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道容
“不是看山即畫山,紙上煙嵐似可餐。極望彌漫云深處,胸中造物之幽閑”。我喜歡這首詩,這是很有意境而很美的一幅中國畫。中國畫的特點,一是給人一種獨有的構(gòu)圖美,二是特有的筆墨功夫給人一種美的享受,三是再配入美妙的詩句,不僅讓人陶醉、感嘆,更增強了一幅畫的思想內(nèi)涵。這是中國畫所產(chǎn)生的獨特韻味美。
要做到意境美、構(gòu)圖美,即是與審美情趣切切相關(guān)的,就要師造化,給以心源的再創(chuàng)造。在幾十年的創(chuàng)作生涯中,我常徜佯于黃山、華山、峨眉山、青城山、劍閣……在名山大川中去尋求真諦,給創(chuàng)作帶來新意,使作品得到一次次升華。
畫家筆下的山水是心靈的感受和折射。在繪畫中如何體現(xiàn)自己的思想理念,并且去感染觀眾,這是困擾畫家的大問題。著名學者徐復觀說:“但造型以傳神,復由神以涵形,使形神相融、客主合一”,這在美的觀念上容易,而在畫的表現(xiàn)上,則是一個很困難的問題。(徐復觀:《中國藝術(shù)精神》)徐先生在這里提到的即是如何在畫中體現(xiàn)“天人合一”的問題。畫家筆下的山水——即天,與主體的心靈——人,如何讓山水與人合為一,古人給了答案,即“外師造化,中得心源”,沒有造化也就無所謂傳神;在造化的基礎上,給客體賦予鮮活的生命,即所謂的“傳神”。為了藝術(shù)的終端目的,可以行筆無定法,法即我,我即法,即激情發(fā)揮。用筆干濕、濃淡、輕重緩急任意揮灑,隨畫家的思緒、激情而出現(xiàn)意想不到的效果。當然不是讓你亂抹涂鴉,而是集畫筆功夫的靈活性去顯現(xiàn)一山一水、一石一木的神韻,這就是中國畫筆墨功夫的特性。一幅好作品就是要觀者隨著你的思緒進入畫境中。
好作品注重布局中透視的空間感而凸顯整個畫面的構(gòu)圖層次,使其豐潤,以整體美去吸引觀者;更要巧妙地運用筆墨變化、行筆的流暢、抑揚頓挫、墨色的無窮變化,在畫面上須有穿插、交錯、疏密、虛實的意象;線條應用要曲張有度,體現(xiàn)出筆力的強弱、虛實、起伏,用墨的深、淺、濃、淡等變化,更要體現(xiàn)畫面的遠、近、明、暗等特點。
山水畫中畫樹是一種較難表現(xiàn)的技法,要使畫面有虛實相生、拉開遠近關(guān)系的效果,筆墨一定要靈活運用于干濕濃淡的交替變化中才能相得益彰。
云霧在山水畫中可謂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在整個畫面中是重中之重。所謂“舒卷意何窮,縈流復帶空。有形不累物,無跡去隨風。莫怪長相逐,飄然與我同”,畫面的靈動、空性之韻,一定離不開若隱若現(xiàn)的煙云之氣。要表現(xiàn)深山峽谷中霧氣蒸騰、云霧繚繞的境界,或可讓畫面“留白”,使煙云貫通一氣于山水間,以彰顯山水的神韻、樹木的靈秀,給觀者想象的空間,即畫外之景。
山水畫中以“流水”最能寄情。淙淙溪流,涓涓作聲,其自身有著豐富的思想內(nèi)涵。人謂“飛瀑涌銀濤,奔鳴氣自豪。清源在何處,想自碧天高”。傾瀉而下的瀑布自然顯現(xiàn)出水的靈動和生氣,繼而融入于大山之間,給畫面增添了無盡的生機。畫面由此而具有了聲色入境的張力,起到了充實和豐富主體勢向的作用。
作者: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