闕政
電影《爸爸去哪兒2大電影》劇照
羊年春節(jié)到得特別晚,這一晚,就造就了“史上最長”的賀歲檔。被譽為全球第二大票倉的華萊塢非但沒有辜負這個“史上最長”,還一舉創(chuàng)下了三個“史上最強”——大年初一,7部新片爭相公映,單日票房超3.5億,史上最強。年初一到年初六,春節(jié)檔總票房超17億,史上最強。整個2月,中國電影總票房超40億,不但史上最強,還全球最強。
《狼圖騰》、《天將雄師》、《鐘馗伏魔》、《澳門風云2》、《沖上云霄》、《爸爸去哪兒2》、《爸爸的假期》、《奔跑吧兄弟》、《沖上云霄》……都是這40億里的一分子,票房也都過億。相比往年,今年的最強賀歲檔從影片類型來說堪稱多元,但在法國導演、美國影帝、中國功夫明星堆里,兩個爸爸分外搶鏡!
誰是私生子?
不知情的觀眾,可能還以為芒果臺從去年的大電影版《爸爸去哪兒》嘗到了7億甜頭,今年居然一下推出倆續(xù)集,還都趕著大年初一上映。
但仔細看看《爸爸的假期》電影海報上是這么寫的:“正宗大電影 最強合家歡”——似乎力圖要和去年5天整出來的《爸爸去哪兒1》綜藝電影劃清界限。再看前期發(fā)布會上,《爸爸的假期》發(fā)行方兼出品方之一的博納影業(yè)集團總裁于冬作了這么一段開場白:“一部奇葩影片在去年大年初一取得了奇葩票房,現(xiàn)在我們花了60多天拍了一部真正的電影,是一部誠意之作,春節(jié)檔的一張王牌?!?/p>
而反觀另一部《爸爸去哪兒2》,還是原來的配方,還是熟悉的味道。為了努力區(qū)別這倆爸爸,以下我們將其簡稱為《爸爸2》和《假期》。
電影《爸爸去哪兒2》和《爸爸的假期》劇照。
《假期》由王岳倫執(zhí)導,綜藝節(jié)目《爸爸去哪兒》第一季中的郭濤、林志穎、張亮、王岳倫四對父子(女)主演,田亮參與客串,還加入了韓國版綜藝的成東日父子。講的是爸爸們在教練田亮的提議下開始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卻沒想到帝王之旅變韓式囧途,被迫卷入一場跨國鉆石被盜案,從而展開了一場說逃就逃的絕命逃亡之旅——《假期》的定位很清晰:我現(xiàn)在是有劇情的電影了,才不跟你們綜藝電影玩,哼。
而《爸爸2》,還是由綜藝節(jié)目第二季的原班人馬出演,陸毅、黃磊、曹格、楊威父子(女),故事核心還是“完成任務(wù)”,在斐濟島上度過難忘的兩天一夜——定位:我就是傳說中騙錢的綜藝大電影,你打我呀。
倆爸爸的主子也各不相同:《爸爸2》的導演還是謝滌葵(也是綜藝《爸爸去哪兒》的導演),出品公司還是天娛(對,就是那個不管你是多么快樂的男生和多么超級的女生都要跟它簽約的湖南天娛)。而《假期》的導演是《爸爸1》的主演王岳倫,出品人是博納于冬(對,就是他老婆金巧巧剛剛客串了另一部賀歲片《澳門風云2》的博納于冬)。兩部電影還都選擇了韓國做外景地。
看起來很繞對不對?初步判定:《爸爸1》和《爸爸2》是親兄弟,至于《爸爸2》和《假期》……肯定有一個是私生子!那么問題來了,誰才是那個剽竊創(chuàng)意智慧結(jié)晶的庶出跟風鬼?
“有誠意”輸給了“大電影”
對此,Angela(是Angela Wang,不是隔壁《跑男》的Angela baby)的爸爸好像有話要說。
在接受南都采訪時,王岳倫并不認為《假期》是搭《爸爸》的順風車。據(jù)他透露,早在2012年11月底,李湘在一次送父女倆去機場的途中,就提出過將《爸爸去哪兒》做成大電影的想法:“我老婆覺得節(jié)目只有12期,但是當時已經(jīng)非?;鸨?,很多觀眾包括身邊一些朋友也都在說根本看不夠,所以李湘就提出了做第13期電影院版的概念。我覺得湘湘的這個創(chuàng)意非常好。所以我們?nèi)プ詈笠黄?,就是雪鄉(xiāng)那期的時候,我就和幾位爸爸進行了溝通,大家非常認可這個想法?!?/p>
然后被天娛“接盤”:“李湘有了創(chuàng)意之后,我也跟爸爸們溝通檔期片酬啊,然后就真的已經(jīng)在籌備電影了?;I備過程中一個偶然的聚會上,李湘和天娛的龍丹妮講了自己的想法,并且邀請了天娛加入這個項目?!?/p>
再然后就沒湘湘什么事了。
王岳倫的態(tài)度很明確:拍成大電影、合家歡主題、大年初一上映,都是我老婆的主意,你倒說我跟風?天娛對此也并不否認,只恃有《爸爸1》在先,《爸爸2》順理成章地如約而至。
對王岳倫來說,起了個大早,卻趕了個晚集,當然氣不過。所以這次《假期》一上馬,也是鉚足了勁要奔10億票房而去,早就放言:“我們一定能超過他們,因為我們是一部電影,他們是個綜藝節(jié)目?!碑斈辍熬C藝電影”《爸爸1》的票房高達7億,王導和老板于冬的目標,顯然必須大于7億。
和《爸爸2》堪稱“靜悄悄”的上映不同,《假期》這次的宣傳可謂做得鋪天蓋地——開機來個發(fā)布會,殺青再來個發(fā)布會,北京首映發(fā)布會,全國公映發(fā)布會……砸錢毫不手軟,唯恐觀眾不知真假爸爸。王導還對著鏡頭向女兒喊話:這么誠意十足如果還票房不佳那簡直是對不起女兒!
而另一邊,《爸爸2》就低調(diào)多了,只靠電影海報上的幾句“全國影院歡樂升級,初一見么么噠”撐場面。
但是,重點來了。春節(jié)過完之后,兩個爸爸的PK到底結(jié)果如何呢?結(jié)果很可能是——岳倫,你老婆要找你談?wù)劇?/p>
先來看看大年初一的電影排片情況:《爸爸2》14.29%,《假期》7.94%。結(jié)果當日《爸爸2》票房3800萬,《假期》2100萬。都相距差不多一倍。
大年初二,《爸爸2》累計7781萬,比年初一穩(wěn)中有升,而《假期》卻跌到了新片倒數(shù)第一。
大年初三,《爸爸2》正式破億,而《假期》的票房,卻還在5000萬下游奮力掙扎。
到了春節(jié)尾聲的元宵節(jié),《爸爸2》累計2.2億,《假期》累計1.1億——成敗從第一天已經(jīng)決定了。
爸爸們的較量告一段落,但電影與綜藝電影的較量卻還在廝殺的路上。
大電影的原罪
“小鋼炮”炮轟“大電影”。
今年2月,圈內(nèi)著名的“小鋼炮”馮小剛,在參加一檔《我看你有戲》的綜藝節(jié)目時,前一秒還在提醒選手不要只認顏值高,“不努力也能紅”。下一秒就開始炮轟綜藝節(jié)目翻拍大電影——“六天就拍攝完成,還獲得很高的票房”,“這將導致沒有制片人會繼續(xù)愿意投資一部嚴肅的、付出了很大努力的電影”,“對中國電影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極其惡劣的影響”。
幾天后,《人民日報》加入戰(zhàn)局,肯定了綜藝電影存在的合理性——“綜藝節(jié)目長達半年的熱身,明星話題效應的發(fā)酵,積累了大量人氣,有著天然的觀眾基礎(chǔ)。能夠獲得市場認可,自有其道理。”
綜藝電影,在馮小剛看來是“一鍋粥里的老鼠屎”,在《人民日報》眼里卻是“中國電影市場一條攪局的鯰魚”。
小鋼炮當然也不示弱,轉(zhuǎn)頭繼續(xù)炮轟《人民日報》:“人民日報尊重人民幣這倒是情理之中的事?!边@一下顯然激怒了《人民日報》,后者不惜再發(fā)一文,詳細列數(shù)“馮小剛式偽命題”的“混淆視聽”,甚至語出不遜:“商業(yè)片導演瞧不上綜藝電影,有烏鴉說豬黑的嫌疑?!?/p>
此后,馮導在自己的朋友圈又轟過幾輪。本以為就此消停,沒想到爭局繼續(xù)在兩會上演了第三幕:連續(xù)第八年以政協(xié)委員身份參與兩會的馮小剛,在央視《兩會午評》節(jié)目直播中再次主動表達了自己對“綜藝電影”的“否定態(tài)度”:“我們不能六天拍一部電影,這不是一個有誠意的做法。作為創(chuàng)作者,如果能夠摸著心口說誠實的話,我特別想問問他,你真的是有誠意的嗎?”并繼續(xù)把矛頭指向《人民日報》:“《人民日報》一直挺他們,說我們這些導演應該檢討,為什么自己的電影不能夠(做好),我覺得這首先是一個誤區(qū)。中國電影市場……這么好的形勢是怎么出來的?其實是我們這些站在綜藝電影對面的導演打下來的……反而到今天,我們維護這個好局面,我們被形容為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我覺得這是對中國當代電影史的一個罔顧。”
我相信,馮小剛針對的不只是“綜藝電影”,而是一切“大電影”——不但包括綜藝節(jié)目草草改編成的電影,還包括熱播電視劇改頭換面上馬的電視電影,比如今年賀歲檔的《沖上云霄》。這些大電影都有一個共同的“原罪”——它們看起來沒花多少力氣就賺回了幾倍甚至幾十倍的成本。就像仗著顏值高,不努力也能紅的演員。長此以往,勢必產(chǎn)生“劣幣驅(qū)逐良幣”的結(jié)果。
不過,“大電影”只是“劣幣團”大分母里的一個小分子。馮小剛所擔憂的“沒有制片人會繼續(xù)愿意投資一部嚴肅的、付出了很大努力的電影”,在“大電影”殺到之前已經(jīng)發(fā)生了,他自己就曾親身經(jīng)歷——籌備多年的嚴肅題材《一九四二》,無論在籌措資金、拍攝進度還是票房吸金程度上,都比不過他隨隨便便拍攝的小品式電影《私人訂制》,或是此前的《非誠勿擾》系列。
早在“大電影”萌芽之前,貪快圖利的一撥電影人已經(jīng)用“魔幻手游電影”、“青春電影”、“粉絲電影”、“續(xù)集電影”完成了電影的“去電影化”。就像發(fā)現(xiàn)“跑男”之前,華誼也一度被指“啃馮”。就像今年的賀歲檔,除了跑男、爸爸等綜藝大電影、《沖上云霄》等電視大電影之外,常規(guī)影片里也有《澳門風云2》這樣的大爛片——什么紅王晶就來什么,《星你》紅,他調(diào)侃都敏俊;《泰囧》紅,他班師泰國;《變形金剛》紅,他造個變形金剛……7億多的票房里恐怕有一大半是出品方倒貼的(通過網(wǎng)絡(luò)購票電商補貼等方式,假如你花9.9元看了本片,片方就要掏20至100元來彌補差價),簡直是花錢買炮仗,自己聽聲響。接下來要上馬的一大波爛片里,還有一部叫《全能囧爸》——自打《泰囧》創(chuàng)下紀錄之后,各種“囧電影”也是很醉的。
而兩個爸爸的戰(zhàn)爭最終以《爸爸2》的勝利告終,似乎也證明了,一部耗時數(shù)月的爛片,不見得就比一部現(xiàn)象級的綜藝電影招人喜歡——畢竟在看綜藝電影之前,觀眾已經(jīng)做好了“去電影院看一集電視節(jié)目”的心理準備,反之卻不然。
一位《假期》的觀眾說:“王導啊,能不能從Angela買衣服錢里省下一點換個好點的劇本?”——這樣的吐槽,一定是基于“即使綜藝節(jié)目也講究劇本”的常識?;仡^再看“大電影”們的“原罪”,你會發(fā)現(xiàn),他們并不是躺著就把錢掙了,而是前期在電視上做苦工打下了一大片江山,電影反倒成了靠在電視上吃喝的“啃老族”——而且,第一年能啃出7億,第二年就只能啃出2億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