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中偉
【摘要】《東京喰種》是一部在2014年被廣泛傳播的日本動畫作品。動漫迷們熱衷于其中的暴力內容。本文通過視聽語言符號對《東京喰種》的暴力內容進行探討,解析該作品廣泛流行的原因及作者想要傳遞的深層思想。
【關鍵詞】《東京喰種》 暴力內容視聽語言
2014年9月中旬12集動畫TV《東京喰種》(又名《東京食尸鬼》,以下簡稱《喰種》)第一季完結,僅僅三個月時間。在2015年1月8日《喰種》第二季第一集首播,并持續(xù)每周更新。截止2015年1月10日,《喰種》的搜索指數(shù)21914,位列動漫第三,甚至超越了《死神》、《名偵探柯南》等一系列經(jīng)典動漫。動漫迷們表示如此熱衷于《喰種》是因為其中暴力血腥的場景和內容。
貝雷爾森1952年在他的著作《內容分析:傳播研究的一種工具》中提到:“內容分析是對顯在(ohvious)傳播的內容進行客觀、系統(tǒng)和定量地描述的一種研究方法”。本文通過分析《東京喰種》第一季最后一集中暴力內容出現(xiàn)的時長和表現(xiàn)形態(tài),探析視聽語言對于暴力內容的表達,同時試圖解析《喰種》在短時間迅速傳播的原因以及本片想要表達的深層次的內容。
一、《喰種》簡介
電視動畫《喰種》改編自日本漫畫家石田的同名漫畫,被歸為“黑暗奇幻”類,同時含有科學奇幻的要素。2014年,《喰種》漫畫在被提名的21部完結漫畫中,力壓連載15年的《火影忍者》獲得了同年評選的金獎。其電視動畫于2014年7月3日開始播放,全12集(第一季)。故事以架空世界的現(xiàn)代東京為背景,社會中除人類外還存在另一種生物——喰種,這種生物是以人肉為主食。人類組織了機構CCG——喰種對策局,是由人類依據(jù)“喰種對策法”組成的驅逐、制裁和研究喰種的國家組織,在東京各個區(qū)域都設有支部。平凡的大學生金木研因遭到喰種利世的獵食而生命垂危,醫(yī)生為他進行了器官移植,然而器官提供者其實是利世。本片主要講述金木研成為}昆合體后在人類和喰種之間的抉擇,從溫柔軟弱到強大暴力,一夕之間的蛻變。
二、《喰種》中的暴力內容分析
暴力是指運用肢體或工具,以對生物(一般指人)構成肉體上的痛苦、傷害或損害為目的的威脅或行為。以媒介的形式對這種威脅或行為過程的公開描述即媒介暴力。以電視為例,電視暴力是指借以達到某種目的,運用電視語言對暴力做直接的展現(xiàn)、對人造成直接傷害(不包括心理傷害)的暴力。筆者通過拉片的方式,對動畫TV《喰種》末集中的暴力內容進行記錄和描述。本集因為是第一季的高潮,片頭片尾共用了5秒做簡單處理,正片24分鐘中,除02∶25至05:00,06:40至08:45,12:05至14:00,14:50至17:45共9分35秒非暴力內容外,其余約15分鐘均為暴力內容。但本片作者對暴力的表達卻是以一種“有意味的形式”展現(xiàn)出來的——視聽語言符號。
1、畫面
本片大量使用蒙太奇手法展現(xiàn)暴力內容。蒙太奇原為建筑術語,最早被引伸到電影藝術中,后來逐漸在視覺藝術等衍生領域被廣泛運用。運用蒙太奇的手法,將不同畫面拼接剪輯,可以達到單幅畫面所不及的特定效果,對情節(jié)的發(fā)展和作者觀點的傳遞起著重要作用。本片把暴力畫面和其他畫面拼接在一起,將格斗、虐待、血腥等暴力元素的美感發(fā)揮到極致。本片杰森開始施暴時,暴力的過程畫面基本省去,取而代之的是暴力發(fā)生的環(huán)境畫面——帶有血跡的地板,空洞的房間等,最后呈現(xiàn)的則是暴力產(chǎn)生的結果——傷痕累累的金木或地板上死去的年輕男女。這種平行蒙太奇的運用,一方面可以避免暴力帶給觀眾的負面影響,另一方面可以充分調動觀眾的想象力,增強影片的感染力,在觀眾的想象中保持電影敘事的連貫性。同時,為了消解暴力,本片還采用了大量的對比蒙太奇,這種對暴力的詮釋顯得更有魔幻現(xiàn)實主義的傾向手法在動漫的暴力內容表現(xiàn)中很常見。本集中,金木每次在受虐待時總是伴隨著花朵的轉變——潔白的康乃馨在染上部分血液變成了血紅的曼珠沙華。觸目驚心的赤紅帶給觀眾災難死亡與分離的不祥之美。畫面的交叉切換,把暴力的浪漫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在18:55,畫面一片血紅,滿地的白色康乃馨全部蛻變?yōu)槁樯橙A時,隱喻著溫柔軟弱如白色康乃馨般金木的消逝,取而代之的是曼珠沙華的花語的徹底闡釋:妖異以及無情無義的金木。這樣的鏡像符號給畫面賦予了極強的象征意味,象征著充斥的暴力元素的金木的誕生,更使畫面極具深意。
2、語言
人物語言是動漫中最活躍、積極因素,它不僅能夠反映人物性格,而且是動漫人物思想的最直接體現(xiàn)。獨白和對白兩種人物語言使得動漫中的暴力內容更有戲劇效果。同行為暴力相比,語言的暴力其實是一種間接暴力,它能夠對觀眾的心理產(chǎn)生強大的震撼作用。本片中語言暴力分三種,一種是施暴者通過不合規(guī)范和邏輯的語言符號,以強勢的口吻和夸張的動作剝奪他人人格尊嚴和權利的語言暴力。如01:25至01:30,杰森在虐待金木時面具下透出的猙獰的眼神并說:“想(用你的血)把這個水桶裝滿呢”;08:45,杰森扯著金木的頭發(fā),讓其選擇先殺地上一對戀人其中的一個:“要先殺哪一邊,給我選……”。另一種是受暴者在收到虐待或威脅時,以痛苦絕望的語氣或表情動作喪失生活的尊嚴或生存的權利。如本集幾乎充斥著金木痛苦的嘶喊,又如開頭金木的啜泣,06:25至06:30,金木在受到虐待后,眼淚婆娑的乞求道:”殺了我,請你殺了我吧……”。第三種就是獨白,獨自往往是暴力言語中最能震撼觀眾心靈的言語。從01:35開始,金木在獨白“杰森命我從一千開始倒數(shù),每次減掉七把數(shù)字念出來,我一開始不知道這指示何意義,現(xiàn)在我才知道,這是為了讓我盡可能得保持清醒,我只能依賴這些數(shù)字,然后杰森把我的手腳指不斷的,不斷的(剪掉)……”至02:20結束,持續(xù)近一分鐘的時間。觀眾在聽了金木的獨白后,心靈受到很大的沖擊。眾多冷暴力中,語言暴力給人的震撼力遠遠大于行為暴力。
3、音響和音樂
音響是指除人聲與音樂外的一切聲音,主要體現(xiàn)出一種環(huán)境的真實感。動畫中音響必須同角色動作相一致。音響和音樂具有烘托動畫氣氛的作用。本片的暴力內容表現(xiàn)中,音響和音樂與動作的配合運用得很好。本集中的聲響主要有兩種,現(xiàn)實中空曠房間的聲音,金木想象世界中風的聲音同時伴有哥特式鋼琴曲。這給整個影片營造了一種恐怖暴力氣氛,為暴力內容的發(fā)生做了鋪墊和符號化。如02:00時,杰森將金木的手腳指剪段時的鐵鉗“咔咔”聲以及禁錮在椅子上的金木被鎖住的雙手掙扎時的鐵鏈聲和椅腳不規(guī)則的碰觸地板聲。在這里,聲響只是作為一種暴力符號,呈現(xiàn)出 -種敘事結構的功能。導演并沒有將整個暴力畫面呈現(xiàn)出來,只是用聲響符號交代了暴力發(fā)生的過程。另外,本片還包含了大量的音樂轉換,主要是鋼琴曲穿插在不同的場景中,每次現(xiàn)實中杰森的鏡頭配樂就是重低音,烘托了即將開始的緊張殘酷的暴力畫面。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20:00時,金木覺醒后與杰森廝殺,本片真正開始較大篇幅的正面描寫暴力時,加入了原本的片頭曲,作者這樣安排實際上是為了讓觀眾在這樣的層層遞進中接受的沖擊力逐漸達到頂端,照顧部分觀眾的接受程度。同時配有片尾劇組人員名字的字幕,讓鏡頭脫離現(xiàn)實刺激感。這些變換的電影音樂不僅可以說明和營造氛圍,它還可以保證畫面的連貫性,消解鏡像暴力,對觀眾的心靈產(chǎn)生持續(xù)的聽覺沖擊。
三、該片迅速傳播原因和作者意圖
把結構主義符號學運用于影視藝術的研究對于動畫暴力內容的表達是一種新的突破,早在1995年的動畫《新世紀福音戰(zhàn)士》中就有嘗試。表現(xiàn)的符號與作者想表達的含義之間是一種形式與內容的關系,符號的背后必然有其內容的表達。雖動漫迷們癡迷于《喰種》中對于暴力內容的刻畫,同時本片迅速傳播同其主題的表達不無關系。首先,本片探索人性。在本片片尾,金木覺醒后攻擊杰森。原本處于“食物鏈”底端的人成為了施暴者,他的人生觀“寧愿被傷害,也不愿意傷害別人”不被理解甚至身體還被摧殘,主人公金木這個人物設定可以稱為對暴力的反抗,同時,金木在施暴(“喰種”)和受暴(“人類”)之間的抉擇,體現(xiàn)了人內心深處對人性良知的渴望。同時《喰種》全篇彌漫著親情和友情,本集中每次利世的出現(xiàn)都帶來金木的一個親人或朋友受暴致死,金木漸漸的對本身的軟弱和能力不足(不能保護好身邊的人)充滿愧疚,所以最終選擇蛻變,接受喰種的身體并施以暴力(吃掉)加以改造。其次,本片可以作為現(xiàn)實社會的壓力釋放劑。弗洛伊德認為,人的內心其實有一種對立的特性——建設和破壞的雙重本質。暴力因子,一直存在但是被壓抑并作為陰暗面影藏于人性格深處?,F(xiàn)代社會中,人的生存壓力大,身處于文明社會教育下,觀眾受制于法律和道德等因素而無法表達自身最直接的原始沖動。影視中的暴力內容提供了一種假想的心理滿足,特別是當暴力所承載的是正義之名時,本片中最后金木覺醒后對杰森所做的一切最直接的暴力行為,觀眾非但沒有感到不適而是快感,因為他們無處釋放的壓力和沖動的訴求得到空前滿足。
雖然《喰種》通篇充斥暴力內容,作者并沒有運用殘肢亂飛、血漿四濺的畫面,而是運用不同的視聽覺符號來闡釋著暴力元素。經(jīng)過處理的暴力內容給了觀眾視聽的饕餮盛宴,但這些暴力場面并不是真正的精神內核。通過激起對觀看者心靈層面的不安,作者想要傳達的還有一種憂患意識,這才是本片暴力內容的升華。另一個方面,本片也承擔著反映社會反映人們生活現(xiàn)狀(日本)的責任?!板e的不是我,是這個世界”這是金木覺醒后所得第一句話。日本的動漫作品映射了社會現(xiàn)實殘酷,也揭露這個社會存在的問題。也正是有這類作品的存在,才使得日本的學生能夠更早的了解到這個殘酷的社會現(xiàn)實和生存方式,也能夠使社會人士了解到一些自己無法接觸到的社會的一角,如《進擊的巨人》《寄生獸》系列等。對于日本而言,正因為懂得觀眾層的廣闊,所以他們的作品幾乎都屬于全年齡段,教育的不僅僅是兒童,對于那些早已進入社會的成年人也具有不容忽視的教育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