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jié)是我們一年當中最長的假期,大家擁有大把的空閑時間可以自由支配。趁著長假,整理一下工作了一年的電腦是不錯的主意,因為很多時候電腦的清理和整理整頓正是需要大段的時間才能完成。不過就算假期長,清理電腦也要注意方式方法。
散熱器清灰方案
電腦長時間使用后,最常見的問題就是積灰。
現(xiàn)在的電腦機箱開孔都比較多,長時間使用后電腦機箱內(nèi)部的CPU、顯卡和機箱風扇會在機箱內(nèi)部形成正壓效果,就是說機箱內(nèi)部壓強大于外部,機箱的風道是進風大于出風。
這樣一來電腦機箱就會變成一個大號吸塵器,會把周圍的塵土全部吸進來。
其實塵土還好,最麻煩的是如果一些絮狀物吸入機箱后,會和塵土一起混雜在風扇扇葉或散熱鰭片上,嚴重影響系統(tǒng)散熱。
徹底清除積灰
目前散熱器多采用散熱鰭片設(shè)計,而機箱風扇一般都位于金屬沖網(wǎng)口后,在這樣的基礎(chǔ)上機箱正壓會造成什么效果呢?風道將空氣和絮狀物與灰塵一起吹入機箱,其中一部分直接留在了機箱網(wǎng)孔后風扇前,其余的一大部分被CPU和顯卡風扇吸入,留在了風扇與散熱鰭片之間。
經(jīng)過長時間的積累灰塵和絮狀物越積越多,因為正好在風扇與金屬之間的死角里,別說清理就連拿肉眼直接觀看都比較費力。如果我們想徹底解決這個問題,最徹底的方法肯定是拆掉整個散熱器或者機箱風扇進行清灰操作。
便捷拆除設(shè)備
機箱風扇還比較簡單,如果涉及到CPU和顯卡散熱器,拆除起來還是比較有難度的。拆CPU散熱器由于周圍空間較小,很多時候需要先把主板從機箱上拆下,這個工作量實在是不小。而顯卡散熱器由于非公版各家設(shè)計各不相同,拆解起來也有一些難度。其實我們在選購前如果注意一些此類的問題,拆解過程就會簡單許多。
首先說CPU散熱器,它是否容易拆卸不僅取決于散熱器本身,還跟機箱有很大關(guān)系。如果機箱內(nèi)部空間比較寬松,會大大減小拆卸CPU散熱器的難度。另外還有一個細節(jié)常常被用戶忽略了,就是背板開孔的位置和尺寸大小。
現(xiàn)在很多CPU散熱器都帶有背板,通過在正面的固定螺絲將散熱器固定在背面的背板之上。如果機箱背部開孔較大,位置也很合理,我們能夠輕松在不拆卸主板的情況下拆卸散熱器及其背板。清掃完畢后的安裝可以稍微復雜一些,需要首先將散熱器背板上面的螺絲柱對準孔位,然后從正面用螺絲固定背板和散熱器。單人操作可能稍微復雜,如果在擰螺絲時身邊實在沒人能夠幫忙固定背板,可以考慮在安裝時用書本等物品墊高桌面,將背板孔位對其后固定之后再行安裝。
利于拆卸的設(shè)計
比起處理器散熱器,顯卡幾乎是電腦中最容易拆卸下來的設(shè)備,顯卡散熱器的拆卸清理難在別的方面。首先不同品牌顯卡使用的散熱器完全不同,散熱器的拆卸方法、螺絲規(guī)格、風扇和散熱鰭片間的關(guān)系也各不相同。沒有經(jīng)驗的用戶還是在拆卸前仔細觀察一下散熱器部分,如果網(wǎng)上有相關(guān)散熱器的拆解教程,先借鑒一下再行動手是比較穩(wěn)妥的選擇。
其實現(xiàn)在有不少顯卡,就是為了方便用戶自行拆卸散熱而設(shè)計的。比如映眾冰龍系列在散熱器最外層設(shè)計六角螺絲孔位,利用顯卡附件內(nèi)的六角螺絲刀就可以輕松打開散熱器最外層露出風扇與鰭片相連的位置。七彩虹、影馳等廠商采用了可拆卸散熱風扇,就是說我們無需拆掉整個散熱器就可以清理積灰的部分。
現(xiàn)在顯卡功耗越來越低,特別是從NVIDIA的Maxwell架構(gòu)誕生之后不少中端顯卡的散熱再也不是問題了。不少廠商開始推出在低負載時風扇0dB的產(chǎn)品,也就是說顯卡空閑時風扇完全停轉(zhuǎn)。GTX 960之后NVIDIA開始官方支持這一技術(shù),市面上絕大部分GTX 960顯卡在低負載時風扇都是不轉(zhuǎn)的。有了這樣的顯卡,基本也不太用拆卸散熱器了,風扇和散熱鰭片上很難沾染大量塵土。
空氣清理法
在不拆卸散熱器的前提下,如果想要清除內(nèi)部積灰,可以嘗試使用吸塵器進行處理。理論上家用吸塵器的最大功率配合扁頭的吸力就可以達到要求,不過由于吸塵器尺寸略大,操作起來還是小心一些,不要碰壞設(shè)備為好。如果落地式吸塵器實在難以操作,可以嘗試用便攜式吸塵器,不過其吸力也會相應(yīng)降低。
吸塵器不好操作的話,也可以使用大風量氣吹或者罐裝噴氣設(shè)備用吹的方式清除積灰。吹氣的方式清灰好處是比較容易處理特定區(qū)域,罐裝氣體的壓強也很不錯。不過一定要做好吹落塵土的收集工作,否則大量雜物被吹至機箱內(nèi)部會造成二次污染。
其實我們在拆卸散熱器后不少用戶也習慣先清理,最后用嘴吹掉散落的塵土,不論是使用吸塵器還是罐裝氣體,也都是屬于這類辦法。優(yōu)點就是比用嘴吹要衛(wèi)生許多,但處理一些比較頑固的絮狀塵土有些無力。
免拆卸清掃思路
不管設(shè)計多么合理,
散熱器的拆卸始終是一件比較麻煩的事情,
如果用戶沒有經(jīng)驗或動手能力不強,
拆卸起來還是比較麻煩的。
偏偏絮狀物和塵土總喜歡堆積在鰭片與風扇之間,
有什么好辦法能在不拆卸的情況下清掃積灰呢?
手動清理法
頑固的絮狀塵土除了用戶拆掉散熱器,還有一種辦法有可能對其進行清除。最難處理的塵土既然是附在散熱鰭片上的,用戶完全可利用鐵絲等稍硬一些的細條狀金屬將其從側(cè)面取出。針對常規(guī)辦法難以清除的死角,可自由改變鐵絲末端的形狀,使其能夠盡量將死角清理干凈。如果依然難以清理,可使用雙面膠帶貼在鐵絲上面,粘出死角內(nèi)的頑固塵土。
顯卡散熱鰭片的開孔一般都與顯卡平行,我們需要將顯卡從主板上拆下,使用比較長、硬度足夠的鐵絲從一頭清理至另一頭。鐵絲尖端可以考慮折一個L型,用來勾出頑固塵土。清除過后使用氣吹或者吸塵器統(tǒng)一清掃即可。
處理器散熱器比較麻煩,不同種類的散熱器清理方法也不同。傳統(tǒng)塔式散熱器一般塵土位于風扇后鰭片前,如果風扇使用掛鉤方式與散熱器相連可以只拆掉風扇然后進行清理。如果是其他連接方式就很難在不拆卸散熱器的情況下卸掉風扇,只能在風扇和鰭片之間那一點點空間內(nèi)使用鐵絲慢慢清除鰭片之間的頑固灰塵。如果是下壓式散熱器,可能用戶的視野會變得很差,肉眼很難看清塵土的位置,只能盡可能將鐵絲長度變短,然后從中心到邊緣慢慢清除。
硅脂的重新上妝
除了清理散熱器能夠有效降低電腦溫度、提高系統(tǒng)穩(wěn)定性之外,給散熱器重新涂抹硅脂也是電腦清潔的關(guān)鍵。不同硅脂的效果相去甚遠,不同種類狀態(tài)的產(chǎn)品涂抹方法也各不相同。如何選擇我們新的硅脂呢?
換掉預裝硅脂
對于硅脂,可能很多用戶的印象還停留在Intel原裝散熱器預先涂抹好的那種硅脂。由于原裝散熱器的特殊性,這類硅脂一般被制成半固態(tài)狀態(tài),用戶只需把散熱器正確安裝后,電腦啟動后處理器產(chǎn)生的熱量會自動將硅脂比較均勻地與處理器接觸。另外一種最為常見的就是顯卡出廠時廠家預涂抹的硅脂,一般用量都會比較大,完全將GPU核心覆蓋住,GPU和散熱金屬底座之間間距較大。這兩種散熱硅脂硬度較高,含油量極低,屬于比較適合長時間使用不用更換的類型。不過由于其散熱效果一般,如果我們希望改善機箱內(nèi)部環(huán)境,這類硅脂是需要被換掉的。
硅脂選購有學問
市面上的硅脂種類繁多,新手挑選起來難免眼花繚亂。其實購買硅脂時需要注意的點并不多,注意一下有的放矢地購買比較好。首先要注意導熱系數(shù),這是硅脂最為重要的指數(shù)之一。單位是W/m·K,代表著熱傳導功率,數(shù)值越大表明熱傳遞速度越快,導熱性能越好。具體決定硅脂導熱系數(shù)的主要是由其材質(zhì)決定的,其中尤以金屬的導熱系數(shù)最佳。比如銀的導熱系數(shù)很高,就是非常出色的導熱材質(zhì)。一般市售的硅脂的導熱系數(shù)在1W/m·K以上,較好的可達5W/m·K以上,一些含銀的硅脂可以達到更高的導熱系數(shù),不過具體也取決于廠商的實力。近幾年有一些液態(tài)金屬材料的散熱材料逐漸嶄露頭角,由于材質(zhì)根本性的改變,其導熱系數(shù)甚至可以達到普通硅脂的百余倍。
除了導熱系數(shù)外還應(yīng)該注意硅脂的熱阻,熱阻系數(shù)的單位是℃/W。熱阻越低發(fā)熱物體的溫度就越低,也和導熱硅脂所采用的材料有很大關(guān)系,優(yōu)秀的硅脂熱阻系數(shù)都在0.01℃/W以下。
除此之外硅脂的粘度也比較重要,單位一般為泊(poise),但很少有硅脂會提供這個參數(shù)。具體到實際涂抹時,粘度在2000多泊的產(chǎn)品比較合適,可以很容易地鋪開,同時也能保證一定的粘稠度,不至于過分流動。
小知識 ? ?除了導熱系數(shù)W/m·K外,也有一些廠商使用W/㎡·K或W/㎡·℃作為單位,這是指材質(zhì)單位時間內(nèi)傳遞的熱量,雖然和傳統(tǒng)導熱系數(shù)不是一個概念,但依然是越大越好,選購時稍加注意即可。
硅脂的涂抹技巧
如果用戶手頭并沒有硅脂,但因為清掃時拆掉了散熱器,最好注意不要抹掉硅脂,也不要改變散熱器的安裝方向,直接原封不動地將散熱器安裝回去。因為在長時間使用后硅脂已經(jīng)硬化,不更換的情況下只有按照原方向安裝回去才能保證最基本的導熱效果。如果可能最好還是重新涂抹,那么要怎么涂抹才是最佳方案呢?
直接擠在中心
直接將不少的硅脂擠在CPU頂蓋中心,然后將散熱器壓上,硅脂會自然被擠壓至頂蓋各處。不過這種方法雖然可以保證頂蓋與散熱底座各處都有硅脂,均勻度卻難以保證。拆掉散熱器你會發(fā)現(xiàn)這種涂抹方法和很多顯卡散熱器出廠時的涂抹方法類似,中心很薄,四周硅脂堆積很多,均勻度不佳。
用紙片涂抹四周
和第一種方法類似,只不過在上散熱器之前使用硬紙片或者硅脂附帶的塑料片將硅脂涂抹均勻至頂蓋各處。可以說比前一種效果要略好,但是在上散熱器后還是因為壓力硅脂會出現(xiàn)中心少四周多的情況,有大量硅脂最終被擠到邊緣甚至擠出頂蓋區(qū)域。
5/9點涂抹法
第三種方法雖然能夠?qū)⒐柚磕ǖ煤鼙『軇颍⒉皇撬腥嗽谕磕ü柚瑫r都可以找到塑料手套。這種涂抹方式是很多DIY愛好者總結(jié)出來的經(jīng)驗,就是用5或者9點的方式涂抹在處理器頂蓋上,每個點只需要一點點硅脂即可。這樣在壓上散熱器后硅脂會被均勻分布至各處,同時還能夠保證硅脂層很薄。
塑料手套涂勻
涂抹方法其實和第二種非常相似,只不過涂勻的工具從紙片換成了戴著透明手套的手指。比起硬紙片和塑料片手指明顯更加靈活,不僅可以保證硅脂充分照顧接觸面積,還能使硅脂盡可能薄,散熱效果比起前兩種有很大提高。
小 結(jié)
總結(jié)來看,首先我們要保證硅脂在頂蓋和散熱底座之間充分接觸,但同時這層硅脂要盡可能薄。因為就算是再優(yōu)秀的硅脂其導熱系數(shù)也不及金屬,硅脂只起一個填充的作用,越薄越均勻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