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愛軍
我的同事家有個活潑的小男孩,今年六歲多,上一年級了。一天下午,小男孩滿頭大汗地闖進辦公室。
“媽媽,今天下午班里發(fā)生了一件大事!”他沖我的同事大聲喊道。
“你怎么一臉的汗?告訴你多少遍了,不要跑,不要跑,磕到了怎么辦?著涼了怎么辦?以后可不要再跑了?!眿寢岄_始數落起來。
“兒子,你下午有沒有喝水?快喝口水吧。”媽媽又關切地說。然后,給小男孩端上滿滿的一杯溫開水。
“媽媽,你怎么不聽我說話呢?”小男孩一邊喝水一邊說。
“哦,你說吧。”媽媽一臉淡然地說。在媽媽眼里,小孩子能有多大的事呢?
“今天下午,兩個小朋友在廁所里打架,被丁老師發(fā)現了,她竟然沖進去,把兩個小朋友狠狠地批評了,然后就把他們帶到辦公室去了?!?/p>
“那算什么事呢?”
“媽媽,你不知道我們老師是個女的嗎?她跑到男廁所了。”
“老師是個大人,你們都是小孩子,有什么關系呢?”
“可是,我正好在廁所里小便,一看到老師,就覺得有點不好意思,都尿不出來了。等老師走了以后,我才尿出來。”
“我還以為什么大事呢。”媽媽不屑一顧,接著說,“好了,好了。你老師給媽媽發(fā)短信說,你的數學計算經常出錯。來,快把這二十道口算題做一下?!?/p>
對于媽媽的回答,孩子自然不滿意,繼續(xù)不依不饒地說:“媽媽,我覺得老師這樣做不對,你說呢?”
“好了,別說了,快去做題吧!要是再做錯題,媽媽會很生氣的?!眿寢層悬c不耐煩了。
小男孩一臉的不情愿,還是埋下頭做起題來。
我不由感慨:在我們周圍,這樣的媽媽還真不少,她們知道疼愛孩子,知道無微不至地關心孩子的身體,關心孩子的生活,關心孩子的學習。可是,又有多少媽媽真正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真正關心過孩子的情感發(fā)展和心理需求呢?
這位媽媽應該敏感地注意到,孩子開始有朦朧的性別意識了。這時候,她應該心平氣和地聽聽孩子的想法,引導孩子正確地對待這個問題,然后做好性別角色教育,幫助孩子樹立自我保護意識,培養(yǎng)孩子健康的身心和健全的人格。
成長路上無小事。孩子的種種言語,無論多么幼稚,無論多么天真,無論多么可笑,都是孩子內在情感的自然流露,都是孩子成長路上的心理需求。作為家長,不要一味地“隨心所欲”,而要耐心地傾聽,細心地觀察,平心靜氣跟孩子交流和溝通,給他們指點迷津。
等一會兒,讓孩子把話說完,你就會聽到孩子成長的足音、花開的聲音,同時也能與孩子一起分享成長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