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秀芳
摘 要:閱讀教學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有著極為重要的地位,但是目前的閱讀教學仍然存在諸多問題。對此,本文詳細分析了目前初中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有效的解決措施,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閱讀教學質量。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效果
一、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現狀分析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性十分突出,但是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實踐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對于初中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提高具有不利影響。下面,我們就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現狀進行簡要的分析。
1. 教師對閱讀教學認識不清。閱讀理解習題在形式和內容上與課文極其相似,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閱讀教學過程中,許多教師對閱讀教學認識不清,他們往往只關注對教材和參考書中課文的講解,但實際上流水式的講解并沒有起到任何效果,學生對課本知識只是死記硬背,沒有掌握基本的解題技巧和方法。教師對閱讀教學認識不清,是閱讀教學中面臨的重大問題,導致學生被老師牽著鼻子走,脫離了對學生自主思考能力的培養(yǎng),沒有教會學生用心去感悟,去理解課文,使學生學到的知識極為有限,這與新課改倡導的內容相背離。
2.閱讀教學觀念落后。不論是課本中的文本事例還是語文考試試卷中的閱讀理解試題在出題主旨上都是希望讀者能通過細心的揣摩和品味,達到與作者的心靈對話,產生共鳴。閱讀的過程是讀者與作者和作品心靈交流的過程,讀者與作者以作品為紐帶,產生靈魂的碰撞和情感的交流,讀者置身于作者所創(chuàng)造的大環(huán)境和背景,去感受作者所描述的人物和事物,體味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或人生思考,聆聽作者對人事的感悟和告誡,感悟文章的真義,使靈魂得到洗禮。有的教師掌握教學進度、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等的主動權,學生在閱讀教學過程中被動接受。這種長期以來形成的教學觀顯然與時代不符,與新課程改革要求不符。這種教學模式,將學生置于教學旁觀者的位置上,使學生處于被動地位,忽視了對學生主動性和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yǎng)。
3.學生文學素養(yǎng)較低,閱讀積淀不足。有數據顯示,當今中學生中讀過四大名著之一的學生寥寥無幾。由此可見,我國中學語文教學中忽視了對學生文化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和閱讀理解能力的積淀,閱讀理解的底子沒打好,面對閱讀試題時勢必會摸不著頭腦。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包括如下幾點:(1)初中生繁重的課業(yè)負擔,又面臨著升學的巨大壓力。當前不少中學生不僅要學習課本知識,還要參加各種補習班和提高班,沒有多余的時間可以靜心來進行閱讀和思考;(2)教師采取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一整堂課都以自己教學為主,留給學生自己體會閱讀的時間所剩無幾;(3)歷來對語文教學的誤區(qū)認為,語文教學是一種對國語文化的學習,而中學生已經有了小學語文學習的基礎,對語文解題技巧和方法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學校和教師在教學安排上都偏重于將學生的精力和時間引導并投入到數理化、英語科目的學習之中。
二、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對策分析
面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加強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改革十分重要。下面,筆者針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以下幾點對策。
1.認識到閱讀教學的獨立性。閱讀學習,可以讓學生學會在不同的文章中獲取有效的學習興趣,是學生獲取學習資源的一種有效方法。閱讀教學,可以使學生發(fā)現語文學習的更多樂趣。閱讀教學是語文學科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但也具有一定的獨立性。受到教學模式的限制,語文閱讀教學的獨立性沒有突顯出來。許多教師將閱讀教學作為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一種手段、一種方法,沒有認識到獨立的閱讀教學對于學生個人發(fā)展的重要意義。因此,當代的初中語文教育工作者要認識到閱讀教學對于學生審美能力以及情感的培養(yǎng)作用,加強學生收集信息與整理信息的能力。教師要善于為學生創(chuàng)造開放的閱讀環(huán)境,使學生在閱讀中得到享受。比如在講解《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的時候,教師應當從閱讀的題目開始引導學生思考。教師可以將認為這個觀點正確與不正確的學生分成兩小組,鼓勵學生通過閱讀來進行觀點辯論。這樣開放性的教學方法可以使學生投身于文章的閱讀中,了解文章的內涵以及作者關于此觀點的看法,促成學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能力的提高。
2. 加強閱讀內外條件創(chuàng)設,培養(yǎng)閱讀習慣。閱讀課堂是學生的課堂,教師在開展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時,要考慮到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使學生利用自己的學習興趣作為內在動力參與到閱讀學習中來。對于學生來講,興趣是最好的教師。學生對于自己喜歡的書具有明顯的閱讀傾向,而學生的需求也正是閱讀教學效率提高的重點。在閱讀教學中,教師不應當強迫學生完成對某些問題答案的尋找,而是要讓學生自主選擇合理范圍內的閱讀素材,引發(fā)思維的活動。另外,教師要關注課外閱讀活動,將閱讀的自主權還給學生。學生喜歡讀什么樣的書,喜歡用什么方式閱讀,教師需要尊重學生的選擇。教師可以給予學生正確地引導,為學生推薦一些有利于青少年發(fā)展的名著或者現當代小說,教師的有效指導會使學生的閱讀目標更加明確。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提出問題、回答問題。對于那些不懂的問題可以與老師進行探討,這樣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更有利于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
3.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課堂是初中語文教學的主陣地,課堂中的閱讀教學更是為師生提供足夠的互動空間,是使師生間交流共進,協(xié)同完成任務的重要場所。因此,教師務必改變傳統(tǒng)的教育教學觀念,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保證學生是教育教學的主體,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學習能力。在閱讀教學中,學生應當變被動為主動,真正成為語文學習的主人,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而不是一味被動學習。因此,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務必摒棄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創(chuàng)設良好的初中語文教學氛圍,真正做到以學生為本。
4.梯度性教學設計。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閱讀的對象是課文,閱讀教學的目標是使學生充分理解課文內容。因此,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設計時,應當根據學生的認知梯度進行設計,大致可以分為認讀以及解讀兩個環(huán)節(jié)。其一,認讀環(huán)節(jié)。雖然認讀較為簡單,但是仍需要教師進行相應的歸納總結,將學生的關注點集中到同一個焦點上,然后再將問題層次提升,并使學生共同解決問題。其二,解讀環(huán)節(jié)。需要學生能準確地把握文章的內涵以及表達方法。這樣有層次的閱讀教學設計,一定程度上能有效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從而進一步提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質量。
三、結語
閱讀教學在初中語文教學中也有著極為重要的地位,閱讀教學的好壞直接關系著初中語文教學的成功與否。但是現今的閱讀教學仍然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存在諸多問題,閱讀教學也沒有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因此,教師務必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進行梯度式教學設計并且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以提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質量,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閱讀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