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德
有個秀士,到一古剎,見山門內(nèi)供養(yǎng)的彌勒菩薩,攤著胸,張著口大笑,覺得菩薩好不莊重,便問旁邊老僧:“和尚,這位菩薩笑什么呢?”
老僧答道:“不笑什么,他是在笑你?!?/p>
秀士覺得好奇,又問道:“我沒來時,他已在那里笑,一會兒我走了,他還會在那里笑,為什么偏偏說是笑我呢?”老僧道:“居士難道有所不知,泥人常笑話泥人的。”
秀士聽和尚說出這話,也冷笑一聲,說:“菩薩本來是泥塑的,說他是個泥人,沒有錯。只是,把我喚作泥人,我就不明白了?!?/p>
老僧道:“當(dāng)今世上之人,貪財者迷戀金銀,卻不省得財是土塊,死后一文帶不走。貪色者迷戀紅顏,卻不省得色是粉鬼,英雄盡向此中埋。貪功名者,迷戀著高官大爵,卻不省得官爵是雪裝獅子,頃刻便瓦解冰消。彌勒菩薩常住在虛空,見此世人種種迷戀,呼之不醒,喚之不靈,實為可悲可憫,欲待痛哭勸化,卻沒有許多眼淚,無可奈何,所以只得付之一笑?!?/p>
秀士聞言,不覺又放聲大哭。老僧驚得不解其故,急忙問道:“居士,彌勒菩薩未哭,你為何又哭將起來?”
秀士道:“弟子猛然醒悟,自己一天到晚沉淪俗世,戀迷俗趣,忙忙碌碌,跳不出利鎖名韁,真?zhèn)€與泥塊人無異。菩薩笑我,我卻愚頑不覺,教我如何不哭?”
老僧道:“居士,你如今才有些省悟,所以便哭。若你將人生之事再考慮一番,只恐怕你哭不得笑不得啊……”
秀士收住淚水,等著老僧的教誨。老僧道:“等你哭不得笑不得時,方信做人難啊!”
故事來自明朝人馮夢龍的《十二笑》,老僧最后一句話背后的深意,這位馮老兄沒有細(xì)說。不過,另一個現(xiàn)實版的故事,或許更能說明事實的真相吧。一位混在北京的朋友,從一個租地下室的北漂,一路打拼成了年利潤過千萬的老總。但他不快樂。他說,他現(xiàn)在每天都要見好多撥人,要陪不同口味的客戶出入各種聲色犬馬的場所,該做的不該做的差不多都做了,現(xiàn)在就剩毒品沒沾了。一天到晚,累得跟條狗似的。他也曾把一切都推給下屬去做,每天回到家里讀讀書,喝喝茶,陪妻兒老小。但,總是不放心,怕下屬做得不夠好。
更重要的是,他已經(jīng)寂寞不下來了。在家里,六神無主,待得更煩躁。他覺得,自己必須在談判桌上、方案堆里或者燈紅酒綠的場所。他一邊厭煩那樣的熱鬧,一邊又無法離開那種亢奮、刺激和喧囂,真是進(jìn)也不是退也不是,痛苦不堪。
回看老僧的那句哭不得笑不得,差不多就是指深陷于欲望中的泥人們的困境吧。這困境就是:
過去難以回去,當(dāng)下掙脫不了,而未來遠(yuǎn)未到來。
(圖/劉剛 編輯/楊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