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紅
摘 要:開展教師說題,是教師加強試題研究的有效教研活動。從初三化學教師說題的模型建構、說題的流程示例、說題后的實踐感受等幾方面闡述開展教師說題教研的探索和體會。
關鍵詞:教師說題;說題模型;說題流程;說題體會
對于年年教初三的化學教師而言,年年面對中考,要想取得好成績,加強試題研究顯得尤為重要,而開展教師說題是加強試題研究的有效教研形式。說題是一種深層次的備課活動,有利于促進教師深入研究試題功能及其教學策略,有利于促進教師更有效地把握教材,把握命題的趨勢與方向。說題是一種有效的校本教研方式。
一、說題模型的建構
說題是教師在命題基礎上或針對試題,向同行、專家,比較系統(tǒng)而概括地解說自己對題目的理解,即指出考核的意圖、考點,解題的要領、方法、步驟;表述自己教學的設想、方法、策略以及命題(試題)的理論依據等,然后由同行進行評說的一種教研形式。說題的模型如下圖所示。
說題的模型
二、說題流程的示例
下面以2013年廈門市中考化學17題的第(5)小題(下表)為例,闡述說題的流程。
1.原題再現
探究影響鋅與稀硫酸反應快慢的因素。反應過程中,用前10 min內收集的氫氣體積比較反應的快慢。控制其他條件相同,進行下表四組實驗,獲得數據如下表。
①比較實驗a和實驗b,可以得到的結論是_______。
②為了研究硫酸濃度對反應快慢的影響,需比較實驗___和實驗___。
③控制其他條件相同,需控制的條件是_____。
探究影響鋅與稀硫酸反應快慢的因素表
2.命題立意
本題來自于2013年廈門市中考化學第三大題實驗與探究題17小題(5)?!读x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科學探究主題中“發(fā)展科學探究能力”的學習目標指出:“能對所獲得的事實與證據進行歸納,得出合理結論?!北绢}的考點是化學科學探究的簡單方法和過程,考點中滲透的學科思想是處理圖表、分析信息、控制變量以及對比實驗。
3.解題思路
(1)學生答題障礙
第①空,不明確本實驗的目的,僅僅從字面上斷章取義,表達上詞不達意,如,“含雜質的鋅比純鋅收集到氫氣的量多”;表達不完整,如,“鋅的純度影響其和稀硫酸反應的快慢”,沒有說清怎么影響,沒有強調其他條件相同;“含雜質的鋅和稀硫酸反應比純鋅能收集到更多的氫氣”,沒有強調在相同時間、相同條件下。
第②空,不會轉換,不知道前10 min內產生氫氣體積的多少可以轉換成反應速率的快慢;不理解控制變量的實驗研究方法,盲目選擇變量;
第③空,“控制其他條件相同”不懂什么意思,寫成:鋅的純度、硫酸的濃度或體積;控制實驗條件意識差。
(2)解題思路
第①空,首先審題,明確本實驗的目的——探究影響鋅與稀硫酸反應快慢的因素,而且反應快慢是通過前10 min內收集氫氣體積的多少來實現的,通過比較上表中實驗a和實驗b的信息,可以得出:前10分鐘內,含雜質的鋅和稀硫酸反應比純鋅收集到的氫氣多,即含雜質的鋅和稀硫酸反應比純鋅快,實驗a和實驗b的變量是鋅的純度,其他條件相同,回答時最好加上“在相同條件下”。答題時需要注意的是:實驗a和實驗b的變量是鋅的純度,即鋅的純度是影響鋅與稀硫酸反應快慢的因素,要答清楚鋅的純度怎么影響反應快慢,同時強調其他條件相同。
第②空,研究的是硫酸濃度對反應快慢的影響,變量是硫酸濃度,其他條件要相同。分析上面表格內容,變量硫酸的濃度分別是30%和20%,20%只有1個數據,30%有3個數據,因此,以20%的其他實驗條件為參照,30%的其他條件與之相同,即硫酸的體積控制在30 mL,鋅必須是純鋅,故排除實驗d和實驗b,答案為a和c。答題時需要注意的是:明確本題中變量是什么,不變的量是什么,不變的量就是其他條件。
第③空,首先要審題,明確“控制其他條件相同”指什么,指的是除題目中提到的“鋅的純度、稀硫酸體積和濃度”之外的條件,所以,答題時,這三個條件不能寫。本題是一道開放性問題,“需控制的其他條件”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反應物如鋅的質量、形狀、或硫酸的質量;反應條件如溫度、壓強、環(huán)境等;反應裝置等。答題要注意的是:明確本題中變量是什么,那么不變的量就是其他條件。
4.說題反思
(1)學生
2013年廈門市中考化學試卷17小題的(5),全市得分率為0.5441,是全卷得分率排第二低的題目。得分率低,反映出學生分析圖表、獲取信息、分析數據、得出結論的能力有待提高;反映出學生控制實驗條件的意識差,不理解控制變量的實驗研究方法;反映出學生用化學語言規(guī)范表述的能力有待加強;反映出學生讀題、審題能力的薄弱。
(2)試題
本小題依據國家課程標準,很好地考查了學生科學探究能力中的“解釋與結論”和“控制變量的思想方法”,答案的開放性考查了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這些都符合新課程理念。但如果分析題中表格實驗a和d的數據,可得出:相同條件下,鋅和稀硫酸反應,硫酸體積越大,反應速率越快。即影響鋅和硫酸反應速率的因素有硫酸的體積,這顯然是錯誤的。還有,筆者在實驗室對實驗編號a進行了多次實驗,收集前10分鐘內產生氫氣的體積,數據均沒有超過100 mL,因此,表格中數據的科學性尚待重新斟酌。
(3)教學
此題得分率偏低,給教學上什么啟示?首先,教師先入為主的教學方式需要改變,教學任務的完成并不等于教學目標的達成。課堂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陣地,要充分體現學生學習的過程。其次,實驗教學中,教師常常把關注的焦點集中在實驗怎么做,怎么讓學生規(guī)范地完成,而忽視了讓學生弄清楚為什么要這樣做。最后,通過說題等形式能提高教師研究試題的水平,尤其在中考總復習階段,通過少而精的題目,變式、拓展、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把減負增效的精神真正落實到課堂,避免題海戰(zhàn)術。
三、說題教研的體會
1.促進了教師對試題的研究
日常教學中教師拿到試題,一般是自己先做,覺得好就拿給學生做,學生做錯就開始講評,如此循環(huán),這樣的做法有時產生的結果是,教師講評多遍的錯題,過段時間再拿出來考,學生仍然會重復原來的錯誤,于是教師感到茫然,甚至覺得講評出力不討好,埋怨學生越來越難教了。通過說題,教師對試題不僅僅停留在“做”的層面,深入研究,提升了理論水平。
2.促進了教師的專業(yè)成長
教師的專業(yè)成長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地學習、不斷地積累,教師單打獨斗永遠難抵集體的智慧,通過說題,同行之間對同一問題多角度地認識、切磋,專家引領,同伴互助,思維碰撞,有利于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有利于教師的專業(yè)成長。
3.促進了教學質量的提升
教學相長,教師通過說題教研,對教材、課標、學生有了深入研究,提升了習題講評課的質量和效率,避免了題海戰(zhàn)術,促進了學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以不變應萬變解題能力的提升,促進了學生的有效學習,提高了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張克龍.高中化學課堂開展說題教學的實踐策略[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4(06).
編輯 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