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王朔小說《橡皮人》中描述了一群自我迷失的都市年輕人,一個“行尸走肉、寡廉鮮恥、沒有血肉、沒有情感、喪失了精神生活”的群體。他們一如工藝品,“被高高在上的觀賞者輪流捏拿玩弄,被生活的泥匠用壓力捏成各種形態(tài)”。
小說寫于上世紀80年代,二十多年后,一家雜志以“橡皮人”為封面標題,報道分析了新一代的中國“橡皮人”——他們“無夢、無痛、無趣”,淪為打醬油的局外人,相繼遭遇職業(yè)枯竭、才智枯竭、動力枯竭、價值枯竭,最終情感也枯竭。
橡皮人可以在如下職業(yè)中尋找——醫(yī)生、銀行職員、程序員、教師、記者、交警、公務員、演員、出租車司機……涵蓋廣泛。
兩代橡皮人跨越近30年,這30年中,中國發(fā)生了巨大變化。從社會環(huán)境來說,30年前的“橡皮人”,更多成因于計劃經濟時代機會的缺乏與改革的受挫;30年后的“橡皮人”,則更多成因于市場大潮下的業(yè)績壓力、價值感的缺失、階層的固化與無所不在的成功學毒霾。
如果我們考察人的主觀能動性一面,個體的主動性與行動力,也是形成各自不同命運的重要原因。譬如,在上世紀80年代計劃經濟主導社會的格局下,仍有少數(shù)不安于或者苦于現(xiàn)狀的人們,率先出走,擁抱市場,實現(xiàn)自我;而在當下中國經濟高速發(fā)展多年、改革進入深水區(qū)、利益格局難以破解、白領與中產階層成長阻滯之時,仍有不少人或在傳統(tǒng)領域中積極進取,或借新經濟與互聯(lián)網的東風,取得人生與事業(yè)的突破。
本次專輯中的3位人士,從世俗眼光來說,他們是所謂的人生贏家、成功人士,但他們并沒有躺在功勞薄上享受成功與財富,他們在這個浮躁的社會中,依然保持純心,保持內心的信仰,不斷尋求突破,超越自我,利用自己的專業(yè)能力和影響力,跟事業(yè)發(fā)展以外的事情結合,實實在在地做一些對社會對公眾對時代有益的事情。
央視新聞節(jié)目主持人白巖松創(chuàng)辦“東西聯(lián)大”,招募大學生做新聞私塾,他寫給東西聯(lián)大的校訓是:“與其抱怨,不如改變;想要改變,必須行動?!彼M?lián)大的人“都是方法派、行動派和建設派,是一個人情練達、更有人性和人文關懷的、同時不以短期的贏或者輸去做一種評判或者內心太大波動的人”?!白钪匾木褪切袆?,當下的中國社會,一個標志性的特點就是大家都在抱怨,覺得責任全是別人的。那你在做什么?”
北京奧運會體操項目冠軍陳一冰曾經迷失在成功的榮譽與物質的豐盛中,后來他反省自己,追隨內心,退役后離開體育局,自費發(fā)起了“公益百校行”,希望給100所學校捐贈10萬元愛心助學基金。目前,他已完成了15所學校的行走。
湖南衛(wèi)視知名主持人汪涵則在本職事業(yè)功成名就之時,熱心于方言與傳統(tǒng)文化的保護與傳承。
他們都是行動派。墨子說,“志行,為也”,動機與行為結合起來,才能完成一番事業(yè)。
我們從不鼓吹成功學。積極進取的行動者,給社會帶來的能量,不僅是行善,也包括抗惡——對社會既存的不公不義的抨擊與角力。正如一位學者所說,“你所站立的那個地方,正是你的中國。你怎么樣,中國便怎么樣。你是什么,中國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國便不黑暗?!?/p>
1955年12月1日的黃昏時分,美國亞拉巴馬州蒙哥馬利市42歲的黑人女裁縫羅薩·帕克斯乘坐公共汽車時,并沒有依照當時的種族隔離法,給一個白人讓座。司機向她吼叫,羅薩只是簡單地說“不”。司機隨后叫來警察將其逮捕。
一位默默無聞的26歲牧師剛到城里不久,挺身支持她,他就是馬丁·路德·金。數(shù)千名亞拉巴馬州蒙哥馬利市乘客也對她表示支持。他們開始聯(lián)合罷乘——教師和工人、教士和家傭,頂風冒雨,不畏嚴寒酷暑,日復一日,周復一周,月復一月,如果有必要就步行數(shù)里,如果有可能就安排拼車,不顧腳上的水泡,不顧整日勞作后的疲憊——為尊嚴而步行,為權利而抗爭。
在羅莎·帕克斯拒絕讓座385天后,罷乘行動宣告結束。黑人男子、婦女和兒童重新乘坐廢除了種族隔離的蒙哥馬利市公交車,任意坐任何空座位。隨著這場勝利,整座種族隔離的大廈,開始慢慢地坍塌。
“人們總是說我不給白人讓座是因為我太累了,太老了。我不累,我也不老,我才42歲。我惟一感到厭倦的是屈服?!蓖砟甑牧_薩·帕克斯說。
如果不是黑人在幾十年前民權運動中的努力和行動,美國的種族平等意識不會像今天一樣深入人心。所有有色人種都是這場民權運動的受益者。
值得一提的是,行動力是一項工具性的能力,如果沒有真善價值觀的指引,行動力就像失去人文和人道指引的科學,成為假丑惡的幫兇。極端者如納粹德國,閃電戰(zhàn)、大規(guī)模的種族屠殺、科學家的助紂為虐不可謂行動力不強,卻給人類帶來浩劫;次者如我們身邊的心狠手辣之徒,為社會帶來戾氣和負能量。
相反的例子是,中國建筑學者梁思成在二戰(zhàn)時提醒盟軍盡量不要轟炸日本京都和奈良——那里精美的古建筑是全人類的文化遺產。結果日本的許多城市都變成廢墟,唯獨奈良、京都奇跡般地幸免于難,大批珍貴的文物得以保存。梁思成至今仍受到日本人的尊崇。
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天下柔弱莫過于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
這就是“心純凈,行至美”的價值所在。只有在“純凈的心靈”——真善價值觀的指引下,行動才可能至于美麗、達到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