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志紅
很多初學烹調的人,特別是愛漂亮的女孩子,都有點害怕炒菜。如果控制不好油煙,不僅傷皮膚,還會增加肺癌的風險。做完了飯之后,擦洗灶臺還很麻煩。
相比而言,煮菜就要簡單多了。100攝氏度的水,溫度不會更高,不產生任何致癌物。只是,大多數人都有一種偏見,認為煮菜沒有炒菜那么香的味道。煮肉燉魚也就罷了,只要一聽到煮蔬菜這三個字,就覺得肯定難以下咽。
不過,還真不要貿然說出煮蔬菜難以下咽這樣的話來,因為沒有吃過的情況下,人們沒有感性經驗,僅憑想象往往無法做出正確的判斷。比如說,我家多年吃各種類型的“油煮菜”,一直覺得非常好吃。
油煮菜的簡單版,是我母親在20多年前先嘗試的。她是江蘇人,以前一直遵循炒菜路子,也是用雞湯、肉湯煮蔬菜。但是,到了40多歲的時候,她工作特別忙,家里的油煙機也不太給力,于是開始探索不用油鍋的烹調法——
先放一小碗水(200-250克)煮開,加一勺香油(8克),然后把綠葉蔬菜(300克)放進去煮兩三分鐘。水不多,不能淹沒蔬菜,但蔬菜只要翻兩下就都能受熱,本身還能出水,所以無需太多水。煮好之后,按自己的喜好加點調料就行了。
當然,為了增加美食感覺,煮的時候可以在清水里加點香菇、蘑菇、蝦皮、海米之類,也可以加點肉片、肉丸、蝦丸、火腿之類,幫助提升鮮味。沒有這些東西又喜歡鮮味的人,可以不加鹽,直接加與日常加鹽量相當的雞精,保證在減鹽的前提下獲得鮮味。
這個方法的好處是,不用起油鍋,綠葉菜吸點油后很嫩很香很亮澤。連湯帶菜一起吃掉,不浪費溶進湯里的鉀、鎂、VC、VB2、類黃酮等營養(yǎng)素。需要注意的是,煮菜不是燉湯,水不能多放,煮菜的時間也要足夠短,熟了馬上?;?,避免維生素受熱損失。尤其是生菜這類特別嫩的菜,只需在湯里打一個滾兒就離火裝盤了。
不過,油煮菜也有很多變形版。如果家里有條件的話,用雞湯、肉湯、骨頭湯煮的菜自然最好,只是大部分家庭用肉湯煮菜的時候,湯總是比菜多得多,不像上面所說的油煮菜那樣,只放少量的水。沒有雞湯、肉湯,又喜歡濃味,也可先放少量油炒香蔥、姜、蒜之類,加一碗清水和海米、蝦皮,煮沸后放入菜,翻勻蓋蓋子燜半分鐘,再煮一兩分鐘,關火,加鹽調味即可。
油煮菜的另一種常見美食版就是“上湯蔬菜”,不過這是我若干年后才吃到的。先放少量油煸香蒜片,然后加水或雞湯,再加一些切碎的皮蛋和蔬菜同煮。講究的還放少量火腿片。皮蛋中的堿會讓綠葉菜保持綠色,但會破壞維生素C和維生素B2,故不提倡。其實把皮蛋換成切碎的煮雞蛋,湯也是很鮮的,菜的味道也不錯。
最開始,我覺得母親的簡單版油煮菜做法比較另類。后來自己也這么做時,發(fā)現它的確方便又健康,尤其適合稍微有點老的綠葉菜。和上湯蔬菜相比,它無需起油鍋的好處是無與倫比的,而少湯的好處也非常突出——如果放湯多了,那么在同樣的咸度下,多喝湯就等于多吃鹽,不喝湯又難免浪費營養(yǎng)素。后來我在全國各地旅行,也吃了很多餐館,知道廣東、廣西、四川、云南、貴州都有類似的油煮菜吃法。但納悶兒的是,我母親并未去過這些地方,完全不了解那邊的食俗,而且她也沒有機會去餐館學習新廚藝(那時候北京還沒有這么多各地餐館,當時每月百十元工資也吃不起館子),居然能夠在近30年前就按照健康原則來革新蔬菜烹調方法,的確令我非常感嘆。
比較炒、焯、燉、白灼、蒸幾種吃蔬菜的方法,簡單版油煮菜能夠做到無油煙,可溶性營養(yǎng)物質損失少,不產生致癌物,空氣污染小,灶臺好清洗,優(yōu)勢僅次于蒸菜。蒸菜的麻煩是需要熟悉各種蔬菜蒸制的最佳時間,比如綠葉菜,三五分鐘之內就要取出,絕對不能久蒸。
油煮菜另一個優(yōu)點,是由于放了少量油或使用肉湯雞湯,使蔬菜口感滋潤,顏色明亮,美食感得到加強,牙齒不那么給力的老人孩子都容易接受。
有人問:油煮菜的時候,放植物油肯定不如放豬油味道香啊!如果只放一點點豬油的話,會不會對健康產生什么不良的影響?其實,如果日常吃肉不多,每天不超過50克,吃蔬菜的數量卻很大,那么少量動物油也并不可怕。為了避免飽和脂肪過量,不建議專門買豬油用來烹調蔬菜,但可以利用煮豬肉、燉排骨、煲雞湯、燉老鴨時表面的浮油,把油撇出來不必扔掉,而是盛入罐子里,放在冰箱里保存,大約可以保存一周時間,留著用來煮菜,每次一小勺就行了。如果已經患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則不建議使用豬油、牛油來煮菜。
怎么樣?如果以前沒有試過的話,不妨也來享用一下油煮菜的方便和美味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