查方式更靈活,作文主題雖然越來越貼近學生實際,但對于詞匯量、語言表達的考查難度相應增加。
這些變化體現(xiàn)了我國新課程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思維和表達能力,也就是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目標。為了更好地實現(xiàn)這一目標,很多一線教師在實際教學中開始思考和嘗試如何調整教學模式和方法。在實踐中很多教師逐漸摒棄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改變以教師為核心的傳統(tǒng)模式,不斷更新教育觀念,逐漸將“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原則運用于實際教學中。當然“以學生為中心”就意味著學生不再是被動的知識接受者,而是課堂教學的主體,這就意味著教師的教學設計、實施和評價等一系列課堂教學活動都要為學生這個主體服務。但是這一觀念的改變看似簡單,實際操作起來卻給許多一線教師帶來煩惱。如何有效地將這一理念真正有效地貫徹到實際教學中這一問題很值得這些教師思考。
一、初中英語實際教學現(xiàn)狀
(一)學生書面表達能力普遍薄弱
從學生的實際能力角度看,初中階段的學生在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上普遍比較薄弱。學生在根據(jù)某一話題而組織語言用口頭或者書面的方式表達出來這樣的要求下并不能夠完整地表達出自己的想法。以我校初一年級學生為例,在期末考試中最后一項“書面表達”滿分為10分,但是我校七年級學生在該項試題中平均分低于5分,未達到及格水平。這種情況并不僅僅存在于我們學校,多年來,英語中考試卷中,得分率最低的就集中表現(xiàn)在書面表達這一項。這些情況反映了目前初中生的英語表達能力尤其是書面表達能力普遍較低。這說明在平時的學習中學生缺乏寫作思維的培養(yǎng)和訓練,缺乏對于書面表達的有效訓練。那么,在新課程背景下如何有效地進行英語書面表達教學?怎樣科學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綜合語言表達能力?特別是書面表達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二)教師的理解和重視不足
從教師自身角度看,近年來隨著新課程標準下的新的教育理念的推廣,教師明顯感覺到新舊教育理念的對比和差異。在新課改大背景下,教師一方面要學習新的教育理念,另一方面要將這一理念貫徹到實際教學中。這在無形中提高了對教師自身的綜合素質的要求。但是,教師原先使用的那種先講授寫作方法后命題,然后要求學生在課堂上完成寫作任務,最后由老師進行評講的方式并不適用于新課標對學生寫作能力的要求。教師的角色轉換及新理念的學習和實踐還存一些理解上的差異。
同時,“寫”即書面表達作為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之一,和“聽”、“說”、“讀”的培養(yǎng)與發(fā)展相輔相成,它作為語言輸出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可以很好地體現(xiàn)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所以近年來書面表達的要求逐漸提高。英語作文,集考查學生的詞匯、語法、結構與思維等能力于一體,這樣的考查方式使得學生及教師意識到這一項的重要性,充分意識到對于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要性。但事實上,由于傳統(tǒng)教學方式方法的偏差,學生對寫作沒有興趣乃至厭煩。而教師并未意識到學生在書面表達這一項的情感態(tài)度的轉變,仍然堅持原有的教學方式。
基于以上兩個角度的教學現(xiàn)狀分析,筆者認為,如何科學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語言能力特別是書面表達能力這個問題值得思考。筆者通過總結自身曾經(jīng)的失敗嘗試,認為英語教學要始終把“以學生為本”的理念放在首要位置,既不能固守傳統(tǒng)教學模式,更不可心血來潮不加思考地嘗試新的教學方式。這就要求實踐者認真思考和不斷實踐,在此基礎上進行總結。在對協(xié)作學習理論和英語寫作教學方法進行研究的基礎上,筆者明確了方向,那就是把協(xié)作學習運用于初中英語寫作教學中。
二、協(xié)作學習在教學實踐中的應用
(一)協(xié)作學習理論介紹
協(xié)作學習(Collaborative Learning)是一種通過小組或團隊形式組織學生進行學習的一種策略。小組成員的協(xié)同工作是實現(xiàn)班級學習目標的有機組成部分。小組協(xié)作活動中的個體(學生)可以將其在學習過程中探索、發(fā)現(xiàn)的信息和學習材料與小組中的其他成員共享,甚至可以同其他組或全班同學共享。它的基本要素有:協(xié)作小組、成員、輔導教師、協(xié)作學習環(huán)境?;灸J綖椋焊偁帯⒑献?、問題解決、伙伴、設計、角色扮演。
目前協(xié)作學習策略與模式被廣泛應用于各個年級、課程內容和學習層次的學習中,在這種方式下,學生感受到同學之間不再是單純的競爭對手,而是幫助自己促進學習的幫助者。這樣的學習模式使得學生的學習活動更生動、活潑和豐富多彩。皮亞杰指出,協(xié)作學習在兒童認知發(fā)展建構中是一種主要方式。皮亞杰的理論同其他流行的學習理論在強調協(xié)作重要性方面是一致的(如Vygotsky 1978;Fox & Karen,Thomas & Funaro 1990)。皮亞杰認為不同個體之間的相互作用活動應該是平等的,如成人與兒童之間、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活動。開始時兒童或學生的活動可能是受控制的,但當他們具備一定的背景知識后,與成人或教師之間的平等協(xié)商、對話、討論將更有利于他們形成良好的認知結構并加深對認知內容的認識。
(二)協(xié)作學習在書面表達教學中的應用
筆者在教學實踐中嘗試把協(xié)作學習策略應用于英語書面表達的教學實踐中,目的在于研究如何在英語課堂上組織有效的協(xié)作學習,開發(fā)出實際操作的教學設計方案,探索這種新型教學策略。英語寫作教學的傳統(tǒng)方式主要是教師先講授寫作方法,然后命題,學生在課堂規(guī)定時間內或在課外完成,最后由老師批改后講評。在這種傳統(tǒng)的寫作教學模式中,教師教學重視的是寫作結果而忽略寫作過程,耗時多,效率低,學生在寫作時缺乏人際交流,使他們失去英語寫作興趣。這樣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效果與新課標完全相悖。新課標倡導的是“把英語教學與情感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創(chuàng)設各種協(xié)作學習活動,促進學生互相學習,互相幫助,體驗集體榮譽感和成就感,發(fā)展合作精神”。筆者在自己所教課班級進行以合作寫作為主要方法的行動嘗試和實踐。在一學期的教學實際中筆者發(fā)現(xiàn)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小組合作寫作的實施是可行的、有效的,學生也樂于接受。它使得學生在寫作過程中能夠體驗互助合作的快樂和共同完成任務的愉悅,在合作與競爭中完成自身能力的提高。這樣既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和寫作效率,又在無形中提高學生的交流意識和能力。筆者作為實踐教師在行動研究過程中受益匪淺。
具體實施過程:
小組協(xié)作學習在初中英語寫作教學中應用的基本程序有以下九個步驟:分組、確定協(xié)作成員—確定協(xié)作任務—針對任務進行討論—個人獨立完成寫作任務—個人自改—組內成員互改—小組反饋評價—小組間成果展示—總結。
協(xié)作學習小組根據(jù)寫作任務,開展組內成員間的討論,進行頭腦風暴訓練,表達各自對協(xié)作任務的見解,啟發(fā)各成員的思維。然后,在激活的想法中選擇對各成員有意義、有效的內容完成寫作任務。筆者在這個階段的任務是及時發(fā)現(xiàn)較好的一些合作小組,讓全班學生都能分享到他們的想法和見解,并從中得到啟發(fā),幫助其他小組充實對寫作任務的理解。同時教師在實施該項活動前要制定好評價細則和反饋表,保證學生的小組討論和交流是有效的。
在此基礎上筆者以《牛津英語7A》中的unit8這一單元的Task-My fashion design為例。首先課前準備階段:分組確定各小組的協(xié)作成員。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小組成員要課前進行分工為發(fā)給他們的黑白人物設計一身衣服。小組成員可根據(jù)自己的愛好進行設計,并且用本單元已經(jīng)學過的一些表達在人物相應的衣服旁邊做好備注。課上在經(jīng)過導入等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后學生學會本課一些新的描述衣服的表達方式后開始確定小組協(xié)作任務:以My fashion design為題描述所設計的衣服。
確定小組的協(xié)作任務后小組成員開始討論本組的服裝設計,由于服裝都是小組成員自己設計的,學生在跟組員討論對衣服的設計的看法時很積極。教師在這一環(huán)節(jié)可以觀察學生的討論情況,給予適當指導。在5分鐘時間的討論后,學生開始進行下一個環(huán)節(jié):獨立完成寫作任務。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師需要做的是為學生提供一個安靜的寫作環(huán)境,并在ppt上呈現(xiàn)出一些可能要用到的句式結構和詞匯。約15分鐘后,大部分小組成員已經(jīng)完成自己的寫作,這時筆者督促學生開始下一環(huán)節(jié)即個人自改。當學生完成自己對作文的修改后,很有成就感,進而很積極開展組內成員互改這一環(huán)節(jié)。在互改過程中會出現(xiàn)一些學生很疑惑的句式或者詞匯的表達方式需要教師在一旁及時給予指導?;ジ慕Y束后學生一篇成熟的作文已基本成形。接下來為提高學生對寫作的積極性,增強小組榮譽感,各小組開始小組反饋評價,根據(jù)寫作反饋評價表對組內成員的作文進行評價,選出最終的展示作品。初中階段的學生心智尚未完全成熟,又正值青春期,急切渴望展現(xiàn)自己。于是采取這樣的小組間作品展示,極大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在展示中教師給予點評,并根據(jù)每個小組展示的作品給予總結。這時筆者在實際教學中發(fā)現(xiàn)一些極易錯的知識點非常有效提出來,而且學生一些好的句子可以互相借鑒。那么在總結環(huán)節(jié)除了教師的點評之外,筆者認為還可以讓其他組的組員進行評價,有時候學生間的評價往往比教師來得更有效。
經(jīng)過一學期的實踐證明,在寫作教學中采用小組協(xié)作學習方式確實能夠促進學生綜合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這一提高不僅是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在學生的交流和討論中語言能力等其他綜合能力也無形中獲得提高。學生通過課堂英語寫作學習與小組協(xié)作學習活動,提高自身對于寫作的積極性。通過各成員間的討論、改錯、展示這樣的協(xié)作學習方式,學生的整體英語成績也有較大進步。同時,在新課程下筆者認為教師對教學方法的研究和實踐應“與時俱進”,不斷學習和運用新的教學理念和方法,把這些有效的策略真正帶入課堂實踐中,為此筆者將繼續(xù)探索新的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陳琳,王薔,程曉堂.新課程標準解讀[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2]馬祥麗.初中英語寫作教學中實施小組合作學習的思考與實踐[J].甘肅教育,2014, (8): 67.
[3] 沈加利. 淺析新課標下合作學習在英語教學中的運用[J]. 時代教育, 2008, (8): 174.
[4] 郭家銓. 中國英語教育簡論[J]. 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 (2): 50-56.
[5] 鐘心. 初中英語寫作教學中實施小組合作學習的思考與實踐[EB/OL].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2/0108/22/8197658_178191916.shtml 201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