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柳青
(廈門城市職業(yè)學院,福建廈門 361008)
論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構建
許柳青
(廈門城市職業(yè)學院,福建廈門 361008)
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靈魂,社會主核心價值觀的建立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持久的精神動力和科學的指導。大學生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首要前提就是能夠科學、準確地解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校園文化為載體,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切實融入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效途徑[1]。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學生
我國正處于改革轉型時期,在這個時期,價值觀念多元化是其最鮮明的特征。作為新一代大學生,其核心價值觀也在隨著改革轉型逐步發(fā)生著變化。那么在這樣的歷史條件下,我們應當以怎樣的價值觀去面對改革轉型期文化的交融、觀念的碰撞、社會的變革?怎樣才能在轉型時期加強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養(yǎng)?上述的這些問題,已經成為時下高校思想政治研究中的一項非常重要的課題。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價值體系中最基礎最核心的部分,也是反映社會主義建設規(guī)律和社會主義本質的根本原則。社會主義榮辱觀、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這四個方面在社會主義價值理念中是相互貫穿、聯系的統一整體,這四個方面所倡導的價值觀是我國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主旋律,其所體現的是我國人民的根本利益。正因如此,它們才被稱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在大學生群體中體現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又被稱為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大學生所有價值觀的價值內核,主要起著本質的、決定的作用。成型的、系統化的大學生核心價值觀必定成為大學生共同維護和遵循的根本行為準則。構建大學生核心社會主義價值觀,將其置入大學生的心靈深處,并作為大學生的文化精神長期穩(wěn)定下來,代代相傳。大學生是祖國的棟梁、民族的希望,他們的成長關系到國家的發(fā)展,社會的進步,只有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植于大學生的心靈和思想深處,才能夠促進黨和國家事業(yè)的興旺發(fā)達,才能推動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2]。
當代大學生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關心時政、聚焦熱點,對于國內外的重大問題展現出了前所未有的熱情,具有強烈的愛國情懷和民族自尊心。然而,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展開,西方意識形態(tài)隨之而來,對大學生的價值追求產生了一定的負面影響,甚至有的大學生還會產生這樣的疑問“世界都已經全球化了,還有必要學習馬克思主義嗎”,對核心價值觀還存在著一定程度上的矛盾與困惑,由此我們可以認識到,在大學生群體內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構建的重要性[3]。
我國高等教育在日常的教學工作當中,為學生灌輸的往往都是報效祖國、無私奉獻、崇公抑私的價值觀念。但是,眾所周知,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利益格局、社會結構、思想觀念等都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F階段,我國主流價值觀念呈現多樣化的趨勢。尤其是近年來,互聯網的廣泛應用,不同的價值觀念在網上激烈地碰撞,對大學的價值取向產生了一定的負面影響。根據調查結果顯示,我國高校部分大學生的價值觀念已經逐步轉向為追求個人價值的實現以及物質利益,逐漸淡化和忽視了理想和追求的實現。
作為時代精英的當代大學生,他們具有較高的辨析能力和知識水平,通過實踐表明,當代大學生的價值觀符合社會規(guī)范,他們勇于擔當社會責任,勇于服務社會、奉獻他人。但是,我們也應當看到,當代大學生大多為獨生子女,是家里的“小公主”“小皇帝”,他們缺乏對社會的了解,缺乏創(chuàng)業(yè)的體驗,缺乏挫折歷練,在面臨重大抉擇的時候往往出現迷茫和困惑。這表明,當代大學生在價值實踐上是存在明顯缺陷的,所以應當進一步培養(yǎng)大學生的理性判斷能力,提高大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能力,力求做到“知行統一”
構建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應當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思想地位,通過對馬克思主義的觀點、立場、方法的運用,將發(fā)展經濟與保持社會主義本質不變的關系處理好,共同抵制西方國家文化觀念、價值觀念的沖擊,一定要確保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社會主義方向與性質,確立當代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我國意識形態(tài)領域、思想領域的主導地位。
核心價值觀集中反映著一個國家或一個社會的文化體系本質、基本精神,正因如此,構建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應當包含中國先進文化的基本精神。另外,在構建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同時,還應當保持民族文化特色,這是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礎。
價值理想與價值現實兩者之間并不是獨立存在的,它們是相輔相成的[4]。價值現實是價值理想的基礎,價值理想為價值現實做引導,構建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將理想追求和現實關注有機地統一到一起,必須與中國的多種所有制經濟、多種分配方式、區(qū)域經濟發(fā)展不平衡的現狀相適應,不要照搬西方發(fā)達國家的模式,在中國構建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應當立足于中國的社會主義價值現實。
“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進一步凸顯了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是教育的主要目的,也是教育的基礎,正因如此,一切教育的主體應當以“學生為本”。高校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缺乏人文關懷,沒用樹立“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導致大學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能滿足大學生實踐的需要。要在當代大學生中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首先應當做到樹立“以人為本”的基本原則,轉變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以達到促進大學生全面發(fā)展的目的。
對當代大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構建,主要是通過高效思想政治理論課進行,可以說,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就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主陣地、主渠道,想要使當代大學生接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必須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上進行宣講,不僅如此,宣講的時候還要講求方法,幫助大學生從情感上認同進而接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由此,思想政治教育應當勇于擔負構建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擔,抓住課程改革的新契機,采用先進的教學方法,開創(chuàng)思想政治理論的新局面。
在構建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過程當中,應當進一步加強理論學習,使當代大學生能夠清楚地明了什么是價值,什么是人的價值以及人生的價值,怎樣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如何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值得注意的是,在進行理論教學的過程中,還應當把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在生活實踐中不斷加強大學生核心價值觀的教育,幫助大學生形成、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社會文化和校內文化兩者交互發(fā)展、相互碰撞逐步形成了校園文化,校園文化是大學生進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從的精神家園。構建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應當將核心價值觀有機地融入到校園文化當中,有機地融入學校的學風、教風、校風當中,進一步增強當代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思想感悟。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方法之一就是“三貼近”,所謂“三貼近”就是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應當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貼近學生。作為思想政治教育最主要的教學方式,在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過程中進行“三貼近”教育方式,幫助學生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5]。
在大學生群體內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能夠有效地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持久的精神動力和科學指導,學校、教師以及相關的教育工作者應當抓住教學改革的這一契機,實現教學改革,運用先進的教學方法,并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同大學生的社會實踐有機地結合到一起,進一步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高校大學生群體中展開。
:
[1]田永靜,陳樹文.加強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有效途徑探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0,(5):22—24.
[2]劉崢,湯小蘭.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路徑探索[J].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4):80—82.
[3]嚴秋菊.論當代中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之構建[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2):83—85.
[4]李春梅,劉會亭.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建構與培育[J].學習月刊,2011,(14):87—89.
[5]劉崢,劉新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現路徑探索[J].求索,2011,(9):122—123+135.
G641
A
1001-7836(2015)08-0086-02
10.3969/j.issn.1001-7836.2015.08.039
2015-05-27
許柳青(1980—),女,福建莆田人,教育學研究生,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責任編輯:侯秀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