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朝霞
摘 要: 聲樂教學是高校音樂課程體系建設的重要部分,無論是培養(yǎng)學生的歌唱技能,還是提高學生的演唱水平,聲樂教學都具有重要的責任。隨著我國課程改革的深入發(fā)展,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已經不能夠滿足目前聲樂教學的培養(yǎng)需求,無法在新時代的背景下全面培養(yǎng)學生的舞臺綜合素質。所以,對于聲樂教學的改革勢在必行。本文從聲樂教學的現狀談起,深入剖析聲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然后對癥下藥,提出聲樂教學的改革策略和改革思路。
關鍵詞: 聲樂教學 現狀 改革策略 創(chuàng)新思路
一、聲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聲樂教學缺乏準確地定位。雖然很多高校都開設了聲樂教學這門課程,但是他們普遍認為聲樂教學的任務就是傳授學生表演和演唱的能力與技巧,這種教學定位是十分不科學的。根據多年來的教學研究,我認為舞臺表演和演唱只是聲樂學習的一部分,要想構建系統(tǒng)的聲樂教學體系,學生的聲樂情感和審美訓練是必不可少的。如果聲樂表演離開了情感,那么聲樂表演就如同行尸走肉,不具備鮮活的靈魂。但是縱觀整個高校的聲樂教學現狀,急于讓學生掌握演唱技巧和表演技巧成了大多數高校的選擇,這種行為具有太強的功利性和目的性,不利于聲樂情感和聲樂審美的學習培養(yǎng)。
2.教學方法落后單一。目前,很多高校的聲樂教學方法是從藝術類院校學習而來的,具有一定的科學性。但是,高校的生源水平和培養(yǎng)目標與藝術類院校有很大的區(qū)別,不應該照抄照搬,一概而論。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多媒體電子白板、網絡等已經走進了課堂,這些都可以成為有效的教學手段,改變以往的一本書、一個人、一支粉筆的教學模式。
3.課程設置的關聯(lián)性不足。聲樂教學的開展以學科為中心,進行不斷的深入挖掘,聲樂教學在深度和專業(yè)性上做得非常到位。但是這種教學模式忽略了學科與學科之間的關聯(lián)性,使得學生僅僅關注本學科的內容,對于相關學科的知識則涉獵甚少,在廣度上得不到拓展,造成學生綜合聲樂素質的低下。
二、改革聲樂教學的創(chuàng)新思路
1.提高對聲樂教師的重視程度,提高教學質量。教師是聲樂教學這一行為的主導者,在教學活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因此,要想進行聲樂教學創(chuàng)新改革,一定要從聲樂教師入手,提高對聲樂教師的重視程度。首先,聲樂老師要科學編寫教學方案。聲樂教學的授課形式或者是一對一,或者是一對幾,教學模式以教師講或唱,學生聽或學為主,這樣的授課形式和教學模式雖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實現教學目標,完成人才培養(yǎng)的任務,但是其弊端越來越明顯,錄入教學進度不統(tǒng)一、課堂隨意性增強、學生的進度落后等。之所以會出現這些弊端,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于聲樂教師對聲樂課堂缺乏正確的認識,總是覺得此門課堂不必正襟危坐過于嚴肅,所以在教學目標、教學進度、教學內容上過于隨意,缺乏周密的思慮,使得教學方案不夠科學合理。事實上,聲樂教學和其他教學一樣,都需要教師結合學生情況和教學目標進行充分的準備,將學生在課堂上容易出現的問題和難點進行細致的梳理,形成清晰流暢的教學思路,以供教學使用。其次,教師要注重教材的選取。教材是教師進行教學活動的依據,它的選取合理與否關系著教學質量的高低和教學效果的好壞,所以聲樂教師要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選擇教材。在教學初期,聲樂教師應該選擇通俗易懂的、能夠被學生接受的內容,訓練學生的基本功。在學生具備一定基礎之后,教師再循序漸進地增加教學難度。
2.以學生為主體,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占據絕對的主體地位,學生只是被動的傾聽者和接受者。這種教學模式,固然能夠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獲得更多的知識,但是不可避免地壓抑了學生積極主動獲取知識的熱情和動力,導致他們僅僅能夠記憶知識,卻不能靈活運用知識。所以,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是聲樂教師進行聲樂教學改革的第一步。那么,如何以學生為主體開展課堂教學呢,首先,教師不僅要培養(yǎng)學生的歌唱技能,更要組織學生學習聲樂理論,做到理論與實際相結合。例如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將理論知識和練唱曲目相結合,在講解理論知識的過程中,親自練唱示范,引導學生學習。此外,教師還應該不斷進行自我完善,社會在發(fā)展,藝術也在不斷突破,國民審美水平的提高和藝術發(fā)展規(guī)律要求教師不斷地進行學習和自我完善。同時,教師只有不斷地學習新的理論,鞏固并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完善自己的藝術修養(yǎng),才能夠在教學活動中駕輕就熟,游刃有余,還能夠為學生樹立良好的學習榜樣。學生在這樣的老師的熏陶下,自身的綜合藝術素質也能夠得到提高。教師不應該局限于教學這片天地,應該在教學的同時,不斷地開拓自己的見識,豐富自己的藝術修養(yǎng)和文學修養(yǎng),完善聲樂教學內容,推動聲樂教學不斷進步。
3.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首先,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壓抑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聲樂教師可以通過多種方法如情景教學法、合作學習法、角色扮演法等活躍課堂,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教師可以偶爾改變千篇一律的聲樂學習訓練方法,在教學內容中加入聲樂作品賞析課程,利用精心選擇的經典作品熏陶和感染學生。同時教師要對聲樂作品的背景等相關信息予以介紹,讓學生在了解作品背景的情況下,深入體會歌曲中所蘊含的思想感情。最后,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討論課。在討論課上,教師首先展示一個或多個經典的聲樂作品以供學生欣賞,在欣賞之后組織學生開展討論,鼓勵學生暢所欲言,充分表達自己在傾聽過程中的點滴細微感受,也可以組織學生之間互相討論,激起思想碰撞的火花,讓學生互相啟發(fā),獲得更多的知識和感受。通過上述方式,教師能夠不斷地豐富課堂教學形式和教學內容,將學生從枯燥、單調、無聊的傳統(tǒng)課堂中拯救出來,提高學生對于聲樂學習的興趣。
參考文獻:
[1]靜文佳.聲樂教學改革的創(chuàng)新思路[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
[2]紀麗民.中職學前教育專業(yè)聲樂課教學改革初探[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