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學海
(中天合創(chuàng)能源有限責任公司,內(nèi)蒙古鄂爾多斯017318)
淺埋煤層主要分布在神府、東勝礦區(qū),近幾年隨著神府東勝礦區(qū)開采強度的增大,開采“厚基巖薄松散層”型淺埋煤層礦井逐漸增多,新問題也隨即出現(xiàn):初采期間頂板大面積懸頂、基本頂初次來壓期間礦壓顯現(xiàn)異常劇烈,其災害表現(xiàn)形式為颶風傷人、大面積壓架[1-4]。例如:鄂爾多斯礦區(qū)的大飯鋪煤礦、酸刺溝煤礦、凱達煤礦、大地精煤礦初采期間均出現(xiàn)過壓架事故。該類頂板特點是砂巖層厚度大、整體性強、埋深淺、頂板巖石強度大,這3個因素的共同作用造成堅硬厚基巖淺埋煤層頂板難垮落,且由于該類煤層埋深淺,其頂板處理措施不同于一般采深下的堅硬頂板,在淺埋條件下若頂板處理高度過大會造成人為“切冒”事故,頂板處理高度過小則不能有效控制基本頂垮落步距。
本文以石窯店煤礦215206工作面為背景,采用數(shù)值模擬、理論計算分析頂板處理的合理層位和合理強制放頂高度,并通過現(xiàn)場觀測和礦壓規(guī)律驗證頂板處理的效果和研究的正確性。
石窯店215206工作面所采5-2煤層平均埋深69m,上覆基巖層厚度為60m,黃土層厚度為9m,屬于“厚基巖薄松散層型”淺埋煤層,其偽頂為0.4m的炭質(zhì)泥巖,再往上依次為3.2m的粉砂巖(泥質(zhì)膠結(jié))、4.2m的細砂巖、2.4m的中砂巖、12.2m的粗粒砂巖,巖層物理力學參數(shù)見表1及圖1。根據(jù)關(guān)鍵層復合破斷理論[5-7],頂板第4層巖層承擔4~15巖層載荷,小于2,3巖層破斷距,該層破斷后必然導致2,3層巖層同步破斷,可將第4層巖層看作上位基本頂,2,3層巖層看作下位基本頂。在此采用3DEC數(shù)值模擬軟件模擬處理層位達到下位基本頂時頂板的破斷垮落規(guī)律[8-9]。
表1 煤層上方主要巖層物理力學參數(shù)
模型尺寸長160m,寬10m,高75m,模型參數(shù)根據(jù)實驗室試驗和經(jīng)驗選取,模型邊界條件采取薄層方法對前、后、左、右、底面進行速度為0的固定,在開挖前對切眼頂板進行處理,形成一個寬度為0.5m,高度達到下位基本頂厚度的切槽,模擬切眼、切槽在工作面推進過程中頂板破斷垮落規(guī)律見圖2所示。
圖1 215206工作面鉆孔綜合柱狀
圖2 頂板處理層位達到下位基本頂
從圖2可以看出,當工作面推進15m后,直接頂即破斷,下位基本頂出現(xiàn)微小離層;開挖20m后,下位基本頂和上位基本頂之間離層增大;開挖30m后,下位基本頂垮落,基本頂初次來壓,上位基本頂開始出現(xiàn)離層;開挖40m后,上位基本頂由于受到垮落矸石的支撐作用,離層發(fā)展受到限制;開挖70m后,上位基本頂發(fā)生斷裂,斷裂線滯后于工作面,對工作面影響很小;開挖80m后,地表黃土層下巖層發(fā)生離層,地表下沉不明顯。
由上述分析可知,當頂板處理層位達到下位基本頂后,6.6m厚的下位基本頂和3.2m厚的直接頂提前垮落,采空區(qū)則能被碎脹矸石充滿,由于矸石支撐作用則會使上位基本頂只發(fā)生斷裂而不是垮落,從而可以有效減小初次來壓強度,避免工作面初次來壓強礦壓顯現(xiàn)導致的災害發(fā)生。
根據(jù)上節(jié)分析可知,為避免大面積懸頂造成初次來壓期間強礦壓顯現(xiàn),頂板巖層需要處理到下位基本頂,然而當強放高度不同時,下位基本頂破斷距也不同,在此通過分別分析不同強放高度下頂板支承狀態(tài),研究頂板的合理強放高度。
根據(jù)放頂高度的不同,可以將初次放頂后頂板的支承狀態(tài)分為3種:直接頂懸臂梁、基本頂變截面固支梁、基本頂固支-簡支梁 (矸石支承)(見圖3)。
分別對上述3種情況進行力學分析:
圖3 初次放頂后頂板支承狀況
(1)當放頂高度較小時,即h放=h1,頂板支承情況見圖3(a)所示,此時基本頂巖梁的支承條件不受影響,承載特性保持不變,因此基本頂來壓歩距也不變,但直接頂由兩端固支梁變?yōu)閼冶哿海苯禹敵休d特性降低,計算直接頂垮落步距為:
式中,L1為強放后直接頂初次垮落歩距,3.2m;h1為直接頂厚度,3.2m;R1為直接頂單向抗拉強度,4.49MPa;q1為直接頂承擔載荷,84.48kPa。
(2)當放頂厚度較大時,即h1<h放<h冒,頂板支承情況如圖3(b)所示,切槽處基本頂厚度變小,承載能力降低,隨著工作面推進此處首先斷裂,隨后固支梁支承條件變?yōu)閼冶哿夯蛞欢斯讨б欢撕喼В渲星胁蹟嗔丫郘a和h放關(guān)系為:
式中,La為切槽斷裂距;h1為直接頂厚度,3.2m;h2+h3為下位基本頂厚度,6.6m;h放為放頂高度,2.2m;R2為下位基本頂單向抗拉強度,7MPa;(q3)2為下位基本頂承擔載荷,143.27kPa;K為碎漲系數(shù),取1.3。
強制放頂后巖塊體積增大,當巖梁強放端完全破斷后,若強放高度h放較小,則強放梁端不能接觸到破碎巖塊,巖梁支承條件變?yōu)閳D4所示的懸臂梁,其強放巖梁端B的撓度值y為 (取單位寬度巖梁進行計算):
圖4 強放端基本頂斷裂后懸臂巖梁受力示意
式中,y為強放端下沉量,m;E為巖石彈性模量,36.88GPa;I為截面中性軸慣性矩,23.98m4;l為懸臂巖梁垮距,取20~50m;(q3)2為基本頂承擔上覆載荷,143.27kN/m。
代入上述各值,可得3mm<y<127mm,可以看出由于巖梁彈性模量較大,強放后巖梁端下沉很小,因此工程應(yīng)用上可忽略,所以當h放<h冒時可認為強放端巖梁斷裂后不能接觸到破碎巖塊,支承條件維持為懸臂梁,直到懸臂側(cè)出現(xiàn)斷裂。根據(jù)材料力學計算該懸臂梁極限垮落步距Lb為
根據(jù)公式 (2),(5)可知,當強放高度h放增加時,La逐漸減小,因此可知,當La>Lb時,基本頂初次垮落步距值等于La,當La<Lb時,基本頂初次垮落步距值等于Lb。
(3)當強放高度h放>h冒,垮落巖塊能緊密接觸到強放端巖梁,當強放端巖梁斷裂后矸石會對基本頂起到一定支撐作用,此時基本頂來壓歩距會稍大于懸臂梁來壓歩距,但由于切眼強放寬度小致使矸石的支撐情況不明,因此對矸石支撐影響不做具體分析。
綜上可以看出,當h放<h冒時,若La>Lb時,則基本頂垮落步距值等于La,當La<Lb時,基本頂初次垮落步距值等于Lb;當h放>h冒時,基本頂垮落步距值Lc稍大于Lb。爆破放頂高度與基本頂初次來壓步距關(guān)系如圖5所示。
圖5 強放高度與初次來壓步距的關(guān)系
從圖5可以看出,通過切眼強制放頂方法可以有效減少基本頂初次來壓步距,但來壓步距不是隨著放頂高度的增加而一直減少,存在一個合理放頂高度區(qū)間,在此區(qū)間內(nèi)來壓步距隨著放頂高度增加而線性減小,當超過該區(qū)間時基本頂初次來壓步距稍微增大并維持在一個定值,因此確定215206工作面切眼強放高度為7m。
為使強制放頂高度達到7m,按圖6布置雙排炮孔,炮孔長度14m,傾角30°,孔徑80mm;根據(jù)炮孔傾角及柱狀藥包最小抵抗線確定炮孔間距Lj為6m;封孔長度取30倍孔徑[10]。
圖6 切眼頂板炮孔布置示意
在石窯店215206工作面進行現(xiàn)場實踐,結(jié)合直觀觀測和礦壓分析兩方面對頂板爆破效果進行分析。
(1)215206工作面放炮結(jié)束后,從兩端頭和支架縫隙可以看出切眼處頂板垮落充分,采空區(qū)基本被垮落后的碎脹矸石充滿,從支架縫和兩端頭可以看到掉落的錨索,可說明頂板垮落高度大;由現(xiàn)場觀測得知,強放后工作面回采過程中工作面中部直接頂可以隨采隨冒,說明爆破效果很好。
(2)以支架的加權(quán)循環(huán)末阻力與其均方差之和作為判斷基本頂來壓的主要指標 (圖7為70號支架來壓判斷曲線圖),從表2可以看出基本頂來壓步距明顯減小,在28~35m之間。
圖7 70號支架來壓判斷曲線
表2 基本頂來壓歩距統(tǒng)計
(1)通過數(shù)值模擬結(jié)果可知,當頂板處理層位達到下位基本頂后,由于直接頂和下位基本頂支承條件的改變,垮落歩距分別縮短為15m和30m,此時由于巖石碎脹性采空區(qū)被垮落巖塊充滿,從而可以抑制上位基本頂離層發(fā)展的過程,開挖70m后上位基本頂滯后工作面發(fā)生斷裂,避免上位基本頂發(fā)生滑落失穩(wěn)給工作面帶來的沖擊,能夠大幅度減小初采期間來壓強度。
(2)根據(jù)215206工作面頂板具體情況,研究了放頂高度對基本頂來壓步距的影響。結(jié)果表明,來壓步距不是隨著放頂高度的增加而一直減少,而是存在一個合理放頂高度區(qū)間,在此區(qū)間內(nèi)來壓步距隨著放頂高度增加而線性減小,當超過該區(qū)間時基本頂初次來壓步距會增大并維持為一個定值,最終確定215206工作面強放高度為7m。
[1]張李節(jié).厚砂層下薄基巖長壁工作面礦壓顯現(xiàn)規(guī)律[D].西安:西安科技大學,1994.
[2]黃慶享.淺埋煤層長壁開采頂板結(jié)構(gòu)及巖層控制研究[M].徐州:中國礦業(yè)大學出版社,2000.
[3]黃慶享,石平五.印度淺埋煤層支護論證報告 [R].西安:西安礦業(yè)學院,1998.
[4]趙宏珠.印度綜采長壁工作面淺部開采實踐[J].中國煤炭,1998,24(12):49-51.
[5]錢鳴高,石平五,許家林.礦山壓力與巖層控制 [M].北京:煤炭工業(yè)出版社,2010.
[6]錢鳴高,謬協(xié)興,何富連.采場“砌體梁”結(jié)構(gòu)的關(guān)鍵塊分析 [J].煤炭學報,1994,(6):557-563.
[7]錢鳴高,張頂立,黎良杰,等.砌體梁的“S-R”穩(wěn)定及其應(yīng)用[J].礦山壓力與頂板管理,1994(3).
[8]康立軍,齊慶新,史元偉.頂板斷裂機理的離散元數(shù)值方法研究[J].煤礦開采,1995(1):33-37.
[9]潘俊鋒,齊慶新,史元偉.綜放開采頂板巖層垮段特征的3DEC模擬研究[J].煤礦開采,2007,7(2):4-7.
[10]王玉杰.爆破工程 [M].武漢: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2007.
[11]鄭富洋.極堅硬頂板強制預裂原理及工程實踐研究[J].煤礦開采,2013,18(3):92-96.