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錦錦
摘 要:本論文結合初中語文課堂教育教學實踐,著重探討語文教學中對學生思考力的培養(yǎng),論文歸納出三點:一、獨立思考,避免眾聲喧嘩;二、提前導學,避免思考的滯后性;三、整理與反思,鼓勵一課一得。最后指出,對個體語文思考力的培養(yǎng),才是語文教育極其重要又不可替代的目的之一。
關鍵詞:語文思考力;獨立思考;導學;整理
沒有思考的語文是可怕的。如果語文課堂上,只有技巧的傳授,而忽視學生思考力的培養(yǎng),就好比沒讓智慧之花的種子生根發(fā)芽,這絕不是新課改下的語文,這樣悖理的教育是對教師生命更是對學生生命的犯罪!具體到語文教育的思考行為,我認為應做到三點:
一、獨立思考,拒絕眾聲喧嘩
思考是個人事情,就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而言,它是為了靜靜的思考、獨立的思考,絕不該等同于課堂上的眾聲喧嘩。我曾經為余映潮老師的《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的教學實錄中這樣“讀詩”的環(huán)節(jié)大為贊嘆:
“誦讀——以勸慰別人的口吻對著同學讀;默讀——假設自己遇到了困難和挫折,自己緊握拳頭鼓勵自己,以一種內心獨白的方式,悄悄讀給自己聽,勉勵自己?!?/p>
余老師通過情境創(chuàng)設引導學生鑒賞詩歌,這種詩歌教育的高超境界,不禁讓我感嘆語文教學的真諦,感嘆“獨立思考、自己感悟”的魅力與重要性。
新課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學習方式,就有一種誤解把“合作”,簡化為討論。全班討論、大組討論、小組討論,甚至以為“無討論不成好課”、“無板演不成好課”,并且荒謬的以為討論體現師生互動,體現自主學習,一堂課中,看似七嘴八舌、氣氛活躍,實則浮夸淺表,不值得提倡。語文課,“思考”比“聆聽”更為重要,語文課堂應該是充滿語文味兒的,少不了品讀、感悟、玩味、思考、涵詠……有時候,語文課堂上的“安靜”比活躍更為重要。養(yǎng)成良好的語文習慣,有時候必須沉下心來,靜靜品讀、獨立思考。和文本對話,是很私人的事情,見問題就討論的嘩噪語文課,是只有吵吵的泡沫語文。
語文是和最神秘的漢字相關的學科,它是有關心靈的事情,我們應該在師與生、讀者和文本之間建立獨立的對話方式,決不讓眾聲喧嘩代替獨立思考。所以在我的語文課堂上我多了這樣的一些細節(jié)“先思考一分鐘,再舉手回答”,“想好了再舉手”,“靜下心來想一想,整理好思路,再來分享你的答案”……目的有且只有一個,沒有學生的思考就沒有語文課堂和語文教育。
二、提前導學,避免思考滯后性
新課改主張“自主學習、高效導練”的教育精神。筆者這里探討導學案對培養(yǎng)學生思考力的重要作用,導學案重在“導”與“學”并重以提高教學效率。筆者以為導學案在語文學科中的使用應該是“導學”與“展示”是重點。語文課堂上教師引導學生以多種方式靈活展示,有效點撥,絕不能按導學案內容一一解答,師生淪為導學案的奴隸,相反,師生只能將導學案作為工具,為人所用。
文田中學實施導學案已經有5年時間,導學課堂基本成型,它的基本程序:
1.學法指導。主要指教師根據授課內容適當點撥,特別是將學習方法指導和導學案的使用有效結合。2.預習自學。主要指學生自主學習,包括拓展學習和提出疑難問題。3.合作探究。組內異質成員完成難度不同的問題,并及時批注重難點,再次探究疑難問題。4.交流展示。包括組內交流和全班交流。組內共享、全班展示,旨在使中上層學生學習水平達到答疑解惑的程度。5.當堂檢測。通過口頭檢測、卷面反映、黑板呈現等對基礎知識進行檢測。但是,語文是經驗性的注重感性表達的學科,所以不是每節(jié)課都要測試。若舍本逐末,喪失語文特有的東西就得不償失了。
總之,導學案體現在“導”,是教師根據學習目標、學習重難點、學法指導等對學情的對癥下藥,導學案的目的在于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提前思考,避免語文學習中的思考滯后性。都說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語文課堂特別是這樣。將“思考”這一行為放大,并將其前置,接下來才可能會有思想之花的絢爛。
三、整理與反思,鼓勵一課一得
語文教育從來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特別基礎教育是知識的積累和情感培養(yǎng)階段,所以語文教學急不得。筆者想從“知識反饋(思)”這一點談如何幫助學生落實“一課一得”的教學原則。
語文學科一個偏向經驗性的學科,它不是明顯的知識性學科。語文教學內容呈現形式是散亂的,對學生而言,語文知識缺乏系統性,一學期甚至學語文學科以來,都不清楚語文課到底學到什么。但是語文學科是有獨特的體系的,它的明確與建立是至關重要的。為此筆者嘗試了以下方法。1、知識整理。在看似極其感性散亂又極具發(fā)散思維的課堂后,讓學生每節(jié)課后都整理一個知識點。比如閱讀教學中“標題含義”“句子賞析”等題型答題技巧,詩歌鑒賞中“意象”積累等。因為整理是一個學習知識、操練思維自然而然的過程,為此有可能“溫故知新”。比如,溫習王維的“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可知李白“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的惜別懷遠之傷感,古人“折柳贈別”這一文化意蘊才更好的被學生掌握理解。2、學習反饋(思)。孔子說過“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反思”的重要性可見一斑。學習反饋是一種反思,是對一節(jié)課學習目標完成情況、重難點把握以及聽課效果的思考與評價,目的在于及時的查漏補缺。當然思考不在于面面俱到,而在于思考習慣的養(yǎng)成。記起一節(jié)活動課《少年正是讀書時》的嘗試,筆者將這節(jié)課的教學重難點設置成“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語文教師只是客串主持人,一節(jié)課在學生充分的展示與鍛煉中結束,課后不檢測知識指引領評價,我直接將一個《星級評價表》附在導學案后,幫助學生對展示者表現以及自我聽課狀況進行評價……反思是一種更智慧的思考,對學生而言一樣,離開思考的語文不是完整的語文。
語文學習是一個操練思維、培養(yǎng)情感、學習做人的緩慢的過程,感性是語文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理性也是其極其重要的一個翅膀。能使學生打開視野、積淀底蘊、增長思考能力已經屬于好的語文教學,所以對個體語文思考力的培養(yǎng),才是語文教育極其重要又不可替代的目的之一。
參考文獻:
[1]任玲.我的經典語文[M].長春:長春出版社,2011:53.
[2]徐志剛譯注.論語通譯[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