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非都能正反插
蘋果Lightning接口最讓人羨慕的特性就是“反正都能插”,而傳說中同樣具備該特性的USB3.1自然就備受期待了。可惜,支持“反正都能插”的USB3.1接口僅限“USB3.1 Type-C”這一種標準(圖1),而USB3.1旗下還包含“Type-A”(標準USB)、“Type-B”(方形USB)(圖2)以及“Micro-A/B”等(圖3)。
實際上這也很好理解,“Type-C”標準是為手機和平板電腦這種小尺寸設備量身定制的,其大小與MicroUSB2.0相似,最大特點是可以像Lightning一樣不分正反隨意插。如果你對這一標準感興趣,不妨關注一下諾基亞N1,它是第一款采用Type-C接口(但速度為USB2.0)且實現(xiàn)量產(chǎn)的數(shù)碼產(chǎn)品(圖4)。當然,“Type-C”也并非與臺式機主板等大型設備“絕緣”,只是目前一款主板最多也就只能配備一個“Type-C”標準接口用于提高檔次(圖5),與動輒4個~6個標準的USB接口相比,“Type-C”在未來的很長一個時期都會屬于“稀缺資源”。
有了哪些技術(shù)提升
USB無疑是PC設備上最經(jīng)久不衰的接口之一,每一次版本的革新都帶來了更高速的傳輸速率。從USB1.0/USB1.1的初試啼聲(1.5Mbps/12Mbps),到USB2.0的一統(tǒng)江湖(480Mbps),再到褒貶參半的USB3.0(5Gbps,之所以說USB3.0褒貶參半,是因為它在工作時會影響無線信號,手機端容易丟失網(wǎng)絡信號,而PC端則容易出現(xiàn)斷網(wǎng)現(xiàn)象),讓我們等待數(shù)據(jù)拷貝的時間大幅縮短。
最新的USB3.1在傳輸速率上較USB3.0再度翻番,高達10Gbps的速度已經(jīng)和Thunderbolt 1.0接口持平。除了速度更快外,USB3.1的編碼率也有了明顯的提升。以USB3.0為例,它采用了8b10b編碼方式,每傳輸10bit數(shù)據(jù)時只有8bit為真實數(shù)據(jù),余下的2bit則是檢查碼,這就導致數(shù)據(jù)傳輸過程中有20%的帶寬都被浪費了。而USB3.1則改用了128b/132b編碼,在傳輸132bit的數(shù)據(jù)時,檢查碼僅占用4bit的內(nèi)容,從而使傳輸損耗率大幅下降到了3%!
除了速度上的改進外,USB3.1還進一步增強了供電能力。很多用戶發(fā)現(xiàn)將手機插在PC的USB3.0接口時,充電速度會大幅領先于插在USB2.0時的狀態(tài)。原因就是USB3.0將供電參數(shù)從2.0時代的5V/0.5A提高到了5V/0.9A,已經(jīng)接近很多智能手機專用的電源適配器標準了(5V/1A)。
而USB3.1的供電能力,則已經(jīng)達到了20V/5A標準,可以提供100W輸出的“恐怖”實力!簡單來說,USB3.1可以提供5個檔次的供電標準,分別為5V/2A(10W)、5V/2A或12V/1.5A(18W)、5V/2A或12V/3A(36W)、20V/3A(60W)和20V/5A(100W)。但是,其中60W標準僅限Micro-A/B型USB接口,而100W則僅支持Type-A/B接口。換句話說,支持正反都能插的Type-C接口可能最高只能支持到36W供電。
不要小看USB3.1提高供電標準的意義。最令筆記本用戶頭痛的就是各大品牌筆記本的充電器接口標準不統(tǒng)一,而USB3.1接口的出現(xiàn)將有機會成為筆記本的“充電接口”,今后不必考慮充電頭的形狀,買條通用的USB3.1線即可(圖6)。
速度到底有多快
由于目前USB3.1尚無芯片組原生支持,所以在現(xiàn)有設備上想體驗USB3.1的高速,暫時只能通過第三方的主控芯片幫忙了。國外AnandTech已經(jīng)對USB3.1設備進行了測試,我們不妨參考一下相關的測試成績(見表)。
從測試成績可見,在USB3.1接口的幫助下,SSD硬盤足以獲得超越SATA3.0標準的傳輸效能。如果換成上代的USB3.0接口,同樣的SSD就只能享用SATA2.0標準的速度了。一個小小的USB接口就能提供硬盤專用SATA3.0接口的讀寫速度(圖7),這足夠USB3.1驕傲的資本了。
能否取代ThunderBolt
為了彌補筆記本游戲性能不足的缺陷,包括華碩、Alienware在內(nèi)的很多廠商都推出了外置顯卡。此外,在淘寶上我們也可以輕松買到實惠的外置顯卡模塊??上?,上述外置顯卡都遭遇了無法逃避的尷尬:沒有合適的高速接口連接。比如,淘寶上的外置顯卡需要筆記本配備ExpressCard插槽或使用筆記本內(nèi)部的Mini-PCI插槽;Alienware的外置顯卡則僅支持Alienware 13等配備專用接口的指定產(chǎn)品;而更多的外置顯卡,則必須要求筆記本配備ThunderBolt接口。
既然USB3.1的速度足以匹敵ThunderBolt,那如果未來用USB3.1作為外置顯卡的專用接口,不就可以最大限度提升兼容性并避免帶寬上的損失了嗎?
很遺憾,至少就筆者來看USB3.1是不會取代ThunderBolt的,哪怕未來有一天ThunderBolt真的消失了,那也不會是USB的功勞。原因很簡單,ThunderBolt實際上就相當于外置的PCIE,也就是ExpressCard的升級版,屬于高速總線,用于連接高性能存儲設備、聲卡、顯卡、運算加速卡等等。而討論USB3.1取代ThunderBolt,無疑就是在討論USB3.1會取代PCI-Express一樣。在未來的很長一個時期里,USB3.1依舊是主打存儲設備的讀取、鼠標鍵盤和外設的連接,最多加上轉(zhuǎn)接RJ45或A/V影音傳輸。
小結(jié)
我們應該理性地看待USB3.1的出現(xiàn)。就傳輸速度而言,它的表現(xiàn)要比USB3.0更出色,可以充分發(fā)揮以SSD作為移動硬盤的傳輸效能。但是,如果你手頭還是以普通的機械硬盤或閃存盤為主,沒有拿SSD作為移動硬盤的需求,那USB3.1的高速就沒有太多意義了。
對普通用戶而言,USB3.1更現(xiàn)實的意義是提供了更高的供電標準,以及包括正反插和傳輸視頻信號的可能性。今后,無論是手機、平板還是筆記本,用USB接口即可充電,無疑是一種更為環(huán)保的體現(xiàn)。此外,如果Type-C型接口和USB A/V功能可以普及,那就意味著未來的移動設備可以做得更輕薄,因為USB接口迷你了,還可以替代HDMI接口??傊?,距離USB3.1全面普及可能還需要1年左右的時間,在此之前,USB3.1還只是輔助高端產(chǎn)品宣傳的噱頭,不太值得普通用戶為之買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