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宇春當上超女冠軍已經10年了。9月底,她在成都舉辦“Why?Me”10年演唱會,3萬余張票當即售磐,超過五百萬觀眾看了這場直播。今年6月,她成為紀梵希代言人。
反觀這10年她走過的痕跡,我們仍然可以看到時代和個體之間某種奧妙、難以解釋的化合作用。在大部分人眼里,李宇春最重要的符號是“中性”。知網數據庫以李宇春作為關鍵詞的論文有兩千多篇,大部分是從性別視角討論李宇春現象。10年過去了,本刊一位實習生問同桌,提起李宇春你會想到什么?對方答:中性、巴黎時裝周穿裙子。
與此相抗衡的,是“玉米”強烈的捍衛(wèi)姿態(tài)。在前后兩場李宇春粉絲的聚會中,記者一提到“中性化”,“玉米”們會馬上辯解,“李宇春哪里不像女孩子了,她就是個鄰家小女孩?!绷硪晃皇痔岷谏蟀拈L發(fā)女性說,“我不知道那些學者為什么這么說,在我看來她就是非常有家教的女孩?!彼麄冿@得敏感、機智又強悍,表示他們的愛足夠理性,是你們在妖魔化李宇春,也在妖魔化“玉米”。
某種程度而言,他們是對的。單單用性別符號去闡釋她遠遠不夠。男“玉米”曾小正說,我不排斥“中性”這個詞,但人們對“中性”有不同的聯想,而這種聯想不一定符合李宇春。在他的表述里,是李宇春自由的姿態(tài)打動了他?!八龅囊磺卸际乔覂H僅是做‘李宇春’。她早就懂得做自己比‘女人味’或‘中性’重要得多?!?/p>
如果說李宇春是個品牌,老買家當然欣賞她十年如一的事業(yè)穩(wěn)定(一直在創(chuàng)作)、形象健康(無炒作嫌疑),更重要的是支撐這些形象所傳遞的核心氣質——做自己。李宇春不上微博,這個細節(jié)意味豐富,不只顯示出她的個性。在一些學者看來,李宇春是中國大陸第一個真正意義的偶像,從她開始才有了偶像和粉絲的關系。但在粉絲經濟比當年更加正當化(當年甚至多少有些苦情)的今天,她選擇跟粉絲保持距離。事實上,這就是10年前超女那首主題曲《想唱就唱》的延伸——做自己、不迎合。對追隨李宇春的粉絲來說,這正是他們愛她的關鍵原因。他們很驕傲,李宇春跟其他明星不一樣,不擠著上頭條,壓根就跟炒作不沾邊——“做自己”的世界觀即便在2015年也算嶄新。
很多人會認為,人們(多是女性,短發(fā)的女性)喜愛李宇春不迎合男性視角。但很可能,他們在她身上寄予的期待,不只是抵抗男性,而是抵抗所有由外部傾軋在自己生命自主權之上的權力機制呢?
荒誕在于,對時代偶像本人而言,她并非那么自由,或者,那么自如。相反,正因為被想象成自由的化身,她在前5年裹上了一層硬殼。她對自己被架上神壇不知所措。10年走來,她抗拒、自我封閉,再一點兒一點兒等待殼的脫落,重新用新鮮的目光打量世界,并且找到自己。甚至,如她所說,第十年,自己要從零開始。
也許,李宇春走向自由的故事,才開始不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